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山西太原:假洋品牌粉墨登场的背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7 12:13 来源: 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宣传100%进口奶源的奶粉,其实部分来自国内;自称原产意大利的服装,注册企业原来是一家北京服装公司;标榜丹麦原装进口的音响品牌,产地就在广东东莞……9月中旬,记者走访省城市场,发现目前市面上起个洋名充门面基本成了一些企业必需的营销策略。

  有专家认为,一些所谓的“洋品牌”只是一些商家为牟取暴利采用的不道德或违法欺骗手段,但也暴露出我国的监管体系仍存在诸多漏洞,消费者对“洋品牌”的“迷恋”也为我国的消费环境及民族品牌建设敲响了警钟。

  雾里看花“洋品牌”泛滥

  9月19日,记者在省城某百货商场内看到,一个个洋味十足的品牌让人摸不着头脑。这些起了洋名的商品售价动辄二三千元,一套西装即便售价超万元也稀松平常。这些品牌的销售人员大都标榜自己的品牌来自意大利,衣服的款式和设计则是法国的。记者之后询问身边有过国外生活经历的朋友,他们均表示:有些所谓的外国品牌,在原产地不仅看不到踪迹,有的根本就没有听说过。

  在山西做品牌代理多年的毕女士告诉记者,这些所谓的“洋品牌”基本都是在国内注册企业、在国内生产销售,无非在国外注册了一个商标而已。例如,“××丹顿”只在意大利进行过商标注册,并没有任何生产、经营、销售活动。

  随后,记者通过国家工商总局网站查询也发现,目前“××丹顿”商标拥有者是深圳市一家服饰有限公司。无独有偶,与“××丹顿”颇为相似的还有一个“××丹顿”,这个号称来自美国的电器,实际上并非美国品牌,而是广东一家企业注册的。

  针对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达芬奇事件,一业内人士表示,这只不过是家具业问题的冰山一角,其实家具业 “假洋鬼子”现象早已比比皆是,甚至成为行业潜规则。从品牌、材料、设计、产地,甚至包括欧美的相关认证,渗透到每个环节,其中尤以床垫、地板、衣柜业最集中。

  理性消费关键看质量

  对消费者来说,一个品牌究竟是其 “出身”重要还是质量更重要呢?记者在太原市部分商场中随机采访了一些消费者。大家一致认为,故意欺骗消费者、冒充外国品牌的行为不能原谅,但对于只是起了外国名字,并没有刻意宣传是外国品牌的做法则能接受。消费者最看重的仍是产品的质量、性价比,而非是否以英文命名。

  “有些品牌虽然是英文名,如家电中的格兰仕、美的、澳柯玛,衣服中的美特斯·邦威、班尼路等,但他们并没有刻意冒充外国品牌,没什么不妥。这些与长虹、七匹狼等以中文命名的品牌感觉都一样。”太原市民张莉说。

  中北大学教师杜美表示,一些企业利用“洋品牌”,还有满足部分消费者“炫耀性消费”的目的。目前,确实是有一些高收入者希望通过价格和品牌来显示自己的收入情况,价格相对高的“洋品牌”由此成为一种身份符号。许多所谓的“洋品牌”能够广受欢迎,也正是企业钻了大部分消费者信息不通畅的空子。这些企业,虽然短期内能收到良好效果,但长期来看,能否为消费者提供质量可靠的产品,才是品牌能否在竞争中存活的关键。在现在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品牌名称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记者还了解到,许多纯正外国品牌也有很好的中国名字。如名车中的奔驰、宝马、大众,这些名称并非直译,还特别中国化,深受消费者认可;化妆品中的香奈尔、兰蔻、玉兰油,其名称也充满了中国韵味。还有的产品如“中华”牙膏、“大宝”化妆品等虽早已被外国品牌收购,但其中国名字依然被保留,其原有的亲切感也还萦绕在消费者心中。

  苦练内功,培育民族品牌

  在许多消费者 “迷信”外国品牌,不法厂家冒充“洋品牌”得利的背后,也暴露出我国质量监管体系仍存在漏洞、诸多领域中的民族品牌美誉度还需提升、消费环境亟须完善等问题。专家指出,消除“假洋品牌”还需自身不断“修炼内功”。

  也有消费者认为,监管存在漏洞是“假洋品牌”现象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历年来有不少产品质量不佳,却能靠广告给外界留下良好印象,这与相关监管部门监督不力、执法不严有莫大关系。

  “家里的空调、电视、洗衣机,我都选的是国产品牌,但是汽车、照相机、手机、幼儿奶粉等就愿意选择外国品牌。”陈浩说自己不是不想支持国货,只是有些国产品牌确实不尽如人意。

  山西大学教师郑文萍认为,杜绝“假洋品牌”,首先需要相关部门针对监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不够成熟的情况下,有关部门更应该加强市场监管,充分承担起维护秩序、公布信息的责任,为消费者提供准确、及时、充分的消费信息。其次,消费者也要正视那些真洋品牌。只有在理性消费引导下,才可能断掉生产劣质假洋品牌的动力源头,让“假洋品牌”无立足之地。

  郑文萍还建议,国内厂商应正视“假洋品牌”现象,做好市场调研,了解国内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与心理预期。做好市场整体营销,包括产品的市场开发周期、定价、渠道选择、促销手段等。同时,着力培育一支有竞争力的核心经营队伍。只要我们的企业本本分分做产品、认认真真做服务,逐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具有竞争力的民族自主品牌会逐步占领市场。

  本报记者郭丹 实习生周琦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