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寡头垄断国际评级体系 中国评级未来任重道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1 15:05 来源: 新民晚报来源: 新民晚报
穆迪、标普和惠誉三家评级机构垄断全球评级市场——
标准普尔宣布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消息一出,全球金融市场立刻陷入一片动荡之中。欧美、亚太股市股指从周一开始,犹如坐过山车一般大起大落。
一次评级下调,便能让全球大乱。信用评级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可见一斑。但在这一领域,话语权完全被三大机构垄断。
拥有信用评级话语权对中国有何益处?中国的信用评级现状如何?记者展开了调查。
信用等级 至关重要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里,一个是美国,一个是穆迪公司。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穆迪可以凭借信用降级来毁灭一个国家。有的时候两者的力量说不上谁更大。
弗里德曼的话也许有些夸张,但有一点没有说错:信用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举个例子,假如你要买房,向银行申请贷款,你需要向银行提供你的职业、收入等证明,银行根据这些评估你的信用,最终决定是否发放贷款。”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说,“同样的道理,企业、国家借钱也依靠各自的信用,现代的国际经济实际上就是靠信用维系的。”
一个企业或一个国家的信用评级降低,就意味着它向市场融资的成本将会增加,甚至无法向市场融资。去年5月至今年7月,正是因为穆迪、标普和惠誉三家评级机构一再下调希腊、葡萄牙、爱尔兰的主权信用级别,最终导致这些国家不得不向外请求金援。
三家垄断 弊端多多
信用评级如此重要,而目前穆迪、标普和惠誉三家评级机构垄断了全球评级市场95%的份额。这样看来,标普下调美国信用评级能引发如此大的连锁反应,也就不足为奇了。
只是,这三家垄断的格局早已弊端多多。
“世界排名前十五位的债务国都是西方发达国家,它们被三家机构赋予了很高的信用评级,由此它们占有了90%以上的世界信用资源,可它们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贡献率却不足3%。”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关建中说。
而无论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三大评级机构均未“先知先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三大评级机构甚至无一例外地给予了美国国际公司及其衍生次贷产品“AAA”的最高评级。
评价体系“硬伤”明显
在关建中看来,目前的世界信用评级体系有着明显的“硬伤”。
“历史上,美国曾经是世界的债主,为了判断不同国家偿还债务的能力,他们就设计出一套衡量各国信用风险的工具。”关建中说,“可是从1986年开始,美国就从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按照债权债务关系的一般原理,应该由债权人评判债务人的信用风险。可现在完全是倒过来的,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主,反而要由美国来评判中国的信用。”此外,评级过程的不透明也是让人屡屡诟病。
“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过程、评级模型等生产过程从来不公告。美国国会也裁定评级公司不用做任何说明,不用承担任何责任。这使得评级成了典型的三无产品。”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吴晶妹说。
“现在信用评级机构只有进入机制、没有退出机制。如果评级机构出现了问题,应让它从市场上退出,这是非常关键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表示。
面临挑战 困难重重
作为债权国,中国在国际信用评级上的话语权还小得可怜。而在中国本土市场,三大评级机构也占据了大部分份额。
目前,中国评级市场上,具有信用评级资格的机构共有5家,但有4家已被穆迪、标准普尔、惠誉国际三巨头以参股或签署技术服务协议的方式“同化”。
大公国际是唯一一家还称得上“国有”的评级公司,但它的份额只有20%多。
“国外很多地方,信用评级市场都是由本国评级机构主导的。”关建中说,“像日本就规定,即使外资评级机构进入,也必须采取本土与外资评级机构‘双评’的模式。”
虽然比起三大机构来说,大公国际还很小,但它已经开始酝酿走向国际了。去年,大公国际发布了五十个国家信用等级报告,给予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新兴市场国家高于三大机构的评级,但对欧美18个国家的评级则一致低于三大机构,引起了国际上不小的反响,但争取话语权的挑战仍然困难重重。
2010年9月23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以不能“跨境监管”为由拒绝了大公国际在美评级资质的申请。对此,大公国际发表声明称,不接受任何以出让国家主权为条件的评级资质。
“国际评级体系改革必然使世界的评级中心从西方移向东方,这是历史的选择,中国应该承担起推动改革国际评级体系的重任。”关建中满怀希望。
本报记者 吕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