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美媒预测默多克传媒帝国将倾覆 世界媒体重洗牌

2011年07月19日 15:50 来源:法制晚报

  美媒预测传媒帝国将倾覆 专家称世界媒体或重新洗牌

  媒体“群殴”默多克

  随着“窃听门”丑闻不断升级,如今的默多克或许应该披上雨衣出现在公众面前,因为“口水”已经从四面八方喷涌而至。媒体纷纷指责新闻集团的罪行“不可饶恕”,甚至有媒体推测,默多克或难逃辞职结局,他多年打造的传媒王国也将面临倾覆之危,世界媒体版图也将重新洗牌。

  套用一句英国小报的流行口头禅:这并不是故事的结尾,而是一个新篇章的开始。

  预测

  “泰坦尼克”号撞冰山  帝国面临破产

  对于默多克的尴尬处境,《世界新闻报》一些原来的竞争对手、英国其他报纸开始落井下石,连日来在头版头条报道新闻集团高管和警长落马的消息。英国《独立报》今天甚至用了醒目的大标题:“下一个该谁下台了?”《卫报》则称,“默多克家族为掩盖恶行所付出的代价,比恶行本身的代价更为高昂。”

  就连默多克“老家”澳大利亚的媒体也没有“心慈手软”。《悉尼先驱晨报》称,“新闻集团的行为是在犯罪,是不可饶恕的 。”

  美国媒体更是义正词严,纷纷预测称,默多克一手打造的传媒帝国正摇摇欲坠,可能面临“倾覆之危”。

  美国《时代》周刊以“现在是默多克王朝倒闭的开始吗?”为题评论说,“曾经一手遮天的默多克帝国,在一连串丑闻内幕被翻出后,它的未来现在看来是那么的不可预测”。《纽约时报》同样在标题中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默多克帝国会破产吗?”报道说,已有民众号召联合抵制新闻集团旗下的报纸。

  “默多克的‘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了,很快会殃及身后船体其他部分的安危。”乔治·华盛顿大学新闻和公共事务学院主任弗兰克·赛斯诺一针见血地说道。

  《今日美国》则从经济角度分析称,窃听丑闻爆出后,投资者纷纷抛售新闻集团的股票。如果没有老板默多克,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新闻集团至少比现在值钱50%。因此,“默多克应该走人,这符合每个人的最佳利益” 。

  更多人将问题归结到“默多克折价效应”上。2011年6月,新闻集团同意以3500万美元价格出售MySpace网站,售价仅为6年前买入价5.8亿美元的九牛一毛。

  亚克特曼资产管理公司的丹·亚克特曼说:“如果默多克下台,他旗下机构的股价或许会上涨,因为存在默多克折价效应。” 

  探因 

  接连出招不管用  老默为何招架不住?

  高管辞职、全英道歉,老默接连出招,却难以抑制新闻集团处境的急剧恶化,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久经沙场的传媒大亨招架不住呢?

  曾经调查美国前总统“水门事件”的记者卡尔·伯恩斯在美国《新闻周刊》发文表示,默多克将随心所欲的作风带到了新闻界,并传染给了手下的新闻从业者,结果却自食恶果,整个事件像极了当年的“水门事件”。

  伯恩斯称,默多克和他的传媒王国在英美两国叱咤风云的一大原因,便是他一手创造的“窃听文化”。他买下的第一家英国报纸《世界新闻报》,就是通过窃听政客名人的手机语音信箱,揭露各种丑闻和内幕消息而出名。同样,新闻集团旗下的《纽约邮报》、福克斯新闻台,也以“八卦”、“哗众取宠”和“炒作”著称。

  曾在《世界新闻报》工作了多年的霍尔也披露说,该报“高层非常鼓励员工窃听电话,挖掘隐私”。一旦某个记者窃听得到关于社会名流的消息,“他就等于拿到了打开利益交易的锁匙”。非法获取新闻线索也已成为一些英国媒体的“潜规则”。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新闻集团此次却因为“窃听文化”深陷泥沼。

  反思

  西方媒体自掴掌  “新闻自由”受拷问

  在一片愤怒的斥责和臭骂声中,西方媒体从业者开始反思其一向标榜的“新闻自由”的准则。

  英国《卫报》发表评论认为,窃听丑闻表明,民主制度的正常制约和平衡功能在新闻报道中并没有发挥作用:执法的警方“不诚实、回避、冷漠”;新闻媒体监管机构软弱无力;立法的议会“不是被吓退了,就是失效了”。

  西方媒体滥用新闻自由,葬送公信力的同时,也备受各界拷问。英国网友詹姆斯发表评论说:“为追求利益窃取别人的隐私,这种卑鄙行径违背了新闻操守”;英国《独立报星期日刊》更是哀叹:“媒体犯法窃听,警察枉法纳贿,政客利用媒体竞选,一桩桩都被揭露了出来。如果英国民主靠这三根支柱撑着,后果可想而知!”

  “窃听门”这极具讽刺意味的一课,无疑让西方媒体重重地掌了自己一巴掌。

  美国《华尔街日报》指出,由默多克制造的这出丑闻大幕,让媒体圈普遍存在的虚伪和职业道德的缺失诟病暴露在聚光灯之下。《纽约时报》也发表评论说,媒体应确保从合理、恰当的渠道正当获取信息。否则,媒体的专业精神、公信度以及整个产业都会岌岌可危。

  前景

  “八卦文化”被遏制  英报喜获“翻身”

  所谓硬币有两面,纵观此次“窃听门”的影响,或许也有好的一面。

  美国《新闻周刊》分析说,英国当局也可能会对“窃听门”做出回应,例如将出台某些监管新闻的管理条例。不出所料,在英国《观察家报》刊登的一篇专访中,英国工党领袖米利班德便呼吁朝野就修订媒体所有权法规达成一致,力促拆分新闻集团,以减少默多克在英国媒体市场所占份额。

  与此同时,媒体过分追求“八卦新闻”的“八卦文化”风气,可能会有所遏制。

  而另一方面,《世界新闻报》的停刊,为英国其他报纸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翻身”机会,同行们自然不会放过良机。该报停刊后的第一个周末,《星期日邮报》便对广告客户宣布印刷了超过300万份报纸,而该报平时的销量不到200万份;《每日星报》据称把印刷量增加了近三倍;而《每日邮报》则打算发行一份新报纸,填补《世界新闻报》关闭后留下的市场空间。据称,新报纸有望在本月内与读者见面。

  连线

  美国专家: 世界媒体版图或重新洗牌

  记者今晨连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专家迪恩·斯达克曼,他告诉记者,发生在英国的“窃听门”丑闻很可能根本性地改变美国和全世界的媒体版图。因为,窃听丑闻可能给规模较小的媒体机构一个“挑战新闻集团权势”的机会。

  斯达克曼介绍说,如果证实默多克或者他儿子和公司的高层对下属的窃听行为知情,联邦通信委员会可能会拒绝更新该集团所有的27个广播执照,这对新闻集团来说将是致命打击。

  斯达克曼说,这次默多克旗下媒体的窃听丑闻绝对是西方新闻史上最肮脏的一幕。不要小看目前社会对于窃听丑闻的谴责,它的影响力将持续很长的时间,例如,美国的“水门事件”放到今天,仍然让人嗤之以鼻。

  至于新闻集团的实力削弱是否最终会导致默多克帝国的消亡,斯达克曼认为,目前还很难预测。

  斯达克曼最后指出,媒体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社会监督力量,谁也无法忽视这种力量。而媒体行为的监督也可以通过同行来监督。此次丑闻的曝光就是同行揭露的最好案例。

  本版文/记者 李莎 实习记者 程磊

  英国《星期日先驱报》:“谁应该说对不起?”

  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又一警方高官辞职”

  英国《独立报》:“下一个该谁下台了?”

  英国《每日电讯报》:“伦敦警长辞职”

  美国《时代》:“现在是默多克王朝倒闭的开始吗?”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