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高尔夫享受免费用水特权 周围农田缺水撂荒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6 12:27 来源: CCTV经济半小时《经济半小时》将继续聚焦水流困局。前两天的节目报道了极度缺水的陕西榆林在沙漠中建高尔夫球场,一个18洞的国际标准球场已经对外经营,另一个18洞的球场刚刚竣工,马上将投入使用。据专业人士测算,在西部高原砒砂岩区建一座36洞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每年耗水量将达500万吨,相当一个巨型“抽水机”。下面是那座沙漠中的高尔夫球场的情况。
6月中旬,记者赶到了位于陕西省玉榆林市的大漠绿淘沙高尔夫俱乐部,沿着漫漫的黄沙前行,在距离榆林机场仅十几分钟车程的沙漠地带中,隐藏着一片别样的“绿洲”——大漠绿淘沙高尔夫俱乐部。记者以咨询购买会籍为名,向销售人员咨询情况,销售人员首先将记者带到了练习场地,随后销售人员为记者安排游览车。
在车上,记者终于见识到了这个位于沙漠中的高尔夫球场的庐山真面目,全中国乃至东南亚地区唯一的一座纯沙漠景观的高尔夫球场,大面积的草坪被修剪得整整齐齐,蜿蜒的球道、果岭在球场中错落有致,从远处看,球场内依稀可见一些沙漠植物,整个球场显的气势恢宏,现在开放的是一座国际标准18洞高尔夫球场。
天然的沙漠和绿色的草坪交错在一起,行走在球道中间,随处可以看到自动喷淋系统为草地浇水,球童告诉记者,中午的气温很高,要保证每一块草皮都能浇到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草坪降温,而由于地处沙漠的特殊原因,这里的草地平均每天要浇三次水。
沙漠地区的地质构造特殊,浇下去的水很快就会流失,如何才能保证这些水不流失的呢?球童说,他们在地下铺了塑料薄膜防水层,防止水土流失。
这个球童说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要不断给草坪浇水,保证他们的生长。在球场以外,为了保证球场的美观,同样可以看到正在浇水的工人,这些宝贵的水资源就这样被无限制的使用,那么,相对于沙漠地区,最为珍贵的水资源为什么可以这么大量的使用,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用的是煤矿的地下水。
为了打消记者的疑虑,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大可不必为水的问题担忧,他们的老板有办法。
据了解,大漠绿淘沙高尔夫俱乐部在 2009年就开业了,占用土地约2000余亩,投资近2亿元,俱乐部坐落于榆林市沙地生态公园内,是陕西境内最大的高尔夫球场。这家高尔夫球场的个人入会费是18.8万元,公司会籍的收费是39.8万元,销售情况非常火爆,前不久又提高了价格,而且名额有限,现在公司卡只剩下两张了。
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敛财,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耗水量巨大的高尔夫球场会出现在位于沙漠边缘、缺水干旱的榆林市了。记者了解到,第二座18洞的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已经竣工,马上就要投入使用。
榆林地处陕西北部,位于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大漠绿淘沙高尔夫球场由于耗水量巨大会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地下水位的下降又会使地表固沙防风的植被因为缺水而死亡,使当地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在紧临着高尔夫球场的一个村庄,记者了解到,高尔夫球场的修建已经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
村民是这样说的:“水抽了,地旱了,井深了,水少了。”
随着高尔夫球场的修建,村民们明显地感觉到井在加深,水也少了,灌溉庄稼都成了问题。原来一个小时能浇完的地,现在两个小时也浇不完。
记者了解到,这座沙漠中的高尔夫球场并没有相关手续,但却在当地政府部门的眼皮子底下开工、竣工,直至对外经营。更奇怪的是,球场每天所需的大量的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一位署名“马筱强”的微博(http://weibo.com)网友质疑说:“很多黄土地上的农民,以前一辈子只能洗三次澡,出生一次、结婚一次、入殓一次。高尔夫球场的草为什么能每天浇水三次?” 对此记者进一步进行了调查。
大漠绿淘沙高尔夫俱乐部位于榆林小纪汗林场中,属于沙地生态公园的一个招商引资项目。记者在榆林市林业局,找到了榆林沙地生态园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
榆林沙地生态园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薛金生说,高尔夫球场2008年才开始建,实际上按最初项目意图是要建立草坪球场,但是建设的时候考虑到经济效应,高尔夫球场在没有任何手续,也没有任何批复的情况下建成了。
当初规划的沙地草坪球场原本是要建成包括篮球场,网球场等在内的运动场所,但现在却变身成了高尔夫球场。事实上,至少在去年,榆林主管部门便已经了解了这一情况。
记者问道,到现在大概有三年的时间,为什么还是没有进行监督。榆林沙地生态园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薛金生说,去年后半年发现这个问题后,便口头通知他们停止建设。
今年四月国家十一部委文件下发后,当地主管部门将球场上报给了省发改委,之后便采取了观望的态度。
榆林沙地生态园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薛金生说,省里的同志检查之后,便令其停止建设,只允许在草坪上灌溉,或是进行道路建设。如果他们的手续办不下来,就要彻底取消高尔夫项目。
8月10日节目播出后,榆林市的回复是停止建设,进行整改。薛金生告诉记者,高尔夫球场所用的水是由附近煤矿提供的,事实究竟如何呢,随后记者走访了高尔夫球场。
陕西亨泰伟业公司业务经理李玉怀证实了薛金生的说法,水是由煤矿无偿提供的。
李玉怀带着记者去了中游的沉淀池,他说,煤矿排出的水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到沉淀池进行沉淀,之后经由水泵的两个供水管道输送到下游。
为了一验真假,记者又去了上游的污水处理厂。负责人说,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除了自用和提供给附近农村灌溉之外,还为沙地生态公园免费提供用水。目前煤矿每天的排水量已经高达1.2万立方。
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环保办主任马景国告诉记者,现在他们项目的排水大概是一小时1200立方,一天2万多立方。
马景国向记者呈现了陕西中能煤田与沙地生态公园签订的供水合同。合同规定,陕西中能煤田负责免费铺建管道,并提供水质达到《景观用水》二类C级标准的水源,而沙地生态公园则无偿提供管道铺设地和排水的洼地。
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环保办主任马景国告诉记者,现在水量比较大,并且用水单位少,所以一般情况下他们向用户免费提供水源。
看起来,这个高尔夫球场似乎是对煤矿用水进行了二次利用,是个双赢的决策,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记者随后走访了距离煤矿仅3公里的一个村子。
村民说,煤矿把地下水资源抽走了,他们没办法用水。
记者发现村中有许多空地,看似平整适合耕作的土地却长满了野草。村民们为何放任这么多的地不管呢?
对此,村民说,那些空地原来都是用来种庄稼的,2008年开始不种了。因为煤矿开采,上面的地出现裂缝,水沿着裂缝漏下去,他们灌溉用的水井被破坏了,煤矿的井是180米深,他们的井也就只有十几米深。
由于榆林地区属于半干旱地区,地下水成为了当地农田的重要水资源。村民们告诉记者,早在四五年前,这里的地下水就因为中能煤矿的开采而迅速下降,他们的村支队是受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如今队里的农田几乎全部废弃。
村支队的人说,他们队有300多亩耕地都荒废了,现在连一亩、一分地都没有,就是因为07年开始的缺水问题。
而就在这几年,中能煤矿的排水量已经从每天的6000立方变成如今的1.2万立方,这个数字还将随着煤矿的继续开采而逐渐提高。
山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环保办主任马建国告诉记者,2009年以前中能煤矿的排水量是每小时四五百立方,到2009年12月份的时候将近1000立方,但是现在已经达到了1200立方。
一边是每日1.2万立方的排水量,一边却是因缺水而荒废的农田。
针对这一现象,一位村民说,地下水资源是有限的,煤矿抽取后把污水排放到河里,严重污染了水资源。
一位村民的院子里稀疏地种着几颗玉米,叶子也因为缺水而发蔫。而就在07年以前他家里还种植着7亩地的玉米。
这位村民无奈地说道,没下雨的时候,他们家的地全是干的,已经荒废了,现在就只剩院里那点玉米,还要靠手提浇水。
在荒废的农地四周是一条条废弃的沟渠,原本应当有水流通过的渠道如今却成为了荒草的栖息地。村民说,06年的时候,沟渠里还有水。
沿着长满青草的土渠走到一个提供灌溉用水的坝塘。捧在掌心里的土依然带着一丝潮气,然而塘里的水早已不见了踪影。村民告诉记者,以前坝塘里的水是齐腰深的,但是现在全都干了。
村民们告诉记者,村支队有3口多管井,过去用水泵抽取地下水,经由水渠和池塘给附近的田地供水。记者跟随村民们走访了其中的一处,过去抽取地下水的多管井现在已经被荒草和废弃的渠道所包围。
5年前随着中能煤矿的持续开采,多管井已经无法抽取地下水,2007年村民们在一米开外的地方又打了一口更深的井,然而没过多久水又干了。
这个村支队里另外的两口多管井也都面临同样的情况。失去了地下水,带给农民的不仅仅是荒废的池塘、沟渠和土地,还有一年两季的收成和全家人生活的经济支柱。不少人只能选择打工,然而对于年老的人来说,却只能盼望着地下水早日恢复。
事实上,中能煤矿开采对于当地地下水的影响早已引起过有关部门的注意。村民们告诉记者,中能煤矿曾被叫停过多次,其中不乏水污染、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等原因。榆林人大网在2009年发布的《关于对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调研报告》中写到,陕西中能榆阳煤矿规划开采资源一旦得到批准,将给城市安全用水、生态环境带来难以预测的风险。而就在今年6月该煤矿再一次被叫停,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可能对红石峡水源地及地下水涵养体系带来影响。
然而当记者于8月11日来到煤矿的污水处理厂时,却看到那里的管道依然在源源不断地排放着地下水。据村民所说,那些排水的管道总是停一段时间,开一段时间。
煤矿一直在开采,而且还与生态森林公园签订了供水合同。堂而皇之的成为了一个环保工程。而一旦煤矿停止生产,生态公园包括其中的高尔夫球场也就将因为无水可用而受到威胁。那么这究竟是不是煤矿始终能够在如此长的时间内持续开采的重要原因呢?另外,眼看着村民的庄稼日益枯萎,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些水不能供给近在咫尺的村子而要补贴给吸水的高尔夫呢?这一切仍然是个谜。
遭遇影响的还不只是种地用水。当地村民吃水也成为了难题。在一户人家,过去打的15米深的水井如今已经成为了空井。他们只能靠四轮车拉水来吃。
这家人告诉记者,为了解决吃水难的问题,今年他们花1万多元重新打了一口70米深的井,用电泵把水抽上来,然而这口井能够维持多久也依然是未知数。
就在记者将要离开村支队的时候,在一块荒芜的田地旁,一位老人正在放牧着一群羊。羊群在悠闲地吃着草,然而这位老人的心情却无法悠闲。
这位放羊的老人说,那块荒芜的地以前是用来种玉米的,煤矿一开采就没水了,原来一亩地(一年2季)能产1500斤玉米。但他现在只能靠羊维持生活了。
如今村民们只能盼望这里的地下水能够早日恢复正常的水位,荒芜的田地能够重新给他们带来沉甸甸的收成。
如今煤矿每日的排水却依然流向林场、生态公园和其中的高尔夫球场。
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环保办主任马景国告诉记者,水资源基本覆盖了他们周边所有的两百多公里农田。他们表示,如果需要,他们可以建设供水管道,把水资源更大面积地给更远的农田,但是现在还没有人提出这个需求。
然而就在煤矿附近3公里内的村庄里,农民们却仍在盼望着地下水位能够早日恢复,地里能够早日种上庄稼。
村民说,煤矿一年四季24小时地抽水,并把水排到别的地方,影响很大,老百姓的苦都没处说。
中能煤矿免费给高尔夫球场铺设管道,免费提供浇灌用水,在免费午餐的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猫腻?当地政府为什么没想到让煤矿给周围的村民免费供水,反而因为不断抽取矿井地下水,导致村民的水井打不出水,农田被撂荒?公共水资源,为什么没有用来保障民生,却用来保障高尔夫球场?希望当地政府能给出答案。
半小时观察:破解水流困局 要靠严肃法纪
从8月1日起,财经频道已连续13天播出了聚焦水流困局的节目,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也开始采取行动,通过执法检查来纠正水资源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希望这样的执法检查不是一阵风、走过场,而是扎扎实实的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实对于水资源管理,我们并不缺法律规定,缺的其实是执法。中国是一个水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因为匮乏,所以一些人打起了水的主意,把这种公共资源变成了牟取暴利的工具,这就导致了水流各个环节滥用、浪费的乱象层出不穷,使得整个社会出现水危机和水困局。如果政府部门再监管不力、执法不严,这种危机和困局将会不断加深。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名义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目前中央对于水管理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重大、紧迫、全局、民族命运、战略任务,这五个关键词相互叠加,凸显出了当前水管理究竟有多重要。
真诚期待各级地方政府,能够认真领会中央精神,严肃法纪,把水治好管好;同时也希望中央有关部门,能严肃法纪,对地方政府的水管理工作进行严格考核,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违法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破解当前的水流困局。
《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的一系列聚焦水流的节目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参与和热烈讨论。一位叫“邱寒娅”的新浪微博网友评价昨天的节目说:“经济半小时昨晚看海了,专家分析北京城市绿地急剧萎缩导致城市容易内涝。”一位叫“pisces徐”的新浪微博网友说,北京内涝背后,绿地减少,其实是利益驱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