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渤海漏油一直漏康菲一直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7 14:49 来源: 红网-潇湘晨报

  截至目前,在蓬莱19-3油田发生泄漏事故两个多月后,中海油和康菲石油仍然未对漏油所造成的损失做出详尽评估,对海洋生态造成的影响以及相应的赔偿方案也始终难产。

  不仅如此,康菲石油在清理残留油污的操作上依旧惯行临时补救措施。与之相对的,是发生事故的油田平台附近,依然有油从海底冒出。

  康菲公司对海底油污勘测不清、处置不力导致海底泥浆清理工作延误,这一傲慢态度究竟是谁造成的?综合新华社电

  康菲公司一直在拖延

  最初:只做临时性补救措施

  自6月4日渤海蓬莱19-3油田发生溢油事件以来,作为责任方的康菲公司其诚信问题和堵漏措施一直广受社会各界质疑。再度飙升的溢油量、一拖再拖的堵漏措施、一改再改的新闻发布时间,顶着全球著名国际一体化能源公司光环的康菲公司,以其种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屡屡漠视和侵害着公众利益。

  康菲公司安全健康环保部总经理许先宏此前表示,溢油事件发生后,康菲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启动应急措施对油进行回收、检查所有设施分析渗油来源、向政府有关部门汇报、组织专家对渗油地点进行分析等。

  7月13日,国家海洋局指出,康菲公司采取的溢油处置措施大多是临时性的、补救性的,并作出了停止蓬莱19-3油田B、C平台作业的处罚决定。7月28日,国家海洋局发布消息称,B、C平台仍有溢油出现。

  此后,虽然康菲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仍见效甚微。8月3日,康菲公司称,预计油基泥浆溢出总量超出原先预计的1500桶。

  本月初:溢油量再度飙升

  记者12日从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获悉,康菲公司在蓬莱19-3油田C平台周边海底进行潜水探查时,发现还有剩余的来自6月17日井涌事故所溢出的矿物油油基泥浆,这使得矿物油油基泥浆溢出总量增加到2500桶(400立方米)。

  然而,就在1个月前的7月14日,康菲公司表示,蓬莱19-3油田B、C平台溢出的石油和油基钻井液总量约1500桶(240立方米)。

  仅仅一个月,就又新发现了1000桶油基泥浆,这1000桶油基泥浆是再次溢出的还是残留下来的,公众不得而知,康菲公司也未给公众一个合理解释。

  康菲公司表示,造成矿物油油基钻井泥浆泄漏的C平台C-20井已于6月19日被永久性封堵,已无渗漏发生。一个特制的集油罩已安装在B平台附近的溢油处来收集任何可能出现的溢油。

  据了解,康菲石油日前已向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承认,蓬莱19-3油田B平台海底发现新的溢油点,距原溢油点10.8米。

  最新:平台附近还在漏油

  记者16日从康菲公司获悉,康菲公司于14日发现,有少量油滴从蓬莱19-3油田C平台附近已回收油基泥浆之处的海底冒出。康菲公司正对此区域进行不间断的严密监控,以便确定这些油滴的来源,并在海面将其回收。

  康菲公司介绍说,目前公司已在C平台周边海底清理出矿物油基泥浆337立方米(2119桶),共有900多人和30多艘船只在进行应急处理工作。

  康菲公司表示,在过去的24小时中,公司派遣100多名人员沿渤海湾海岸巡查约164公里(累计4066公里),并派出机动车沿海岸巡查约2875公里(累计59742公里)。巡查队不仅采集相关的样品,同时还清理沿岸垃圾,已累计清理岸边垃圾9932公斤。

  事件发生后,康菲公司仅于7月6日召开过一次新闻发布会来说明情况,原定8月11日进行的媒体沟通会临时被改到8月12日,12日又临时宣布取消。

  海洋局一直在走程序

  最初2个月:基本沉默

  漏油事故发生后,国家海洋局曾于7月5日召开通气会对事故有关情况向媒体进行通报。之后,没有再举行类似发布。

  7月13日,国家海洋局责令康菲公司立即停止蓬莱19-3油田B、C平台的油气生产作业活动,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彻底排查并切断溢油源,彻底排查并消除再次发生溢油的风险。在溢油源未切断、溢油风险未消除前,不得恢复作业。同时要求康菲公司将有关溢油事故信息及时向国家海洋局报告,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7月31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综合多方信息结果显示,蓬莱19-3油田B平台溢油点附近发现油花溢出,发现小面积油带;C平台附近仍有油花持续溢出,附近海域发现油带。

  “海洋局到底在做什么?”能源经济学者、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反问:“按道理说,出了问题解决起来应该很积极,无非一个是治理、一个是赔偿的问题。但是漏油事故发生这么久了,我们现在什么都没有看到。连一个简单的造成多少损害的基本估计都没有。”

  上月底:强力批评

  8月1日,国家海洋局通报,北海分局于7月31日下发通知,对康菲公司未按期完成油田油污清理作业提出批评,要求其加快C平台海底油污清理工作进度。这也是漏油事故发生两个月以来,国家海洋局首度对康菲石油明确表示批评态度。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要求,康菲公司于8月7日前完成海底油污清理工作,8月10日前向北海分局提交清理回收效果的评估报告,同时做好清理回收工作期间海面溢油的围控、处置,减少清理回收工作对海洋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

  最新:将向康菲索赔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国家海洋局拟就渤海湾漏油事故向中海油与康菲发起上亿元索赔。国家海洋局相关负责人16日称,针对渤海湾溢油索赔一事,国家海洋局目前正在按有关程序进行调查、评估,尚没有得出结论,最终赔偿金额还不能确定,国家海洋局从未向任何媒体公布渤海溢油索赔金额,“渤海溢油索赔上亿元”报道不实。有关结论将在确定后及时向社会公布。

  此外,国家海洋局网站发布的一份公告称,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将代表国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向溢油事故责任方提起海洋生态损害索赔诉讼。

  同时,国家海洋局将面向全社会公开选聘以一家法律服务机构为主、多家法律服务机构为辅的法律服务团队,代理渤海溢油索赔案件。

  中海油一直在踢皮球

  作为该油田51%权益拥有者的中海油,似乎只满足于从旁协助。中海油某高层人士表示,当初没钱又没技术,只能将油田的开发权出售给康菲公司,现在出了事故,中海油也无法直接参与调查和决策。

  “主要责任方虽然是康菲公司,但是中海油不可能一点责任都没有。”林伯强表示:“中海油是合资方,更重要的是作为我们的国企,如何监督对方把这个事情做好,中海油有责任把中国人的损失找回来。”

  截至目前,中海油和康菲公司都没有任何赔偿的诚意和赔偿的行动。中海油内部人士此前表示,虽然中海油也参与了清理油污的工作,但主要作业者仍然是康菲石油,皮球仍踢向康菲公司。

  自6月渤海发生溢油事故以来,有关部门至今没能给出一个最基本的损失评估。

  “很奇怪,对所造成的损失国家海洋局应该有个初步的估计,不要求你多么精准,数字可以随着事态发展不断更新,但是没有。对方也没有一个说法。”林伯强表示,应由国家海洋局牵头、中海油出面,对漏油事故作出损失评估,接下来谈赔偿。“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林伯强说。

  卓创资讯原油分析师吕斌则表示,中海油及康菲公司作为责任方,应该积极妥善处理此事件,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责任方应该是中海油及康菲公司双方,中海油应当与康菲公司协调合作,出台一个合理妥善的解决方案。

  [观察]

  康菲公司挑战法律监管双重漏洞

  无论各界舆论如何狂轰滥炸,康菲石油不紧不慢、临时处理的态度依旧不改。而与此相衬的是,作为海洋生态的监管部门,国家海洋局却在这场耗时日久的拉锯战中越发“力不从心”。

  立法漏洞

  迄今为止,针对海上漏油事故的责任界定和处罚标准,《海洋环境保护法》是国内唯一能依据的法律法规。而除去对海洋水质的破坏以外,漏油事件本身还会对周边物种生态、渔业水产养殖乃至于沿海居民健康构成持续性的影响。显然,针对上述影响的处罚已不能透过一部《海洋环境保护法》得以体现,海洋环境事件的立法盲区也由此显现。

  相比之下,2010年BP在墨西哥湾的漏油事故,以及美国政府的应对则无疑为国内的司法部门提供了应对样本。

  记者了解到,针对墨西哥漏油事故,美国司法部门指责BP违犯了《清洁水法》、《石油污染法》以及《濒危物种法》等数部法律,完备的法律体系也为全面彻底地处理涉事方提供了强大支撑。

  与国外不同的是,目前,我国针对海上溢油污染事故所采取的处理方式也标准不一,其中,船舶漏油、钻井平台、油罐油管漏油的处罚依据也都各有不同。

  据记者了解,此前,我国加入了《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并出台相关法规与司法解释,对船舶溢油污染事故的民事赔偿问题进行指导。

  随后,2011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对船舶油污的各项损害赔偿项目、责任限制以及船舶油污基金均又进行了详尽规定,这一制度也相对完善。但对于钻井平台和油罐油管的漏油处罚,迄今为止,具体的制度安排依旧缺失,这也无疑给事故索赔造成了一定难度。

  尴尬的国家海洋局

  随着事态的持续放大,国家海洋局监管力度不够、督导能力欠缺等问题也日渐凸显。

  “到现在为止,国家海洋局也明显力不从心了,之前外界也对他们提出了很多质疑,事实上,他们也有一肚子苦水。”一名接近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的知情人士说。

  国家海洋局的无奈并非毫无道理,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指出,从事故发生后,国家海洋局的态度就一直在发生变化,但针对跨国公司的监管,国家海洋局能够明确依托的法律法规却模糊不清。而缺乏强硬支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国家海洋局除了多次要求康菲石油彻底清理油污、切断油源外,对于康菲石油的怠慢却无计可施。

  不仅如此,国家海洋局自身的技术水平也是限制其有力执行监管的硬伤之一。

  “在处理漏油现场,以及其他技术、设备层面,国家海洋局根本就不具备相应的高科技监管能力,这无疑让其在督导康菲公司时十分被动。”上述知情人士说。

  “我认为在接下来的立法程序中,对污染信息的及时披露,以及以法律形式明确国家海洋局的监管权力极其重要,事实上这也是此次事故反映出来的两个最主要的问题。”马军说。

  英国:北海漏油2天后即对外通报

  英国政府和英荷壳牌石油公司15日说,壳牌公司北海输油管泄漏事故已经构成“重大”泄漏,大约1300桶原油漏入海中,且泄漏仍未停止。

  发生漏油的“塘鹅1号”钻井平台距离苏格兰港城阿伯丁以东大约180公里。壳牌公司估计,海面溢油带面积最大时长约31公里,宽4.3公里。

  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评估认为,“可能有数百吨原油泄漏”。

  壳牌公司欧洲开采与生产技术主任格伦·凯利说:“要确定已泄漏原油的总量并不容易,但我们估算至今泄漏了大约216吨原油。”这相当于1300桶原油。

  如果估算正确,这将是自2000年以来北海最严重的漏油事故。能源与气候变化部数据显示,2000年那次事故导致524吨原油泄漏。“以北海每年泄漏原油量为参照,这是重大泄漏。我们关心环境,我们为发生泄漏而抱歉。我们已经非常认真地对待并立即作出反应,”凯利说。

  根据能源与气候变化部统计,北海2009年泄漏原油总量为50.93吨。

  壳牌公司12日首次对外通报,连接“塘鹅1号”钻井平台的一条海底输油管发生破裂。这家石油巨头称10日发现泄漏并已着手堵漏,泄漏“得到控制”。

  壳牌公司15日在一份声明中说,估计眼下每天漏油量“不到5桶”、即少于一吨,仍在泄漏的原油是输油管内残余原油,溢油带面积已经缩减至0.5平方公里。

  英国海岸警卫队每天两次空中巡视事故海面。壳牌公司说,配备漏油处理装置和分散剂的“格兰扁王子”号正在这一海域监控情况,随时待命。

  壳牌公司预计溢油不会侵袭英国海岸,因为海风和海浪将驱散溢油。“我们继续预计溢油带会在海浪作用下消散,不会抵达海岸,”凯利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