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评论: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走势如同LV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31 13:43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在昨日的浦发银行成长型企业培育工程启动仪式上,海基会首任副秘书长、著名经济观察分析家石齐平,应其老朋友浦发银行杭州市分行行长赵峥嵘之邀现身会场,并以《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调控之总对策》为题进行了一番激情四溢的脱稿演说,彻底“Hold”住了现场气氛。

  作为香港凤凰卫视资深时事评论员、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客座教授,石齐平独具魄力、犀利激情的个人风格在演说中展露无遗。其针对中国后金融危机的原因剖析、形势分析和对策见解,引起了台下金融人士的热烈回应;更有不少投资人、企业主原本就是《金石财经》、《财经点对点》的忠实观众,如今仿佛现场参与“时评演说”,令人大呼过瘾。

  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如同“LV”

  如今,正值2008年世界金融海啸迎来3周年之际,这场令雷曼兄弟破产、格林斯潘及索罗斯等大师惊呼“毕生未见”的经济危机,波及了世界上各个国家,并在今天仍持续它的后期影响力。石齐平表示,时至今日,大至国家内外的经济政策,小至民间企业的发展走向,都未能完全撇清危机的阴影。

  石齐平表示,世界金融海啸后,他倾向以两个字母“LV”比喻世界经济。“‘V’是指之前各国政府为了缓解危机,纷纷以最宽松的政策救银行、救经济,带来大量流动性增长,商品、黄金、石油等价格大幅波动和通货膨胀;而‘L’就是经济危机折射出全球经济的大失衡,由其引发的大泡沫破裂后造成的结果;这个破裂后的调整、恢复期并不会短。”

  他表示,“LV”是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三大特色之一:滞涨;而后两者分别是西方国家近来频频爆出的“主权债务危机”,和世界各国不自觉走向贸易战、汇率战、资源战和货币战带来的“逆全球化”。

  “未来在这方面,各国还会竞争得更厉害。未来各国被迫财政紧缩的局面更加普遍,外汇持续缩水、外需急剧萎缩,对出口型国家的中国来说面临挑战。”

  “民间借贷”问题亟待解决

  石齐平指出,中国在过去3年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把信贷“水龙头”开到最大;采取“家电下乡”等非常规政策刺激消费,充分调动各阶层的购买力;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建设融资平台,拉动经济增长。

  然而在未来,这些做法的副作用也正逐渐体现。包括产能过剩、重复投资、过剩投资、资产泡沫、金融体系风险压力等。过去3年面对金融危机,国家的宏观调控虽然对稳定经济有所成效,但在一些方面,也出现“捉襟见肘”和“顾此失彼”。

  “例如国家连续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期望以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CPI,但这也令大批企业在融资方面发生问题,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员工工资大幅上涨、生产上动不动停电、面对银行融资困难,让企业‘内外交困’。”

  他直言,这些现状正凸显了宏观调控存在的一些矛盾之处。“国家希望控制过高的流动性,但利率的调高速度显然落后于CPI,以至出现长期负利率,这就让老百姓感觉‘吃利息跑不过通胀’,不愿把钱存在银行;另一方面导致了社会热钱流动,也就是现在社会上常见‘炒家’。这几年来我们有目共睹,这些热钱流到哪个市场,哪个市场价格就高:股票、楼市、食品、古董、字画……如今,这一现象已经演化成了‘钱炒钱’。”

  石齐平表示,“钱炒钱”正是如今浙江等地流行的“民间借贷”。面对各中小企业对融资的需求如久旱祈雨,许多地下金融趁虚而入,甚至演变为“金融传销”,这就如同一种“金钱游戏”,以高利贷方式筹钱,放更多高利贷。“这些现象,都是政策如今面临的疑难杂症,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大环境相比,国内的种种问题更亟须解决。”

  货币政策应向中小企业倾斜

  石齐平表示,面对国内经济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首先要做的是将所有问题摊开来,搞清楚主从。他很赞同温家宝总理的一句话:“稳定物价是重中之重。”稳物价和保增长、调结构在未来依旧是3个清晰的大方向,也是中国国内经济调控的总对策。

  “但是稳物价,不能单一依靠调高存款准备金率,我们要看到真正的问题,是利率低于CPI产生的负利率。长此以往,只会造成价格扭曲和严重的资源错配,大量的资金通过不正常的渠道方式,流到‘金钱游戏’中去,这对社会资源来说就太浪费了。尽管目前国家也存在许多大幅上调利率的顾虑,但负利率应该是一个需尽快解决的问题。”

  为此他表示,货币政策下产生的企业经营困难,最终要靠终端消弭,即通过金融政策上专门针对民营企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给予选择性、定向性的政策宽松;中央政府也可以提高思想灵活度,例如成立中小企业银行、成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以国家扮演担保公司的角色,效仿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为中小企业提供第三方融资担保。

  在调结构方面,石齐平表示,目前国内在宏观经济上许多结构是失衡的。例如内需和外需的失衡,粗放型生产方式和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的失衡,节能减排的效果也还没完全体现出来,服务业中属于中小企业、民生企业相对还是偏低等。

  “在这些问题上,可以通过微观手段,即外部经济来解决。比方一个企业投资在研究发展上,对企业自己来讲,是件好事,哪怕将来企业人才离开公司,对社会来讲也是一件好事,带来技术扩散。例如一家企业投资研究防治污染,虽然技术成本增加,但因此减少了社会污染,对大环境带来好处。”

  对此,他指出政府在政策制定方面,应该将外部经济考虑进去。“例如银行在发放融资贷款时,可以顺便了解一下融资去向,如果是研究发展,给予一些优惠,间接鼓励企业研发高科技、节能减排和从事民生工业,这也是一种调结构。”

  ■现场问答

  问:如今国际经济形势危机四伏、国内货币政策紧缩、出口贸易又遇壁垒,成长型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需要注意什么?

  答:如今结构性问题和经济体制问题在各国都有出现。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如今面对危机也走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中国与西方相比也许有体制上的优势,21世纪经济发展无法像西方那样“玩出来”,还是得老老实实用智慧加勤奋、适当的储蓄完成一个积累的过程。我想对中小企业来说,未来秉持一种传统的发展理念,努力创新,以理智、踏实、坚持的态度经营,我相信在未来发展中一定能转危为机。

  问:我是杭州一科技园区管委会的负责人,如今园区中有约700家企业,其中中小企业占百分之二三十,近几年成长性良好,集中在生物医药、光伏电子等新兴产业。某些企业亟须扩大生产、投入大量研发资金,银行只能贷到少部分,大量需要依靠民间借贷。这样一种现状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法?

  答:浙江作为民营经济发达地区,这样的中小企业其实很多,他们的优势在人才技术,短处在资本、管理甚至市场。企业团队专业性强,具有爆发潜力,政府在此情况下应该创立和引入一些风险投资体制,在制度和法律上让广大PE、VC尽早进入。另外,这些创投在判断企业价值和投资企业后,还要派出团队帮助企业正规化管理。这种创投介入的方式在西方很普遍,但在中国还刚刚起步。我觉得国家在制定政策时,也应适时将这样一种思路考虑进去。

  问:我是浙江耐司康药业的负责人,同时也是中国百奥维达基金的合伙人。这次金融危机中,我们得以用很低的成本收购了耐司康药业,并持续注资和派驻管理团队,这也是我们一个很好的投资案例。但是目前国内PE界的过热形势让我们持币观望,投不下手,许多公司的估值很高,买入很贵,太多游资又在炒作企业后期。在投资策略上,对我们这样的基金来说,该放慢脚步还是发起冲击,您有哪些建议?

  答:中国很需要这样的风投和创投,我认为国家通过你们寻找社会的各种潜力,并释放和爆发。您所疑惑的进退问题,其实也是对中国未来在中长期的经济前景判断,究竟是悲观还是乐观?我认为,和西方相比,只要中国政府把宏观、中观、微观的形势很好地整合起来,我对未来中国发展还是持一个乐观态度。虽然目前形势复杂、问题很多,但还是能看出一个基本的脉络,找到大方向,只要把握对了,还是有腾飞的机会的。这一点,可以请场内的其他投资机构谈谈。

  昆吾九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嘉兴机构负责人: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还有两个大势,一个是城市化进程,二是资产证券化。目前股权投资主要以PRE-IPO(上市前投资)为主,我们并不认为现阶段是个不利于投资的时期,相反,我们一直持乐观态度。如果说相对集中在企业早期的VC投资是个艺术活,那注重后期管理的PE就是‘技术活’,我们认为只要两大进程持续存在,未来经济向好,风投、创投的发展前景就应该是乐观的。好的项目价格不存在问题,而资产证券化的路还很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