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欧债危机比美债更棘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9 13:34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8月25日,法国总统萨科齐闪电访华。舆论普遍认为,在萨科齐此访要寻求中国帮助的诸多难题中,分量最重的就是欧债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欧债危机是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字眼。它如何形成,为何在美债危机浮现的背景下愈演愈烈,并很快越出欧洲范围,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它与美债危机孰危孰轻?解决欧债危机,路在何方?希望本文能解答读者的诸多疑问。

  欧债危机前世今生

  2009年年底,全球三大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相继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标志着希腊率先爆发债务危机。此后至今,有关希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牵动着市场敏感的神经,使得希腊成为这场欧债危机“当之无愧”的主角。

  与此同时,欧元区其他国家的债务形势也不断恶化。爱尔兰和葡萄牙早已步希腊后尘,伸手求援,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和意大利如今也岌岌可危,希腊不再是唱“独角戏”。

  “台上”,有关希腊是否会出现债务违约仍是欧洲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葡萄牙和爱尔兰因其国债信用评级新近被降至“垃圾级”而再度引发市场担忧;前面看似已趟过“雷区”的西班牙同样让人不省心,而市场对意大利债务危机的担心情绪正在蔓延。一时间,大有多个角色一起“登台”的势头。

  业内人士指出,综观各方情况,希腊仍是这幕“大戏”的主角,如何避免希腊违约或实现有序违约是当务之急,因为希腊一旦违约,对其后续救援以及对其他陷入危机国家的救援行动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相比之下,尽管葡萄牙和爱尔兰国债评级连遭下调,但远未达到希腊这般“水深火热”。西班牙债务形势正随其政局变动和选情进展而悄然发生变化。拯救意大利的号角看似已经吹响,但专家认为,未来两三个月内该国还不会爆发严重危机。

  德国等欧元区的龙头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因为欧元大幅下跌,加上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十一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有评论家更推测欧元区最终会解体收场。

  欧债危机并非偶然事件,而是在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之下发生的。

  内部因素中,以欧元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二元结构矛盾”为罪魁,欧元区内部实行的是统一的货币政策,而各成员国则实行自主的财政政策。在货币联盟的条件下,各成员国一直以来都有一种内在的财政赤字扩大的倾向。因为成员国财政赤字的加大可以刺激本国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在赢得了民意的同时又把通货膨胀的责任甩给了欧洲中央银行。这使得欧盟各成员国赤字和债务都远远超过红线; 其次,欧元区内部经济发展不均衡也是引发欧债危机的重要内因, 葡萄牙、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等国经济发展长期萎靡,失业率高企,财政赤字过高、政府债台高筑,最终结果是严重的财政问题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凸显出来,并逐步演变为主权债务危机。

  葡萄牙本世纪前10年经济萎缩,从高于欧盟人均GDP到只有欧盟平均水平的2/3;爱尔兰有意在银行业和房地产方面快速发展,但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房地产泡沫破裂,成为第二个希腊;意大利有着居高不下的失业率、高赤字;西班牙得益于央行的谨慎,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但财政赤字和失业率同样出现了大幅飙升;希腊在2004年举办奥运会和稳定国家信贷等方面导致政府大量举债,赤字严重,终于在危机余波的冲击下成为欧元区倒下的第一张“骨牌”。

  2007年的金融危机直接重创了冰岛和中东欧国家,但多年来东西欧之间极强的债务链关系,也是一些西欧国家这么快发生主权危机的一个原因。

  外部因素中, 三大评级公司不断下调欧洲各国的主权评级,成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最直接的导火索。在美国金融风暴过后,投资者本就已经很脆弱的信心,成了三大评级机构最锐利的武器,随着评级公司对欧洲国家逐渐下调评级,从冰岛到东欧,欧洲外围国家的主权危机所造成的信心不足,逐渐发展到希腊、爱尔兰,更有遍布欧洲之势。

  欧债美债哪个更烂

  比起“被降级”的美债问题,遭到市场自发抛售的欧债,显然危机更为严重,其问题的解决也更为繁琐。8月13日,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就警告说,欧债危机比美债问题更棘手,而且几乎没有喘息时间,环球经济更危险的“戏份”尚在后头。

  佐利克的话颇具警示意义。欧债危机最大的风险在于欧盟协调立场应对欧债危机的掣肘太多,反应迟钝,步伐协调难,有效措施少。由于欧洲各国相互持有债务存在普遍性,欧债蔓延的可能性是很高的,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失控,都将牵一发而动全身。欧元区货币统一化曾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而在金融危机后,却也成为拖累欧洲走出危机泥淖的根源。应对债务危机,政府除了可以采取财政政策之外,货币政策也提供最终的安全保障,然而,欧元区成员国在加入欧元区以后完全丧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面对危机时,无法通过自由的货币政策化解危机,而只能依靠财政政策解决问题。

  美国虽然也债台高筑,但考虑到美元的特殊地位(可以随时开动印钞机)和美国强大的经济基础,与欧债相比美债仍是安全投资品种。

  虽然欧债危机短期集中性爆发的可能性不高,但中期形势不容乐观。希腊的第二轮援助计划已经起到了稳定作用;爱尔兰的援助将在2013年到期,短期问题也不大;而意大利的问题是经济发展缓慢、债务比较高,但没有恶化的迹象;西班牙成功标售了近35亿欧元的国债让其紧张情绪有所缓和。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贺力平说,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等国都面临着发行新债利率很高的问题,其再融资成本太高,而美国目前就没有遇到再融资成本急剧上升的问题。

  这其实涉及到欧债危机背后掺杂的更深层较量,也是欧债危机为何更危险的原因。简而言之,正是因为有了美债,欧债才更危险。欧元从诞生之日起,就作为全球最有力的潜在竞争对手,全面挑战美元霸权体系,但美国最担忧的还是美国债券与欧洲债券的资源争夺。与美国相似,欧洲国家也是基本靠借债度日的,根据IMF的数据库,世界上外债发行数量最多的前十个国家,包括了美国、7个欧洲国家以及日本和澳大利亚,其中欧元区各国债券市场加总后规模占到了全球的45%,已经超过了美国32%的份额,无疑是对美国债务依赖体系的最大挑战。

  金融危机以来,在美国货币和财政双双承压的情况下,只有制造一个比美国国债还烂的债券,才可能让金融市场在坏与更坏之间选择一个较好的。于是,近期美国评级机构不断调低希腊、爱尔兰、比利时的主权信用评级,轮番对欧债危机制造动荡,大举做空欧元,美元利用“避险属性”和阶段性强势,使资本大量回流美国本土,而美国成了这场危机的赢家。尽管美国国债已经突破债务上限,但美国国债收益率仍不断创下新低,美国国债受到超额认购,债务融资得以顺利进行。

  欧债危机短期无解

  在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欧洲领导人的行动备受关注。8月16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会晤就颇受人瞩目。但是,两国元首宣布的应对举措均为中长期措施,市场最关注的短期应急措施却只字未提,可以说,对于长短救助方案的博弈在考验欧洲处理这场危机的能力。

  目前欧洲市场呼声最高的短期见效政策有两种,一是发行欧元区共同债券,二是增加欧洲稳定基金。两种办法并没有本质区别,最终都将由法德两个大国负担,从而增加两国债务负担,并最终转嫁到两国纳税人身上。同时,发行欧元债券的最大障碍是如何说服德国放弃自身优质国债,用自己的信誉去“贴补”问题国家。

  德国最近的民调显示,民众越来越反感德国救助其他国家,担心德国成为“失败国家的自动提款机”。在通过了两轮希腊救助方案之后,默克尔政府的支持率下滑至历史最低位。

  德国政府主推着眼未来的长期救助政策。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菲利普·勒斯勒尔8月初就呼吁,建立一个全新的监督机构——“稳定理事会”来负责监控欧元区各成员国的经济运行状况及各自财政预算和相关政策,防止主权债务危机再度发生。

  16日的德法峰会还提议成立欧元区经济政府,协调欧元区成员国的经济和财政政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欧元区17国使用统一货币,却不执行统一财政政策。建立欧元区经济政府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对于德国政府目前主打的旨在“治本”的长期救助方案,不少分析人士表示了支持。德国伊福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凯·卡斯滕森教授认为,短期见效的市场救助手段往往不能持久。要从根本上解决债务危机,必须通过整顿和巩固财政、实行节俭政策以及减少债务来解决。

  短期政策,市场见效快,但只能治标;长期政策,虽能治本,但对目前早已成“惊弓之鸟”的市场却益处不大。随着下半年全球经济放缓,危机的脚步越逼越紧,能否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达成两种方案的妥协,在其中寻找一个适当的妥协点,考验着欧洲各国政治家和民众智慧,同时也将成为欧洲能否度过今年债务危机的关键。

  不过,根本而言,福利成本高、竞争力下降,才是欧洲高债务和高财政赤字的根源。自从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洲人引以为豪的高福利模式面临着严峻考验。二战以后,欧洲基本建立了以高福利为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儿童津贴、病假补助、医疗、教育、住房、失业救济、养老保险、殡葬补助等各类福利制度。特别是金融危机后,长期财政偿付能力使一些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障更加不堪重负,“高福利、高债务、低增长”正在欧洲形成一个不良循环。

  欧洲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在经济停滞与财政债务困境的双重打击下,高福利和财政平衡谁向谁妥协?无论是压缩公共开支还是增加税收,无论是削减公务员薪酬还是延长退休年龄,都是以居民福利损失为代价的。从希腊、法国,再到挪威、英国,寂静的欧洲不再寂静,不满情绪冲击着原本稳定的社会基础,欧洲大规模的福利制度改革依然阻力重重。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表示,要解决欧债危机,就要加快国内改革,对于负债深重的国家来说,如果它能够在扩大借债规模的同时积极推动它的各项改革,那么它未来偿债就是有保障的,因为目前遇到的只是流动性的问题;而如果不能推动改革,那么债务会越积越多,最后就会破产。

  张礼卿称,他觉得目前来讲,欧洲国家基本还是面临如何推动改革的问题,当然也包括加强欧盟内部制度性的改革,要加强欧元区内的财政统一,如果没有欧元区内部的财政统一,将来它的混乱还会不断重复。(据新华社、央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