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挽回损失4.26亿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1 09:04 来源: 农业部网站8月10日,本网记者从农业部在京召开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按照2011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和《2011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以及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的安排部署,农业部积极会同公安、工商、质检等部门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上半年全国农业系统共立案查处假劣农资案件1.4万余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63个,移送司法机关63人,逮捕6人,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26亿元。
据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杨雄年介绍,专项行动期间,各级农业部门加强源头治理,严格种子生产企业资质审查,强化授权品种《种子生产许可证》发放管理,对4000余家小麦、玉米、水稻持证企业的《种子生产许可证》进行了全面核查,涉及授权品种2000余个,此间共撤销、收回种子生产许可证470余个,依法吊销了19家种子企业生产经营许可证,有效保护了品种权人合法权益;全国农业部门增加市场监管力量的投入,加大种子市场抽查力度,集中打击套牌侵权行为,查处了侵犯品种权案件117起,涉案种子达200万公斤,案值3000余万元,有效遏制了销售侵权假冒种子的违法行为;各级农业部门采取挂牌督办、集中办案、联合查案等形式严查侵权假冒案件,努力做到“闻报必动,有诉必接,接案必查,查必到底”,并积极将符合刑事立案追诉标准案件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形成了行政和司法相结合、共同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的力量,通过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更加紧密衔接,严厉查办大案要案,有效遏制了侵犯品种权和制假售假行为,确保了春耕生产农资的安全,为今年粮食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农业部还加大了对重点案件的查处和曝光力度,分别在湖北黄冈、甘肃武威、湖南长沙举办了全国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执法现场会,公开销毁了专项行动以来收缴的100余吨侵犯假冒伪劣种子和价值近200万元的侵权包装物,现场处罚四川龙安种业有限公司、湖北奇峰种业公司等一批违法企业,同时通过加强宣传培训,普及了农业知识产权知识,营造了尊重和保护农业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为了加大对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各级农业部门积极依法规范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行为,认真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作,切实维护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生产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进一步维护了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市场秩序。
杨雄年对记者说,在专项行动期间,农业部积极探索,大力推进打击侵权假冒的长效机制建设,一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了市场销售水稻、玉米品种的DNA指纹图谱数据库,增强了各级农业部门甄别侵权假冒种子和借助高科技手段有效发现案源的能力,努力实现对侵犯品种权行为的精准打击;二是在开展执法检查、查办大案要案、惩处违法分子的同时,报道侵权假冒的危害,推介正面典型企业,推动建立种业知识产权联盟,通过一手抓执法,一手抓教育,引导市场主体遵守法规,自觉保护知识产权;三是积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公开投诉举报电话,印发《致品种权人公开信》和《致种子生产、经营户公开信》,引导社会各方披露案件线索,倡导权利人、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推动查处了一批侵权假冒案件,扩大了专项行动成果。
杨雄年告诉记者,全国农业系统集中开展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专项行动,维护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保护了权利人、经营者和广大农民利益,激发了国内研发人特别是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积极性,据统计,2011年上半年国内研发人的品种权申请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1%,其中企业申请量增长了45%。
杨雄年表示,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各级农业部门今后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建立以品种权为纽带的科企联结新机制,努力形成科教单位和企业品种协同创造、权益联合维护、收益共同分享的新局面;继续坚持不懈地打击制售侵权假冒种子违法行为,始终保持对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不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并不断探索建立保护知识产权长效机制,激励农业科技创新,提高我国农业特别是种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