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经济复苏轨迹:人民币国际化现在进行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3 13:36 来源: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陆绮雯 张小乐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债权国,中国未来20年经济增长仍然可期,这将支撑各国政府和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的中长期信心。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中国参与世界经济的重要一环,更关系着国内金融体制改革,从而有力地影响着中国经济复苏的轨迹。

  然而,自从2009年7月正式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就一直与外汇储备迅猛增加、收付结构失衡等现象齐头并进。这不免引发外界疑问:人民币国际化迅猛发展的势头,到底有多少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带来的?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是否需要调整?上周,由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2011世界和中国经济论坛——脆弱还是可持续:经济复苏的轨迹”在上海召开。会上,同样的问题再次被提及。

  意料之外的外储增加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从中国人民银行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国际化一直就与外汇储备增加纠缠不清。从理论上来说,采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也就意味着进出口商品收付以人民币计价,而非直接收入美元,应该有助于降低外汇储备。但实际上,随着越来越多的进口商品用人民币而不是美元或欧元结算,流出中国的外国货币就越来越少,导致中国政府最终持有的外汇储备比本来不用人民币结算时的外储要多。

  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正式试点,2010年6月,该试点进一步扩大。2010年跨境结算规模达到5063亿元,今年第一季度达到2807亿元,在此推动之下,人民币FDI(外商直接投资)也在积极推进。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央行2010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人民币结算业务5063亿元中,进口结算约占85%-90%。而企业采用人民币而非美元进行进口贸易结算已经开始导致中国外汇储备增加。截至第一季度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了1974亿美元,达到3.0447万亿美元。有机构估计,人民币贸易结算为这一外汇储备增长贡献了约400亿美元。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斌在论坛上对这一现象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外汇储备增长较快的首要原因是美元贬值。与此同时,庞大的美元资产带来的收益也贡献了不小力量。更应该看到,经常项目、资本项目的一些资本流入,包括合规的投资和不合规的热钱,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通过人民币结算渠道完成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替代作用,减少了市场的外汇需求,而央行为了稳定汇率,就不得不买入更多的外汇储备。

  面对增加的外汇储备,未来的危机在于,美元中长期贬值所带来的资产缩水和美元债券违约所带来的信用风险。这对于刚刚挺过全球经济紧缩,进入复苏周期又面临巨大转型压力的中国经济而言,无疑是巨大考验。事实上,知名经济学家余永定曾公开表示,人民币国际化走到了继续前进的岔路口。

  国际化步伐到底怎么迈

  在经济学家们看来,越来越扩大化的汇率风险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我国基于“顶层设计”,通过跨境贸易手段,支持人民币走出去的方式值得商榷,目前应当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和次序进行重新评估和调整。

  交通大学教授潘英丽在论坛发言时指出,主权货币充当国际货币需要具备三项条件,即国际认可度、币值稳定性和货币流动性。在国际认可度方面,人民币的主要问题是法治建设相对滞后和软实力薄弱。人民币币值的长期稳定性取决于中国经济转型是否成功。如果不能成功转型,那么眼前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只会引发人民币投机热潮,无助于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币国际化。而货币的流动性则取决于货币主权国家有无规模巨大、流动性良好、成长性及稳定性俱佳的资本市场和资本项下货币的可兑换。以上三要素一定程度上已经给出了人民币国际化需要积极作为的领域:法治建设、经济转型和资本市场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还没有完全具备,人民币国际化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必操之过急”。

  企业的成长、金融市场的发育和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并行的进程。这个进程中,需要经济管理当局放松人民币流出和流入的管制。所以,允许企业在贸易结算中使用人民币的政策本身没有问题。张斌认为,目前的问题是,汇率政策改革严重滞后。因为货币当局还在不断大规模地干预外汇市场,人民币一直保持单边升值预期,人民币贸易结算不仅给货币当局带来了严重损失,而且促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虚假繁荣。他主张,应该尽快结束基于套利动机的人民币外流。为此,要么加快人民币汇改,形成有弹性的、双边波动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要么放缓或者停止人民币进口贸易结算。比较而言,前者更加可取。

  按照张斌的观点,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消除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后,将会看到中国企业打消对外投资中汇率损失的顾虑,加快步伐走出去,人民币也将跟着企业一道更多地“走出去”。与此同时,投机资本减少,管理当局面临更有利的政策环境,宏观经济稳定和人民币币值稳定将得到更大保障,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中长期价值也会更有信心。如此,才是可持续的、能带来长远利益的人民币国际化。

  潘英丽表示,目前的汇率制度还不是浮动汇率制度,实际上是参考一揽子货币的爬行盯住制度。在此背景下,实际上并不是要全部放开,而是要调整中心汇率尽快达到合理水平。

  在试错中稳步前行

  在金融领域中的“开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资本项目自由化和资本市场的自由进入。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国内金融体系和货币调控体系的改革,需要资本管制的保护。如果因改革难以推动而转向“开放”,其结果可能不但不能推动改革而且会加剧中国金融体系的不稳定。但专家们始终认为,即便可能是错,也一定要试,试错中前进虽曲折也可贵。

  目前,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最大的难题之一就是资本账户开放问题。潘英丽认为,资本账户完全可兑换需要三大条件:利率市场化和银行体系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国内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需要得到较充分的发展;汇率处在合理水平。如果人民币低估时放开资本账户,无疑会导致国内资产贱卖。因此,创造资本账户人民币完全可兑换的条件是加快金融改革、放松金融管制、加快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另一大问题是汇率改革。汇率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乔依德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不得不考虑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货币政策的独立、汇率的稳定和短期资本的自有流动,三者不可兼得。在目前国内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汇率出现较大波动,短期资本流动也会活跃,这会对货币政策产生较大影响。

  既然直接关系人民币国际化的两大问题都有现实困境,那么路在哪?潘英丽表示,当前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尊重中国经济的三大现实,并以此为出发点:第一,短期内不可能也不应该实现资本项下的人民币完全可兑换;第二,内部市场开发有待时日,出口导向型经济仍有其惯性;第三,金融体系较为脆弱、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相对有限。因此,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路应从“贸易项下流出、资本项下回流”转变为“资本项下输出、贸易项下回流”。

  她给出的具体推进路径是:第一,从满足对外实体经济往来的内在需要做起,通过贸易融资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人民币在商品贸易中的计价、结算和支付;探讨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私募股权等机构投资者的对外股权投资。第二,加快中资银行的国际化进程,从商业银行境外人民币存贷款业务和相关服务做起。第三,本土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的发展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环节。当前需要加快推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资源型国家的政府在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地区发行人民币计价债券,促进中国居民对外人民币债权的积累。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