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低碳时代期待绿色金融落地

2011年07月20日 11:30 来源:国际商报

  绿色低碳,已不再只是一个时髦而遥远的理念,它正在走进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而在备受关注的低碳时代,绿色金融也逐渐浮出水面,它将成为助力低碳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帮手,其应用方式也有待广泛拓展。

  一家节能公司要给东城区医院的锅炉进行改造,改造后,一年能够节省52万立方米的天然气,相当于减排600吨标准煤,合100万元,但每个锅炉都需要东城区政府预先投入380万元。怎么办?是投入还是放弃?这对于东城区政府是个艰难的抉择。如果不投入,就完不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存量指标;而如果投入,则资金要求又太高。

  这个问题最终还是没能难倒北京市东城区常务副区长徐熙,他与这家公司签署了这样一个协议:在3年半时间内,东城区政府给医院安排的天然气使用资金不减少,锅炉改造后所节省的费用都归这家公司所有。同时,该公司必须确保医院的室温、确保锅炉的供应、确保煤烟环境的可控。而3年半所节省的经费恰为380万元。一个协议,满足了政府、企业和公益单位3方的需求。

  由此,徐熙感慨道:“发展低碳,一定要借助金融这个概念,要通过未来节能取得收益。”上述这种管理办法有个专业名词,叫“合同能源管理”,这个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金融在低碳发展中的重要性,而“合同能源管理”其实只是低碳经济的一瞥。

  多方努力初尝甜果

  绿色金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两高一剩”行业,要减少或退出信贷支持,并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制。另一方面则是加大对节能环保的支持。

  近年来,绿色金融已经由理论探讨转向了发展实践。在如何降低能源消费总量、让能源结构清洁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等方面作出了不少有益的探索。自从2005年兴业银行、2007年北京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以来,浦发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也都相继跟进,对能源服务融资、碳金融等业务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为绿色金融发展积累了不少经验。

  中国银行业在绿色金融方面已有所尝试和创新,并初尝甜头。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在6月底举行的第二届地坛论坛上就举例道,深圳有一家垃圾填埋场,每年通过回收沼气可减少16吨的碳排放。填埋场可以用回收沼气所产生的收益作抵押,向银行贷款,从而使填埋场和银行双向受益。

  去年11月,银监会就借鉴国际做法,专门发布了节能减排受信工作指导意见。对此,中国银监会统计部处长李晓文在地坛论坛上表示,在信贷业务中,银行不仅要考虑客户的环境风险、社会风险,还要考虑其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这些标准和要求比较具有前瞻性。同时,近几年,银监会还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了风险管理、商业机遇、银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培训。

  在财税方面,我国也给予绿色金融以支持。财政部金融司巡视员于贞生在地坛论坛上表示,财政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节能环保和产业升级的政策措施。一方面通过税收优惠等财税支持政策对企业技术改造、清洁能源发展,以及节能、节水绿色领域给予了积极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利用外方资源,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以及德国、法国等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合作,引入绿色融资的理念,并引导优惠的外资支持国内企业发展节能减排项目。

  的确,在国际合作方面,我国绿色金融初显成效。欧盟驻华代表团贸易部一等秘书宇文龙就在地坛论坛上说,2010年9月,欧盟与中国发改委、财政部共同签署了一个有关绿色金融的新的发展规划,并对中国的气候变化应对项目和发展进行投资。据悉,第一轮投资为5000亿欧元,目前已到位10亿欧元。

  如何真正落地?

  中国的绿色金融虽然有所发展,但仍然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在地坛论坛上表示,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对环境风险还处于防御阶段,企业、金融机构等经济主体的绿色金融意识还有待增强,绿色金融的市场体系在节能减排、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尚须提高。同时,我国绿色金融仍以信贷为主,融资方式比较单一。

  他说,今后,我国应积极探索绿色信贷、绿色股票、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多种融资方式。与此同时,还须完善绿色金融产品的有关规定和政策,明确绿色金融产品和衍生产品创新的各项激励措施,指引项目环保标准和环境风险评级标准等。

  不过,厉无畏也表示,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实践经验尚不足,制定全国性的绿色金融法几乎还没有条件,今后可以研究在下一轮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进行修改的时候,加入绿色金融的条款,或通过地方人大采用条例的形式,对绿色金融政策加以法律规范。

  在杨再平看来,我国目前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交易非常清淡,而这其中其实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他认为,中国的绿色金融还飘在空中,没有落地。要想真正把握商机,让中国的绿色金融落地,还应该做好以下5方面工作:首先要加大公共宣传和业内的专业培训;第二,要把绿色金融的发展,真正纳入银行未来业务发展中,特别是要从战略的角度去布局,要抢占绿色金融这一低碳发展制高点;第三,要积极参与国际碳金融的交易,以增强我国的碳交易话语权;第四,国内的节能减排应参照国际的排放权贸易机制来拓展,并围绕国内外的碳交易金融产品进行创新;第五,我国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让碳排放权交易和清洁开发机制更快地运行起来。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对于我国的低碳产业,很多投资者都抱有短平快的投机心理,而不愿意长期投资。对此,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区业务发展总经理金建认为,低碳产业资本运作关键是引入战略投资者。他给出了3种吸引投资者长线投资的融资方式:一是股权性融资,包括私募投资和境内外上市;二是债权性融资,包括银行贷款、BOT(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特殊的投资方式)及一些政策性贷款;三是项目融资,即通过租赁、资产证券化等来实现融资目标。

  而对于诸多融资方式,如何根据需要作出正确的选择?中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给出的建议是,绿色金融需具有商业可持续性。在一个完整的金融服务过程中,前端风险比较大时,可通过私募融资;中间过程则是政策性资本介入;再成熟些的时候,则可公开上市融资。在这个过程中,风险得到了分散,风险成本得到有效地控制,每个机构都可以受益,这就是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目前很多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在做这个事情。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