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北京市拟对基本住房保障立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5 04:35 来源: 京华时报

  本报讯 (记者 孙乾) 市人大近日启动《北京市基本住房保障条例》法规预案研究,有望将本市基本住房保障纳入立法。在国家层面住房保障法未出台的背景下,专家称北京也将遇到五大难点。而外来人口的住房保障问题将是北京面临的最特殊难点问题。

  前天,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94次主任会议,已听取了关于启动《北京市基本住房保障条例》法规预案研究工作的汇报,决定将《北京市基本住房保障条例》作为法规预案研究项目。

  今年人大共有三项法规预案研究项目,其中《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已启动。

  >>进展

  已展开可行性研究

  市人大相关负责人介绍,安排法规预案研究,主要考虑首都地方立法具有其特殊性,也具有科研院所和专家聚集的优势,对一些比较重要和急需的立法项目,先依托专业院所和科研机构,在法规案进入工作程序之前,对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起草法规草案,再提请主任会议决定是否纳入立法计划。

  同时,在法规预案研究中,常委会及相关工作机构、人大代表、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都要全程参与,积极发挥作用。

  >>意义

  民生问题到民权问题

  该负责人表示,法规预案的研究,对于把住房从民生问题上升到民权问题、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上升到公民基本住房保障制度、把基本住房保障作为一项政府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预案研究项目刚启动,目前尚未组建完整的研究团队,项目的研究方向及具体内容仍需进一步确定。

  市人大要求,在基本住房保障法规预案研究过程中,要深入研究法规出台可能面临的种种困难,同时加强对立法课题组的指导,为基本住房保障立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专家观点

  立法面临五大难点

  参与《住房保障法》起草的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洪亮表示,《北京市基本住房保障条例》必然也将遇到与国家层面的《住宅保障法》相似的五大关键难点。

  王洪亮认为,基于北京的特殊性,如何解决北京市大量的外来人口、大学生的住房保障问题将是北京面临的特殊问题。王洪亮说,北京土地资源非常稀缺,与此同时,外来人口大量集聚,建那么多的保障性住房可能会影响方方面面。集聚在郊区的保障性住房需要大量的配套设施,如果规划不好又会造成贫民窟化的问题。

  ■难点

  1.住房保障范围多大?房改房、棚户区改造等非商品房是否都是保障的范围;其中包含城乡的差异,农民要不要保障,这涉及到这部社会法能否达到公平。

  2.怎样确定保障标准?是按照住房困难程度、收入,还是其他标准。王洪亮说,对于保障到什么程度,人群怎么区分,几代人的家庭结构情况、刚毕业的大学生是否需要保障都要分清楚。此外,交通位置和设施配套、住房质量如何,都要进行具体把握和保障。如果规定不清,仍会流于形式。

  3.保障房的租售关系?王洪亮说,如果一味将保障性住房分给个人所有会使土地越来越不够用,如果以廉租房为主,又没有那么多资金保障,最后,是关于如何吸收社会资金来从事保障性住房建设、控制盈利目标的问题,这也是目前的关键难点。

  4.准入退出如何执行?做到使配置给真正需要保障的人,这始终是个难题。

  5.未来法规如何落实?基本住房保障归于社会保障行列,政府愿不愿意承担这份社会责任,愿不愿意拿出大量的土地来落实保障性住房的定额。王洪亮表示,如果政府不愿意落实,那么法规如何进行约束和问责则也将是一大难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