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73家单位爽约超半月 公布三公经费仍是糊涂账

2011年07月18日 15:58 来源:上海青年报

  “一天转几次,就看谁最迟?”知名人士袁岳,几天来雷打不动忙着发微博(http://weibo.com),他在微博上表示:“其他部委加油!请大家仔细注意各部委公布的三公消费的总量与结构,本人最后会排出一个三公经费排序榜”……这几天,公众翘首企盼的“三公”经费公开正持续推进,但截至昨天,仍有70多家中央部门尚未公布三公经费,这已超期限半月有余。人民网15日已就此制作了一份中央各部门公开时间排行榜。

  本报记者 刘昕璐

  违令超时半月有余 “挤牙膏”式推进引公众不满

  “三公”经费,是指用财政拨款开支的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按照国务院要求,今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2010年中央决算后,98个中央部门要公开部门决算。中央各部门要公开本部门“三公”经费的2010年决算数和2011年预算数。

  按要求6月底前,各部门需将“三公”经费情况向社会公布。结果,只有科技部、中国工程院和国家文物局三家最先公开。面对追问,一些部门的答复大多是“模糊”表态。“财政部已公布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总数,说明中央各部门‘三公经费’数据已经确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院长陈志勇教授指出,公开步伐有待加快。“一天转几次,就看谁最迟?”,互联网上很多持续关注该事件进展的网友,这恰恰反映了公众自发对“挤牙膏”式推进的不满。

  记者注意到,7月15日开始,人民网在首页醒目位置挂出了特别制作的“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时间排行榜”,榜单分为“单位名称、公布时间、2010年决算、2011年预算、两年经费总数对比”等总共五个项目,并按公布时间顺序排列。在人民网的统计中,符合国务院应该6月公布“三公”经费要求的中央部门总数为98家,截至目前,除去已经公布的25家排列在榜单前端,剩下的73家目前只有单位名称,后面4项全部是空白。

  “高资源”部门的公开备受期待 7部委集中周末公布仍得质疑

  为何汇总的数目都已经出来,各个部门的数字反而迟迟不肯露面呢?这引发了很多公众的猜想和议论。有网友指出,如果没有“为难”之处,没有“暧昧”的地方,没有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的花费,有什么难于见光的呢?另一网友“pref”则说:多部门不公布“三公经费”,死扛底气从何来?

  此外,网上还有声音认为,最先公布三公费用的三个部门,即科技部、中国工程院、国家文物局均是“清水衙门”,或者说可能是三公费用不多又管理较为严格的部门,而公众较为关注的一些关键部门却迟迟不露面。

  陈志勇教授认为,这反映出一些部委缺乏主动公开的意识,有的部委可能持观望态度,担心经费偏高引起公众质疑。“公开‘三公经费’是大势所趋,既有中央政府的汇总数据,又有个别中央部门的率先示范,更有社会公众的期待目光,有关部门越早公开越主动。”全国人大代表叶青说道。

  有意思的是,包括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农业部、监察部、卫生部、水利部等7部委集中选择在7月15日和16日公布,选择临近周末快下班,甚至是休息日公布“三公”经费,不排除因周末关注度小,“挨骂”可能性也就小的思维模式。“事实上,政府财政支出的公开透明,不可能绕过公众目光。”叶青这样指出。

  “模糊账”内行看不懂 审计署公布的账本被公认最详尽

  “我研究很多财政支出问题,三公经费在支出款项中,理应囊括。但是目前来看,许多仍是数字笼统的‘模糊账’,我还是有些看不懂,说不清和没法判断啊。”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马国贤固然肯定“公开”一事的进步意义,但是对账本呈现的现有问题还有很多期待。

  据了解,国家文物局此前公布的2011年公务接待费预算,比2010年公务接待费增加两倍多,因遭到舆论的强烈质疑。后该单位对外解释称,2010年公务接待费预算本来是152.87万元,决算为48.32万元。数据差异较大的原因是,有7个与我国签署文化交流协议的国家,未能如期派出政府代表团访华,造成支出相应减少。

  类似的,针对商务部被质疑因公出国经费比例过高一事,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回应称,出国经费占比较高,与商务部的工作性质有关,与中国在国际格局中不断演变的地位有关。对此,诸多评论认为,作出回应值得肯定,但在”三公”经费公布的同时,将明细、原委全盘托出,就未必会有多的质疑和猜测。

  而审计署的2010年这份账单则赢得了掌声,这是迄今中央单位中公布”三公”经费最详细的部门——

  “因公出国”花费,总数617万元,69个组团368人次。“公务接待”经费,涉外接待支出140万元,接待国外来访24个团组139人次。“公车”经费,车辆购置支出115万元,新购轿车2辆(每辆25万元)、小型客车1辆(每辆27万元)、越野车1辆(每辆38万元);实有公车206辆,平均每辆车运行维护费5.41万元……“较之往年有所上升的原因:1油价上涨,2维修成本偏高,3审计时使用公车接送审计人员。这些说明我比较满意。”全国人大代表叶青在微博上甚至直接赞叹——好样的!审计署给其他部长每个人送了一个大“鸭梨(压力)”。

  一直关注预算公开的北京忆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劲松称,审计署公布的”三公”经费账单堪称一个样本。从出国费接待费精确到“人次”、公车经费精确到具体“车辆”,一定程度上执行了国务院“细化公开内容”、“公开得更详细”的要求,加上说明,纳税人可以看懂这个账单。其对单车运行维护成本有所上升做出了三点解释,也是公众希望看到的。

  网友

  晒进展“围观”热情高

  “一天转几次,就看谁最迟?”进入7月,每天都有较真网友关注各部委晒三公经费的进展,虽然未必个个看出门道,但是围观热情不减。

  公众为何如此关注”三公”经费?全国人大代表、经济学家张兆安指出,归根结底这都是纳税人的钱,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旅游乱象在一些地方的曝光,也让公众的信心受挫,晒账单,压缩“三公”开支,于情于理都备受期待,如何将纳税人的钱更好地服务于公共利益都是应该交代的问题。“因此,公开不是可以讨价还价的,对拒不公开的部门,应实行问责!”

  专家

  希望今后细化“三公经费”科目

  “三公”经费公开,这是第一次,对于如何公开、公开到什么程度,确实还没有明确的标准。“踏出了第一步后,更值得探讨的应是‘怎样公开’,以共同推进中国的行政民主进程。”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马国贤指出,“不要等到外界反响强烈了,有关部委才对数字予以解读。今后‘三公经费’的科目要细化,建立一套完整的统计公开制度。保证在下一轮公开时,有章可循,而不是各自为阵,统计口径差异过大。”

  类似的,全国人大代表叶青在加V认证的微博上呼吁,希望下一步能够看到人均”三公”经费,这样才有一个较直观的印象,才可以在不同部门之间作比较。复旦大学教授于海还认为,”三公”经费公开到何种程度、如何回应社会关切、是否要接受人大质询,或应通过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将使账本真正在阳光下打开。

  “最”榜单

  最早:科技部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今年6月底以前,98个中央部门应将“三公经费”情况向社会公布。但只有科技部在今年4月14日公布了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为4018.72万元,其他部门纷纷爽约。直到7月6日,中国工程院才成为第二个公布“三公经费”的部门。

  最详尽:审计署

  7月11日,审计署公布的“三公经费”因内容翔实易懂,堪称范本,迄今为止,审计署是唯一公布了公务车总数的部门。

  最高数额:中科院

  2010年决算最高的是中国科学院,为2.87亿元,2011年的预算,最高的仍然是中国科学院,为2.43亿元,不过,比2010年实际支出减少了4360.24万元。

  最快回应:商务部

  商务部在7月14日公布,2010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6171.41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5798.39万元,占到“三公经费”的94%。此数据一出立即引来一片质疑之声。第二天,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就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予以回应。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