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上演生死时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8 11:08 来源: CCTV《财经频道》烟波浩渺的湖泊,正在渐渐的消失,曾经的鱼米之乡,如今变的少雨则旱,来雨则洪涝成灾;平日缺水的城市,一场暴雨就内涝严重。这些都是我们现在常常可以看到的景象,中国人治水几千年,今天为何又回到了被水所累的境地?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史小诺和特邀评论员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著名财经评论员张鸿共同评论。
旱涝急转,凸显洞庭湖、鄱阳湖的脆弱不堪。几大知名湖泊为何纷纷丧失生态调蓄功能,造成湖泊患病的根源在哪里?
鄱阳湖中心区域的湖面接近枯竭,鄱阳湖所辖9个子湖几乎干涸。在鄱阳湖星子站区域,湖底长出了茫茫野草,同时,隶属鄱阳湖水系的修水河流域也遭遇严重干旱。
熊财望(修水县大桥镇排上村村民):我69岁的年龄,没看到过这样的大旱,庄稼都种不下去,吃水都很困难,我们要到另外一个镇,都是用摩托车、用挑子挑、袋子带。
江西省鄱阳湖水文局副局长王仕刚介绍说,遭遇春夏连旱、旱涝急转的鄱阳湖,现在的水域面积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然而专家表示,严重干旱使鄱阳湖周边的工农业生产造成损失,但更为令人忧虑的是,严重干旱等极端天气正在往增多和常态化的方向发展。
戴年华(江西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副主任):鄱阳湖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从水到土、到草、再到鱼、再到鸟,(干旱使得)水草跟鱼这个生物链,受到了严重的损伤,那么对它的生态系统是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对它的生态功能产生一些影响。
郑风田:干旱会让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计出现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我们知道,一般湖泊都是我国的鱼米之乡,所以不下雨的时候,一干旱,国家的粮食安全要出现很大的问题;还有一般有湖泊的地方,有很多农民养了很多鱼、水产,没有水的话,这些农民的生计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张鸿:整个生态和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今日观察》评论员)
有朋友就问我,南方水灾,粮价会不会又要涨?具体到微观,比如离鄱阳湖最近的村,有1500多户人,绝大多数从事的不是粮食,而是养殖,一个村养殖业的损失就是1600万,整个的鄱阳湖区渔业受灾是4.14亿,养殖面积受灾是63%。另外,如果没有碧波荡漾的水,连旅游都受影响。
我最关心的就是可持续发展,整个产业链的影响。比如说明年的粮食会不会也受影响?因为水的问题,渔业恢复起来更慢,可能要两三年;还有茶,茶园可能几年都翻不过身来;再有生态链,生态链的影响是无形的,水草因为一旱一涝很多就死了,如果一个湖里没有水草,那么它自身的净化能力就会减弱,所以接下来的生态持续的发展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因为干旱,当地渔民养殖的螃蟹大部分死亡,损失严重。持续的干旱,也让整个洪湖的生态系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湖水见底,大量水生生物死亡,严重破坏了生态复杂性和生物多样性。
张圣元,土生土长的洪湖人,后来当上了湖区护鸟员,在这段2007年进行的采访中,他感慨着自80年代中期后发生的变化。
张圣元(洪湖地区渔民):外地的大老板,把湖里插起竹竿和围网,把洪湖分割成一片一片,渔民不仅在里面养鱼、养蟹,而且在里面电打鱼,迷魂阵,湖底捞螺蛳等等,洗劫一空,湖里的水简直臭不可闻,渔民行船都困难,湖已经成了竹林湖。
在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这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批农民迁移到洞庭湖区,围湖造田,建立了许多大坝,围堵洞庭湖湖水,使得历史上的八百里洞庭变成三百里洞庭。
陈家宽(南昌大学流域生态学研究所所长):湖泊和河流面积大规模缩小,数量大规模缩小,没有办法把平时的水蓄足以对付干旱的时候,所以我们应对全球变暖以后的降雨量减少的能力大大下降。
郑风田:只要气候有略微变化 我们就不堪一击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第一个是水利基础设施,它的使用有一定的年限。我们很多湖泊水利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这些年来,我国的整个水利投资都放在大江、大河、大水流的治理上,三四十年之后,这些小的湖泊因为水里有很多淤泥,慢慢就淤平了,淤平了之后,很多农民开始围湖造田,也有一些地方政府围湖造一些景点。我们小时候看《洪湖赤卫队》,觉得洪湖特别美,但是现在的洪湖才一两米深,原来很深的水,很美的景色没有了,因为管理的问题。
现在很多水库都是用来发电的,水库建成之后就交给发电公司,他们追求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压倒一切。下游缺水,他存在那儿先发电了,这时候下游的人就没办法去协调,完全违背了它的初衷。当然核心的原因,是经过这么多年之后,全国百分之六七十的水库都是病库,导致有些地方一下雨之后,必须想方设法赶紧把水给放走,水放走之后,不下雨就没水可用。所以现在各种湖泊出现这么大的问题,是我们的水利投入缺乏、管理缺乏、相对应的制度没有建立起来等综合性的问题,导致了只要今天的气候略微变化,我们就不堪一击。
中央这一次为什么特别重视水利的建设,尤其是小水利,沟塘渠堰,小水库支流、湖泊,因为除了鄱阳湖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小湖,如白洋淀、洪湖等这些可能过一阵子都没有了,国家必须要重视。
张鸿:要有统一的部门来规划、统筹、协调其中的利益关系
(《今日观察》评论员)
湖泊是生态之肾,就像人的肾一样,现在就是肾病,它是一个慢性的,是长期以来的。过去我们为了给国家的粮食增产,要围湖造田,要水口夺粮,这就相当于抗生素,粮食的产量好像上来了,建了一块田,但是抗生素最终伤害的是肾。现在水库都带病,江西有一个统计数据,他共有9700多座水库,只有200多座能达到长期水量调节的作用,有8000多座是病闲水库,没有办法来自我调节。2006年,江西省和很多省市的政协委员在两会上提出了湖泊生态环境治理的提案,以鄱阳湖为例,5条河汇聚在一起形成了鄱阳湖,但这5条河上都有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都是自己说了算,所以这时就需要各省联动,有一个统一的部门来规划、统筹、协调里边的利益关系。
现在,全世界的湖泊都有减少的趋向,这里边有气候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我们要解决的就是人为的原因。比如千湖之省湖北,现在很难叫千湖了,有两个数据显示,一个是300个湖,一个是83个湖,已经是百湖之省,好多湖都消失了,这个速度有点太快了。
一起关注中国湖泊的命运,怎样才能让更多的湖泊不再消失?治理湖泊有效办法有哪些?
2010年4月,《中国青年报》一篇云南大理洱海填湖建豪华别墅群的报道,让人惊讶的发现,填湖所建的洱海天域豪华别墅群脚下,美丽的大理情人湖消失了。
欧阳让权(市民):(情人湖)起码都是10亩以上,可以在这里面游艇、划船,那些玩儿这些的年轻人。
黄国凤(市民):(原来)有桥、有水、有花的多漂亮,被他们整成房子去了,确实太可惜。
江城武汉百湖之市,大小湖泊星罗棋布,两江三镇水网纵横,本市江城市民引以为傲的湖泊资源却逐渐的被蚕食吞噬。
郑风田:我们应该是退田还湖、退房还湖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现在中国的这个问题特别严重,我们应该是退田还湖,退房还湖。实际上就像我们小区一般都要留一块绿地,我们国家也应该有一个规划,比如这一大片必须得有一个湖,或者原来的湖泊要加深,把淤泥清走扩大水面。如果原来已经淤平的被占了,那么就要退房,进行重新开发。国家应该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把过去的缺的补起来。我们国家这几年受干旱洪涝的危害太大了,水对我们的生态和粮食安全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国家就像过去投入很大的一笔资金进行退耕还林一样,我们应该是退土还湖。
张鸿:我们必须得定好整体的思路 不能再有增量的伤害
(《今日观察》评论员)
以鄱阳湖为例,它已经围垦,把湖围起来造田,到97年的时候,围了30年,湖的面积减少了2000多平方公里,又经过这么多年地退,湖的面积现在又增加到了5000平方公里左右,所以其实我们走的是弯路。退田还湖做起来相对容易点,因为田是农民的,直接退了就完了。但是退水利建设比较难,因为它有相关的利益,因为你在那个地方建房,不是一般的人能建的,开发房地产项目,也不是一般人能要到的项目,所以我们要守住底线,不能再破坏已经受伤的肾,起码不要增加增量,别再盖什么临湖的水岸豪宅了,这对湖泊的伤害特别大,包括高尔夫球场等等。今年,我们记者在江西采访,他拿到了江西水利的一个资料,他们确实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是也提到了每年因开发建设活动等人为因素,流失了80万亩,也承认说是局部地区破坏大于治理。
还有一个,这里面得讲究江湖道义,因为就是江和湖在撑,所以我们得有道义。你不能在那个地方拦一个坝,就不让我这有水,那我的选择只能是也继续拦一个坝。而且这后面涉及到管理也很麻烦,因为很多是区域管理、行政管理,即使我这个坝在你这个区域里边建了,但是我不归你管,你管不了我,这个时候又必须有一个特别大的协调,所以我们必须得定好整体的思路,不能再有增量的伤害。
张鸿:不要再人为的减少水域面积
(《今日观察》评论员)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意识到它的严重性,可能没有人感觉到痛,没有水利,农民觉得反正我就不种了,我出去打工就行了,但是我们必须得知道,它确实就是我们的肾。除了天灾以外,不要再因为人为的因素减少水域面积,不要让它更加恶化,更加恶化的话,就会肾衰竭。
郑风田:把资金投入到贫穷的地区和粮食主产区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我去了相关很多地方,我发现基本上中西部的贫穷地区的水利设施是最差的,而一些相对比较发达地区,有钱就可以修建。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应该做一个全国的普查,看一看哪些地方最严重,哪些地方最缺钱,把钱用在刀刃上,投入在那些贫穷的地区、粮食主产区,最需要投的地区。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