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0日 11:59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小马拉大车”谁来监管?“超期服役”谁来监管?维保混乱谁来监管?
从一部电梯的制造、采购、安装、维修保养直到它最终“退休”,一部用来“上上下下”的电梯需要“前后左右”的全方位监管,任何一个方向上的监管缺失,都会让人们感受到“上下”间的“忐忑”不安。这其间,无论制造商、楼盘开发商、物业公司、维保公司等关系多么错综复杂,贯穿其间的始终是一条行政监管的主线。电梯安全除了自身质量的问题之外,更多的是人为造成的,现实中出现的“小马拉大车”、“大楼装小梯”的现象,使电梯一开始运营便不堪重负隐患重重。
【问题一】“小马拉大车”谁来监管?
现状 梯少人多楼大梯小
7月15日上午8时30分,正值上班高峰,记者走进通渭路一家房地产大厦时,发现两部电梯口前挤满了等待上楼的人们,在18层上班的王女士告诉记者,“这一幢楼内,就两部电梯,承载量都是1000kg,每部可同时承载13人,如果遇见身体壮的还装不了10个人,几乎每逢上下班高峰期,就特别拥挤,楼层太高,爬楼梯又不太现实,两难啊!”
提起这两部电梯,兰州城投公司员工王先生则是一肚子苦水,“这两部电梯一到上班高峰期就必须由专人管理,且要分层运送乘客,否则电梯就会被挤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每天中午下班在半小时内如果在9楼能够顺利乘电梯下楼都是奇迹。为此不少同事经常打‘倒梯’,那就是先从9楼乘上行的电梯到顶楼,然后再下行至一楼。”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省政府附近的中环广场一幢红色高层楼,高达二十几层的大楼设置的800kg标准的电梯,走进去空间十分狭小,虽然载重上限可以容纳10人,可是进去五六个身形较大的人就略显紧张。“这部电梯实在太小了,每天上班高峰期我们都要等好长时间才能下楼。”住户黄女士摇着头说。
“在繁华地段,匹配小一点的电梯对于开发商而言不但能节省购置电梯的成本,而且小电梯节省出的面积也就挤出了更大的利润空间。”一位业内人士一语道破天机。
监管部门 “小马拉大车”不在监管范围
对于这种超负荷运转的电梯,兰州市质监局特监处贺银龙处长将其称之为“小马拉大车”,他表示,对于这种电梯,主要问题出在大楼设计、安装阶段,电梯的承载量要与客流量相匹配,否则26层的高层楼配了一部800kg的小梯子,就会出现超重而带来安全隐患。质监部门在年检的过程中,也不能将其定性为年检不合格,大多数情况下,也只能在每年年检时提醒他们最好在电梯里面配备“电梯司机”,在上下班时有效疏导乘客,不要出现超载现象,减少事故发生。“这和兰州市道路限行一个道理,要‘限号’。”贺银龙幽默地说。
管理电梯的质监部门无法对“木已成舟”的电梯体量进行监管,那么这样的电梯还会继续出现,就没办法监管吗?
对此,专家指出,电梯的安装环节,必须加强监管,在安装的开始,就应该根据电梯安装的环境,综合考虑人流量等因素,合理规划电梯数量和单个电梯的承载量,确保电梯的承载量与人流量相匹配,才能保证电梯投入使用后有一个科学的使用过程,这一方面,行政监管的力度必须加大。
【问题二】“超期服役”谁来监管?
电梯就像上下运行的“车”,使用的时间长了就会出现一些故障问题,然而公共汽车和出租车都是有报废年限的,但是兰州市的电梯却没有“报废期”,那么对于那些使用年限已久,各种零部件老化仍在“带病”运行的电梯,如果没有及时更新又由谁来监管呢?
现状 能用则用隐患重重
7月13日,在嘉峪关南路137号小区外,年过7旬的王大爷手提一个小木凳开始了他的“登山运动”,家住16楼的他要花半个多小时才能爬到家中。
据了解,这栋18层的高楼一共住着173户,500多位居民,楼上装的东、西两部电梯是1996年安装。据该小区物业公司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该电梯已运行15年,各种部件老化严重,故障率很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且这种电梯零部件采购困难,没有专业维修人员无法维修,导致电梯不能正常运行。为了居民的安全,电梯从今年1月底开始停运。
“对于使用年限较长、状况堪忧的电梯,监管部门应该加强管理,不能总是检验不合格后仅仅是督促整修,而不予以强制报废,否则就会有安全隐患。所以,电梯使用到一定时间段,必须强制报废。”市民王先生担忧地说。
监管部门 电梯没有确定“保质期”
兰州市自20世纪90年代以前投入使用的电梯目前已经服役近20年,按理来说,已经到了“报废”的边缘。但按照兰州市质监局工作人员的说法,对于电梯的报废年限,国家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都是根据使用情况,能用则用,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仅仅是修而不换。因为同样一部电梯使用的程度不同寿命也不同。电梯在其正常使用年限里,使用频率低,则寿命相对较长,而如果使用频率较高的话,损耗也就大,寿命相对就会减短。
“电梯没有报废一说,我们也没有权利让哪部电梯强制报废,在检查中如果发现‘带病’运行的电梯只能贴封条责令停运整改。如果通过整改并经省特检中心检验合格后才可以重新投入使用。” 兰州市质监局特监处处长贺银龙介绍说。
【问题三】维保混乱谁来监管?
有专业机构分析,电梯的安全隐患60%是由维保质量不过关造成的,而国内包括兰州普遍存在维保市场混乱,且陷入“低价者得”的恶性竞争之中,那么混乱的维保市场就无人监管吗?
现状 维保和被维保都诉苦
刘先生是一名电梯维修工,某小区的五幢高层楼共10部电梯就是他来“维保”的,而刘先生自己则挂靠在一家有维保资质的公司里,身份是该公司的销售副经理。“其实我不懂维保,但通过挂靠在专业公司可以拿维保提成,这两年经过向专业师傅的学习,我也学了点皮毛,但我还是以揽活为主。”刘先生直言不讳。
正规公司每月要500元以上的维保费,而游击队只要200多元就够了,究竟他们提供的是怎样的服务呢?
“物业公司给我们啥价格我们就提供啥服务,这就和你家装修一样,价格不一样材料就不一样。不过我们干活也是凭良心的。”刘先生取笑地说。
“质监局来抽检我们,平时都有维保记录,我没有专业上岗证,挂靠公司可以派有上岗证的陪同抽检,而我的身份就是业务员、推销员,他有啥查的。”刘先生表示质监局根本识不破他的“真身”。
“现在兰州市的维保队伍有三五个人的游击队,也有二十多人的正规维保公司,还有电梯厂家驻兰机构和代理商成立的维保公司,大小在册的有97家之多,从业人员良莠不齐,而真正有上岗证的专业维保人员却并不多。维保费用也千差万别,高的有每月500元-1000元的,低的不足300元。低价格维保就存在零部件上偷工减料,或是无法保障每半个月一次的维保周期、检测项目上也打折扣。”一家维保公司负责人如是说。
“其实维保公司处于劣势,关键由业主主导,许多业主感觉电梯是新的没必要请太专业的公司进行维保,也有的业主对电梯安全不重视贪图便宜压价,给游击队带来了机会。”该负责人认为业主单位决定了市场。
“不能光说我们业主的不是,明明很新的电梯,可是维保合同却由电梯销售厂家提供,许多维保条件十分苛刻,比如在保证每月800元的维保费用的前提下,凡是更换超过200元的配件费用由业主单位来付,你想想一年下来一部电梯就要支付上万元的维保费,一旦换贵一点的配件我们就得掏钱,我们物业公司哪来这么多钱。何况维保企业的维保服务到不到位又有谁来监督。”一物业公司经理也一肚子苦水。
监管部门 维保市场行为很难监管
在电梯投入使用后,维护保修工作便相伴而生,据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局长李永平介绍,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电梯每年要进行一次强制检验,且要将年检相关信息张贴在电梯间内醒目位置,电梯的使用单位必须严格执行相关规定,除了要定期检验电梯外,还要请有资质的维保单位至少每15天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以确保电梯运行安全。电梯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满的前1个月,要向省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申请,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电梯,不能继续使用。
“质监部门对客梯、扶梯等电梯每年都会进行强制检查。”贺银龙告诉记者,质监局强检的范围包括查验电梯检验报告、使用登记证、维保合同、电梯操作员安全管理证、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救援预案等方面。
面对维保市场“低价者得”的恶性竞争,以及“挂靠”成风的维保游击队难道就无法监管吗?“这是市场行为,而且维保市场没有参照的标准,很难监管,我们只能把工作力度放在电梯安全检查上。”贺银龙如是说。
本报首席记者 石玉龙 记者 薛白 实习生 寇玉婷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