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广州治堵暂不征收拥堵费

2011年08月02日 10:18 来源:南方日报

昨日晚高峰,广州大道五羊新城路段上车辆拥挤。南方日报记者 符超军 摄 昨日晚高峰,广州大道五羊新城路段上车辆拥挤。南方日报记者 符超军 摄

  羊城治堵方案昨日揭盅,计划至2015年公交出行比例达65%

  专题撰文(除署名外):南方日报记者 袁丁 曾雅 实习生 尹传刚

  历经近8个月的反复修改,《广州市关于改善中心城区交通状况的工作措施》(下简称“治堵方案”)昨日公布。广州市交委副主任黄少新在昨日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出台的治堵方案共包括了30条措施,将力求实现中心城区干道车速保持时速不低于25公里的目标。

  纵观昨日公布的方案,此前大众关注的“限制私家车上牌”、“征收拥堵费”、“单双号限行”等措施并未出现。与今年1月公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方案最显著的变化在于:“2015年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的表述不见了踪影。

  “公交优先”成治堵关键词

  与此前广州市政府的多次表态相一致,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成为广州市“治堵”的重要战略手段。治堵方案提出,广州将从道路路权、交通信号等两方面保障常规公交车辆优先通行,保障站场建设用地,加大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财政投入。

  根据治堵方案,广州将继续加快36.9公里和54.5公里规划地铁线路的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公交站场和港湾站的建设,到2015年前建成公交站场20个。在现有公交专用道128.5公里的基础上,2011年施划约70公里公交专用道,到2013年使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到300公里。

  为强化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无缝接驳,方案还提出不断优化公交站点设置,合理调整各站点线路安排,进一步完善地铁站和公交站之间的换乘指引;根据外围城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及居民出行需求变化情况,通过调整、开行区域循环接驳线路,加快推进城乡结合部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

  限牌限行未入方案

  纵观昨日公布的治堵方案,措施虽多达30条,但除了扩大货车交通管制之外,几乎没有其他针对汽车数量进行控制的内容。

  治堵方案不但没有一个字提及限制上牌,而且对于“限行”的表述也仅局限于“研究中心城区特殊路段或特殊时期临时性交通限行的相关措施”,方案的相关解释则明确表示,广州不会学习北京对机动车实施尾号限行。原因是北京的经验证明,如果根据尾号限行,将会促使市民购置新车从而导致机动车保有量大增。

  此外,治堵方案还提出,将研究运用经济手段调节交通流量,也就是征收拥堵费。但广州市交通部门官员昨日也表示,目前这项措施只是预研,短期内没有实施的可能。

  更引人关注的是,治堵方案对公务车的控制力度非但没有增强,反而有所弱化。在今年1月公布的征求意见稿中,曾提出“到2015年,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新增公务用车。”但在昨日公布的方案里,这段话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公务用车配置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这一笼统的说法。

  广州私家车增速超京沪

  治堵方案显示,截至今年5月,广州市机动车拥有量达222.3万辆,其中小客车拥有量为143.8万辆。近5年来,广州私人小客车年均增长率已经高达22%,超过了北京和上海。而交通部门也表示,如不采取有效措施,2013年广州交通拥堵范围将扩大至大部分中心城区,主干道平均饱和度预计将达到0.9以上,平均速度低于每小时20公里的道路将大于60%。

  因此,广州市政府有关部门早在去年9月就组织专家咨询会,对中心城区如何“治堵”进行了论证。今年1月,治堵方案的讨论稿和征集意见稿先后出炉,经过专家研讨论证、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等多项程序和反复修改,治堵方案在上月的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并在昨日揭盅。

  治堵方案提出,广州将用3年的时间,通过30项措施,重点发展公共交通,缓解中心城区交通节点拥堵;用5年的时间促进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和个体交通可持续协调发展,中心城区干道车速将保持不低于每小时25公里,到2015年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要达到65%。

  “限公车”表述空洞 委员失望

  有人大代表表示,即使将“限公车”写入方案,执行起来也有难度

  从不置一词到明确限制,再到笼统表态,治堵方案对公务车管理和限制,经历了一个奇特的轮回。针对最终公布的治堵方案中未再提及限制新增公务车,有广州市政协委员表示失望。

  “限公车”态度反复

  今年1月9日,治堵方案的最初版本——— ——《亚运后广州中心城区缓解交通拥堵方案(讨论稿)》在市政府网站公布。对公务车的管理和限制措施只字未提,引发市民和网友的热议。在连续多日的讨论中,“为何不限公务车”成为市民和网友热论抨击的焦点话题。更有媒体爆出相关数据,保守估计,目前广州的公务车数量应接近20万辆,占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80万辆)的11%。不少声音批评说,治堵不能“只让州官防火,不让百姓点灯”,政府应该为限制机动车使用作表率。

  1月23日,修改完善后的《广州中心城区缓解交通拥堵方案(征求意见稿)》出炉,并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顺应民意,增加了对公务车的管理措施。此稿明确指出,机关单位公务用车配置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到2015年,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新增公务用车指标,并严格公务车使用管理。

  而在昨日公开的最终方案中,这些表述被全部删除,只剩下了“机关单位公务用车配置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积极采取措施,严格规范公务车使用管理。”这么一句空泛的表态。在昨日的发布会上,有记者提出为何会有这样的修改,但出席发布会的广州市交委负责人并未作出回应。

  不限指标也要限费用

  对于这一变化,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表示失望“看看上下班高峰,路上跑的有多少是公务车,而且有时还要接送领导家属和小孩,公车私用、滥用所引发的民怨已经相当大了。”韩志鹏认为,从治堵的技术层面讲,限制公务车数量是值得推广的,因为它从源头上减少了交通行为的发生。“虽然公车安装GPS可以一定程度上限制公车使用,但减少数量和降低配置才是最根本的,也是百姓最希望看见的结果”。因此,韩志鹏认为治堵方案应该写上在一段时间内限制公务车总量。

  韩志鹏坦言:“我不敢奢望广州公车数量比达到香港的水平,但起码希望那些‘股长屁股也冒烟’的情况不要再发生。”但可惜的是,据韩志鹏了解,实际上今年已经有个别单位的公务车数量增加了。“如果说官人要配公车才能好好工作的话,那么普通员工呢,为什么他们不需要公车也能顺利完成任务?”

  一向关注公车改革的市人大代表卢启明则认为,治堵方案删掉限制新增公务车措施并不稀奇“实际上很难操作,就算写进去了,到头来可能也是执行不了。”他表示,假如根据现在的改革需要,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有可能要新设一些部门,就必然要配公车。

  卢启明认为,焦点不在于新增了多少公车指标,而是要通过规范管理减少公车私用、降低公车费用。卢启明认为,虽然公车加装GPS的措施非治本之策,但黄埔试点的效果很好,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执行,广州的公车费用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南方日报记者 陈邦明 刘静 袁丁

  新旧方案比比看

  广州治堵方案几易其稿,经历了近8个月的反复修改。对比新旧两个版本,记者发现,新方案大体延续了征求意见稿中增加道路供给、强化公交优先、用经济手段调解中心城区交通流量的思路,但在某些具体实施环节因为政策和形势的改变而有所改动。

  延用

  ○广州大桥、洛溪大桥要拓宽

  加快打通同德围地区,天河北-员村地区,海珠区南中轴地区等13条断头路。拓宽同德围上步桥、西湾路、西槎路,天河北-员村地区员村二横路、临江大道南方面粉厂路段,海珠区南中轴地区广州大桥、洛溪大桥,东部地区港前路、石化南路等9条道路。

  ○公交专用道增至300公里

  在现有公交专用道128.5公里的基础上,加大对中心城区分时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力度,在2011年施划约70公里公交专用道,到2013年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到300公里。

  ○中心城区停车费会上涨

  从2012年开始,进一步推进停车收费标准差别化政策,提高停车位的使用效率,研究试行住宅配套停车场也按区域级别实行差别性价格政策的可行性,适时调整广州收费区域级别划分。达到合理提高机动车在中心城区的使用成本,调节市区机动车总量的目的。

  ○环城快速路将限货车

  在目前货车交通管制范围的基础上,分步、分时段将环城快速路纳入市区货车交通管制范围,引导过境车辆通过华快三期、北二环、东二环、东新等中心城区外围的高速公路通行。同时,广州还将推进中心城区货运市场的清理搬迁。

  变脸

  ○中山六路暂不拓宽

  在1月的方案中,中山六路曾经和广州大桥、洛溪大桥一起被列入道路拓宽名单,但在昨日公布的方案中,中山六路的名字不见了。此前,由于涉及路边骑楼的拆除,中山六路拓宽方案遭到了不少市民和学者的反对。广州市规划局局长王东事后曾明确表示,中山六路骑楼不会拆,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越秀区政府也都没有安排中山六路拓宽的项目计划。而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山六路骑楼19年前就要拆,只是因为拆迁成本太高而幸存。

  ○“智慧广州”入治堵方案

  昨日公布的方案中,增加了一条有关建设“智慧广州”的措施。方案提出,应该通过推广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大力推进政府服务网上办理、就近办理和自助办理,从而减少人们的交通出行。据记者了解,这一思路最早是在今年1月的广州亚运后交通治理措施专家研讨会上,由广州市市长万庆良提出来的。他当时表示,广州可以借助电子生活、电子管理,减少大量出行的车辆,从而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首提开放小区内市政路

  推进居住小区封闭市政道路的对外开放,也是第一次出现在治堵方案中。方案表示,小区封闭市政道路不对外开放,是影响广州市道路网结构的突出问题之一,导致区域微循环不畅。而据记者了解,这一问题由来已久,早在2006年广州市规划部门就出台规定,要求小区不得擅自封闭区内规划路,但“解封令”却遭到了不少小区业主的“顽强抵抗”,多数小区视“解封令”为透明,不少市政路依然只许有业主证的人通行。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