新浪财经

奢侈品降税能否让商品降价引发争议

2011年07月12日 07:55 来源:京华时报

  奢侈品降税能否降价引争议

  本报记者调查中高档商品流通环节,发现进口税占比不高,并非国内外价差关键因素

  中高档商品及奢侈品进口关税是否应该下调?有关这个话题的争论仍在持续,商务部与财政部的专家各执一词,至今仍没有达成一致的迹象,政策走向扑朔迷离。

  此前接受本报采访时,商务部专家称降低中高档商品进口环节税有利于降低国内外差价,将海外购买力转移到国内,改善人民生活;财政部专家坚持认为,进口商的营销策略决定了降税并不能降低奢侈品价格,反而增加了国外进口商的利润,同时冲击国内企业。

  进口环节税在中高档商品的成本中占多大的比例?降税究竟能否降价?本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进口环节的税负并不是导致国内外差价的最重要因素,降税能够带来的降价空间有限。对于中高档商品及奢侈品进口税的征收方式,有业内人士提议,应该更科学地细分种类征收。

  降税“共识”引发争议

  商务部“降低中高档商品进口关税”形成“共识”之说被财政部官员否认,两部门分歧公开化。

  6月9日,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2011年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内地去年的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已经达到107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1/4,并预计明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将达146亿美元以上,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

  该报告发布一周后,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公开表示,我国将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包括中高档商品的关税,这是大势所趋,各部门对此已达成共识。

  早在报告发布之前,就有媒体报道中国奢侈品消费惊人且外流情况非常严重。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曾在3月份的某高层论坛上指出,中国的关税是导致一些名牌产品“国外便宜国内贵”的原因之一。姚坚亦称,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旨在吸引海外奢侈品消费回流。

  由此引发奢侈品关税即将下调的解读。有媒体甚至报道,化妆品、烟酒等商品将先行,进口关税降低幅度定在2%-15%之间。

  一周后的一则消息则显示,降税“共识”似乎并未达成,进口关税下调还“在路上”。

  6月21日,财新网援引财政部相关官员的说法称,并没有听说要调整中高档消费品进口关税,并对化妆品、烟酒先行的说法明确予以否认。至此,两部门在奢侈品进口税方面的分歧公开化。

  两部门官方媒体角力

  商务部与财政部的下属媒体各自刊发文章,分别援引专家观点阐述“降”与“不降”的利弊得失。

  财政部与商务部均未正面回应分歧一事,但此后双方的官方媒体和研究员的公开言论显示出两部委正在为奢侈品关税一事暗中角力。

  6月30日,财政部官方网站首页刊登了其下属媒体《中国财经报》的一篇文章,称奢侈品进口消费税不但不能取消,还应进一步加强。

  文章援引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微博)的观点称,对进口奢侈品征消费税,也就是对富人征税,无疑有利于社会公平。该文章指出,征收进口消费税并不是造成人们到国外购买奢侈品的根本原因。进口商的营销策略决定奢侈品的价格不会随进口税的取消或下降而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商务部不久前曾经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与财政部意见相左的文章。6月24日,商务部官方网站上刊登了其下属媒体《国际商报》的报道,文章援引专家的观点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应调降商品进口环节税。

  文章称,高额的进口税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海外中高档商品在国内售价较高的重要原因,境内外差价过高造成了大量消费的外移。在中国奢侈品市场不断胀大的同时,进口奢侈品的税率却是全球最高。高额的税负导致境内外的差价过高,致使代购风潮一度盛行,购买转移到海外。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两篇文章分别刊登在两部委的官方网站上,并且原文出处也是具有各自官方背景的媒体,可视为两部委针对奢侈品进口关税是否下降的不同表态作出注脚。

  激辩降税能否降价

  进口环节税降低是否会引发物价下降?一方认为供求关系是决定因素,另一方认为会有一定程度下降。

  在官网相继刊登出意见相左的文章后,财政部与商务部的研究专家分别接受本报采访,公开辩论奢侈品定义和双方分歧,辩论的核心围绕是否应该调降中高档商品及奢侈品进口税。

  财政部财政科研所副所长刘尚希称,降低或者放开中高档商品的进口环节税无异于饮鸩止渴,与扩大内需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道而驰。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认为,消费更多的进口商品,以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改善了民生,老百姓幸福指数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进一步降低进口税。

  对于降税究竟能否降低价格这个核心问题,双方见解则完全不同。刘尚希指出,进口商品在中国价格受经销成本、财务成本、物流成本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取决于供求关系,只要国内对国外奢侈品的追逐热情不减,即使降税,甚至取消了,国内奢侈品价格也难以降下来,倒是进口商的利润由此扩大。

  赵萍则不同意该观点,她认为在国内进口消费品定价中,进口环节税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降低或取消进口环节税后,价格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对记者表示,商务部与财政部之所以存在分歧,主要是各自立场不同。商务部主管贸易和国内消费,降税后贸易规模扩大,国内市场也相对更活跃;财政部主张不降税主要是不希望财政收入减少,并且也担负着引导消费的责任。

  进口税占比微不足道?

  进口环节税收在中高档商品的价格中所占比例很小。业内人士称,品牌生产商对不同市场的定价是物价的关键。

  “哪有那么复杂,税降低一点,老百姓买东西便宜一些,我觉得挺好。”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陈佳贵说。

  尽管明确表示降税后中高档进口消费品的价格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赵萍也承认这并不等于商品价格就打了五折。

  那么降低甚至取消进口环节税后,商品价格能有多大幅度下降?进口环节税在奢侈品的价格中占多大比例?本报记者通过调查计算发现,进口环节的税负并不是导致国内外差价的最重要因素,进口环节税收在中高档商品的价格中所占比例很小,降税带来的降价空间或许很有限。

  进口环节的税包括三项,即进口关税、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和进口环节的消费税。中高档消费品进口关税多在10%-25%之间,个别品种如酒类可能达到65%;进口环节的增值税为17%;此外,部门高档消费品还要征收10%-40%的消费税。

  2010年中央决算报告显示,去年中央公共财政收入4.25万亿,其中进口环节的三项税收达1.25万亿,占比接近三分之一。

  因为进口环节税率很高,加之进口环节的税收总额占整个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很大,所以很多人认为中高档消费品的高价有很大一部分是进口环节税导致的。事实上,中高档消费品中尤其是奢侈品的进口环节税与其终端价格相比微不足道。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品牌生产商对不同市场的定价,才是奢侈品价格高企的最关键因素。

  降税难以撼动奢侈品高价

  免税业务从业人员称,定价权是最关键因素,免税店省去中间环节也是一大优势

  中高档商品和奢侈品的价格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其中税负成本占多少?价格高企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一些化妆品的进口价加上进口环节税,与终端零售价落差巨大。从事免税业务的业内人士称,将免税店与含税店的价差理解为税负额度,这是一种误解。目前舆论针对奢侈品价格的讨论重点聚焦在进口税上面,有些“跑偏”。

  化妆品价格落差巨大

  北京大望路新光天地一层聚集着众多进口高档化妆品,记者在兰蔻专卖发现兰蔻水分缘日霜的售价为620元人民币;该商品在免税店中的价格为365元人民币。与百货商场相比,免税店的价格低逾41%,但该价格与中高档进口消费品的到岸价格相比依然相去甚远。

  据《人民日报》援引贸易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化妆品进口量为4.17万吨,进口额为9.97亿美元,每公斤进口价约为21.2美元。其中兰蔻日霜(法国)的进口价大约为每公斤50欧元(约合463.5元人民币)。

  由此计算,50g日霜的进口价为23元人民币。如果按照海关商品信息显示的最惠国化妆品最高税率来计算,即进口关税10%,增值税率17%和消费税率30%计算,一瓶标准兰蔻日霜的进口环节税额为19.3元。这与兰蔻日霜动辄几百元的终端售价相比不值一提。

  900g奶粉进口税2元

  奶粉的情况也与此相似。记者从海关方面获得的资料显示,2009年前4月深圳口岸进口乳制品1668吨,价值183.6万美元,即每千克1.1美元(约合人民币7.15元)。按照海关商品税率显示,奶粉的进口关税为10%,增值税为17%计算(奶粉不含进口消费税)。一罐标准900g奶粉的进口环节税仅为2元人民币。

  家乐福超市中,标准罐进口奶粉的价格从150元到380元人民币不等,其中雀巢的低价奶粉为156元,惠氏启赋奶粉为378元。

  尽管化妆品和奶粉因品牌、成分组成的不同,实际价格差异较大,而致使这种笼统的计算方式并非完全准确,但这从一个角度显示出进口环节税在进口消费品的价格中微乎其微。因此,专家指出仅凭进口环节税的降低甚至取消,并不能带来中高档进口消费品在国内大幅降价。

  既然进口环节税对推高价格的作用微不足道,那么国内中高档进口商品的高价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聚焦进口税有些“跑偏”

  世界奢侈品协会给出的奢侈品销售价格公式显示:奢侈品价格=原材料5%+加工成本6%+奢侈品品牌附加值(一般是保留利润值)55%+广告与公关活动成本5%+旗舰店年度成本3%+人力成本6%+政府关税、消费税、部分增值税等综合进口税率20%。

  事实上,进口环节税的比例远达不到20%。中免集团三亚免税店在定价时提出比国内有税百货商场低10%-35%。不少人由此误解进口环节税占商品价格的10%-35%,其实不然。

  中免集团方面对记者表示,国际知名品牌商在世界范围内经营自己品牌时,会同时考虑到免税业务与有税业务的市场销售情况,由此进行权衡。

  “现在大家都将目光聚焦在进口税方面,实际上税对中高档进口商品的定价来说作用很小,并不是推高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一位从事免税业务的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舆论针对奢侈品价格的讨论重点有些“跑偏”。

  免税店省去中间环节

  “我们通过谈判跟国外的原产商定好商品的采购价格,但最终面向消费者的售价都是由原产商决定的,无论免税店还是诸如新光天地这样的大型百货商场都无权定价,定价权掌握在国外奢侈品企业的手里,这才是奢侈品价格高企的最关键因素。”上述业内人士称,目前国内几乎没有奢侈品企业,无法与国外的同类行业竞争。

  此外,中国的流通渠道不合理也是导致内外价差的一个重要因素。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表示,我国现行的分销体制主要是香港地区的人拿到总代理权,然后在大陆进行分销,导致终端销售价格特别高。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少环节的进口消费品代理,进行流通渠道的再造。与国内相比国外流通环节少而效率高。

  中免集团亦向记者表示,免税店能够确保零售价格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杜绝任何中间环节而直接进行原产地采购。本报记者 李蕾

  ■ 个案

  经常出国顺道做起代购

  在泛利大厦工作的李小姐抽屉里经常塞满各种各样的进口化妆品,她偶尔会以极低的价格将这类化妆品出售给公司女同事。

  “我一个朋友的副业是搞化妆品代购的。”据李小姐介绍,她的朋友经常出差,往来于中国和韩国之间,会在韩国和中国机场的免税店大量采购化妆品。

  李小姐称自己的进口化妆品大多是找这位朋友代购的,代购时朋友会收取5%的代购费,即使这样代购的化妆品也比国内便宜至少五折。“他帮我代购的雅诗兰黛洗面奶在国内售价是280元人民币,国外代购仅20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的话也有只有120多块钱。”

  李小姐曾经以75元的价格售给同事一瓶雅漾喷雾,该喷雾的国内市场价格是150元。“这也是那位朋友帮忙从法国代购的。他有亲戚在法国,他在国内收集代购需求,然后给那边的亲戚一个订单,之后邮寄过来,有时也会将法国那边一些促销的化妆品邮寄过来。”李小姐介绍为了规避海关的规定,这些化妆品经常分批代购或邮寄。(李蕾)

  出境时爱逛机场免税店

  “现在我每次出境旅游都会提前很早到机场,就是为了能好好逛逛免税店。”董小姐说,一过海关之后,看见免税店就比较亢奋,那里的商品比专柜要便宜20%-30%左右。

  2008年,董小姐准备去泰国旅游,却忘了带防晒霜,所以登机前临时买了一款应急,是她在免税店购物的第一次体验。“当时,我对价格并不是很敏感,后来我在泰国发现,这款防晒霜超级好用,还想购买。回国后,我在商场里特别留意有没有这个品牌,有没有这款产品。结果发现,那个价位在商场专柜只能买个小管儿的,而我那个是大筒的,125毫升标准的。”

  两年前,董小姐的弟弟前往美国留学,她开始拜托弟弟从美国往回带化妆品。“化妆品价格和产地有关,比如雅诗兰黛是美国品牌,在美国本土商场最便宜。之前我吃过亏,从美国带过兰蔻,忘了兰蔻是法国品牌了,结果后来发现比淘宝价格还要贵。”董小姐说。(范旭光)

  ■ 名词解释

  进口环节税

  进口环节税包括进口环节海关征收的关税和代征的增值税、消费税。

  进口关税是一个国家的海关对进口货物和物品征收的关税。征收进口关税会增加进口货物的成本,提高进口货物的市场价格。各国都以征收进口关税作为限制外国货物进口的一种手段。进口关税税额=完税价格×进口关税税率。

  增值税,以商品的生产、流通和劳务服务各个环节所创造的新增价值为课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进口增值税是指进口环节征缴的增值税。进口增值税计算公式:进口增值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率)×增值税率。

  消费税,以消费品或消费行为的流转额作为课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进口环节的消费税由海关代征。根据有关规定我国目前仅对烟酒等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商品、奢侈品、高耗能的高档消费品等货物征收消费税。(李蕾)

  奢侈品涨价“迎合”中国消费者

  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首席代表欧阳坤称,奢侈品对中国特定消费群体来说是必需品

  在中高档商品和奢侈品关税是否下调陷入争议之时,近日多家奢侈品品牌纷纷宣布涨价,涨幅5%-20%不等。7月9日,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首席代表欧阳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对这些热点问题发表了看法。他建议对奢侈品关税政策不要一刀切,具体可以参考国际上对奢侈品概念的界定。他认为,降税不完全等同于降价,降价可能需要政府进一步监管零售市场。

  奢侈品涨价是为“形象”

  新京报:近期奢侈品品牌为什么涨价?

  欧阳坤:欧元贬值是奢侈品品牌全球涨价的基础,关于关税问题的讨论成为奢侈品涨价的动力。品牌闻风所动,企业害怕关税降低影响品牌利益,所以在政策出台之前,先把价格给涨上去。关税拉锯战拉得时间越久,给品牌涨价的机会越大。

  之前,欧元贬值影响到奢侈品品牌价值,导致奢侈品涨价,与成本并无太大的关系。欧洲奢侈品集团的市场战略是很清晰的,奢侈品涨价的主要依据是保留品牌的高价值形象,任何影响奢侈品品牌形象缩水的市场状态,都会导致奢侈品涨价,欧洲市场进行调价将使全球其他国家按照欧洲市场上浮比例进行部分或全部商品价格上调。

  即使欧元汇率以后再怎么涨,也涨不过品牌价值,这是奢侈品商业操作的规则。而近期品牌涨价已经不再是一次性涨价,而是阶段性涨价。而且据我们了解,最近品牌涨价的幅度比平常涨价幅度要大很多。

  奢侈品是饥饿式营销

  新京报:如何看待奢侈品品牌在中国涨价?

  欧阳坤:去年,中国人在欧洲市场购买奢侈品累计消费了近500亿美元,是国内市场的4倍之多。中国人在境外消费奢侈品成为世界第一,而国内市场满足不了消费者的购买力,这让奢侈品品牌敢于在中国涨价。

  涨价并不会带来消费者的流失,反而将加速品牌的增长率,这是任何普通品牌都无法相比的。

  奢侈品购买并不像是在超市买饮料一样,到那就买,而且能够买到。奢侈品是一种饥饿式的营销,货品供不应求,很多想买都买不到,都要订货。

  中国消费者普遍有着买涨不买落的心理。如果现在不买,他们担心商品价格还会再涨。奢侈品对于中国特定消费群体来说是必需品,既然是必需品,不买就要涨了,那一定要去买。从品牌角度来说,通过涨价,还能增加品牌的保值性,传递给消费者就是你买对了,涨价了升值了。升值之后,这点又特别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心理,让他们觉得买得不亏,这样他们就会拿出3倍的钱来重复消费。这又恰恰迎合了品牌的战略,形成越涨越买、越买越涨。 

  中国奢侈品消费不健康

  新京报:据预测,中国将在明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目前,中国奢侈品市场如此繁荣是健康的吗?

  欧阳坤:全球奢侈品消费者年龄最小的就在中国,而且绝大多数的都是父母给钱去买,在西方是自己经济独立去买。中国第一代、第二代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没能太多地享受生活,转而转嫁在自己的子女身上,导致有些小学生就用最好的手机、最好的书包、最好的钢笔。

  在中国一些私立学校,孩子穿戴好不好,有可能会影响到老师对孩子的印象好不好,进而影响到孩子社交的自卑感。这些已经成为社会现实问题。这些孩子在还没有创造价值的时候,就开始使用价值,长久下来就失去了自己去创造价值的动力。而他们的思想有可能会影响几年、几十年,甚至下一代。同时,市场过快的增长率以及炫富心理,会造成中国社会阶层有很大的落差和不安定的心理。

  定义奢侈品要看收入

  新京报:近期,就奢侈品关税该不该降的问题,商务部和财政部产生了分歧。如何界定奢侈品的概念,成为双方争议的焦点之一。国际上,奢侈品如何界定?

  欧阳坤:国际上界定奢侈品有三种方式,这三种方式可以把奢侈品概念量化、具体化。第一种,单件商品价格大于一个国家一线城市的人均月收入的,这种商品属于奢侈品。假如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人均月收入是2500-3000元,一件衣服的单件价格高于2500-3000元,它就应该属于奢侈品,LV在中国单价价格约是人均月收入的4倍,那么LV就属于顶级奢侈品。

  这在每个国家的情况不同,为什么LV在法国不算奢侈品呢?因为法国的人均月收入比中国高多了,LV在法国算是名牌,法国人并没有把它当成奢侈品。包括Coach在中国都算奢侈品,这也是因为Coach的中国售价跟人均月收入差距拉得很开。

  第二种界定方式是根据奢侈品的消费者,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A类最顶级的是私人飞机、游艇、豪华车;B类奢侈品是顶级名表、贵金属和珠宝;C类奢侈品就是跟老百姓比较相关的,包括名牌服装、顶级皮具、化妆品和香水。第三种界定方式是根据原材料成本和零售价差异来看。国际规定,在不加税的情况下,市场零售价高于原材料成本大于5倍的,被视为奢侈品。

  进口税可按ABC类征收

  新京报:你认为,商务部和财政部之间的分歧如何化解?

  欧阳坤:建议对奢侈品进口税政策不要一刀切,具体可以参考国际上对奢侈品的界定:比如A类、B类奢侈品是针对富人的,财政部可以增加关税或者保持关税不变;而C类奢侈品也就是商务部所指的,跟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商品,并不是为富人服务的。用ABC把奢侈品划分开来,关税的制定也可以根据ABC来制定。在ABC里,也可以再细化,比如根据单价和人均月收入的情况,针对性地区分奢侈品。

  新京报:关税降低,奢侈品价格是否会下降?

  欧阳坤:降税不完全等同于降价,降价可能需要政府进一步监管零售市场,才有可能降价。降价之后能不能给消费者带来实质性的实惠,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奢侈品关税酝酿出台过程中,品牌已经在提价,即使到时候降价,也已经是上涨之后的降价了。相比之下,老百姓的受益少多了。

  奢侈品消费群体也分两大类人,已经购买的消费者不见得希望它降价,而想买、准备买的潜在消费者更希望能降价。本报记者 范旭光

  ■ 背景

  奢侈品品牌竞相涨价

  据《北京晚报》报道,劳力士7月1日起调价5%;CHANEL涨幅20%;CELINE涨了200至1000元;DIOR当家产品Lady Dior中号手袋,一下涨了4000元,涨幅为16%……尽管商务部和财政部还在就是否降低奢侈品关税争执不下,在京城多家高端商场,奢侈品已经拉开了竞相涨价的架势。

  在新光天地,CHANEL“CLASSIC系列”双包盖涨价前约3万元,涨价后的价格为3.75万元。据说经典款基本都涨了20%多。

  LV近来也传出涨价消息,平均幅度为6%。一款黑色的香槟包价格从16000多元涨至19000元。LV的Speedy款手袋,门店售价也由5500元加至5800元,加幅逾5%。另外,劳力士一款“豪仕”表从38800元调价到40900元,涨价2100元。

  ■ 链接

  中国奢侈品消费者2亿

  世界奢侈品协会最新的调查显示,中国目前的奢侈品固定消费人群已经达到总人口的14%,约2亿人,并且还在迅速增长中,年增长率为10%-15%,是目前全球年增长最快的奢侈品消费国。家庭资产300万以上、年收50万以上,月收入3万元到5万元的这部分人是比较典型和固定的中国奢侈品消费群。

  中国消费群体分三类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群体主要包括三大类,年龄层次在45-55岁之间的这些人,至少有65%的固定资产在3亿以上,他们有能力消费私人飞机、豪华游艇、顶级轿车,是中国顶级奢侈品的主流阶层;相对年轻的白领或学生,其中以外企公司的雇员和富二代最为典型,主要以时装、首饰、皮具、化妆品香水为主要消费领域,是中国奢侈品市场在全球份额的主要支撑群体;还有一类是私企老板、社会名流、律师等个人职业者,其中有1000万-1300万人是活跃的奢侈品购买者,他们选购的产品主要包括高级汽车、手表、珠宝、葡萄酒、皮具、化妆品、时装以及收藏品等。

  中国消费群体偏年轻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主力是25-50岁的中青年人,而在西方国家,40-60岁才是奢侈品消费的主力。此外,中国人的消费主要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而在欧美国家,房屋、汽车、游艇、奢侈旅游才是令人向往的奢侈品。

  世界奢侈品协会调查称,有76%的消费者认为奢侈品在中国具有超出实用价值的“社交符号”,是人们体现财富、身份地位和生活方式的象征符号。奢侈性消费与炫耀性消费具有相似的含义。炫耀性消费主要是为了炫耀财富,而不是满足真实需求,这种消费的动机是谋求某种社会地位。(范旭光)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