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经济挑战下的保险业发展战略分论坛实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4 15:41 来源: 新浪财经
经济挑战下的保险业发展战略论坛现场(新浪财经 立殿摄) 经济挑战下的保险业发展战略论坛现场(新浪财经 立殿摄)

  新浪财经讯 新浪金麒麟论坛今日在北京柏悦酒店召开,本次论坛主题是:中国经济的全球机会。以下是下午分论坛:经济挑战下的保险业发展战略的全部实录。

  主持人张琳:大家好!欢迎在午餐之后回到“2011年新浪金麒麟论坛”。今天下午我们讨论的议题是经济挑战下的保险业发展战略,我是本场的主持人张琳。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下午和我们一起参与讨论的嘉宾!

  他们是: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任汇川先生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 王和先生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精算师 邵慧中女士

  中国保险市场研究中心副主任 管贻升教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 郑伟教授

  欢迎各位参加我们今天的论坛,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是“经济挑战 保险业发展战略”,我们的幕后策划团队用了经济挑战这样一个词,可以说是比较温和、客气的。用当前主流的经济学界和政界的口吻来说,当前的宏观经济上来看的话,目前全球经济依然是处于缓慢的复苏的进程。我们再用一种更为严肃一点、严重一点的语气来说,可能全球各国都在面临经济下滑的势头。转回保险界我们知道现在有很多观察团和评论在说,在经历了多年增长之后,目前的形势可以用相当的不乐观来形容,比如说保费收入增速是在下滑的,资本市场形势比较严峻,保险资金运用正在承受巨大压力,投资收益也是独腿难支,目前新的投资渠道的开拓和产出是有限的,可以说保险利润增长是在逐步放缓,保险业可能也在进入一个低增长的周期。

  我想问问各位在座保险业的掌门人,你们作为业内人士怎么看待目前保险业究竟面临什么样的情况,我们又是怎么样应对的?

  邵慧中:现在形势确实比较严峻,比如说通红,还有货币政策紧缩,对我们的产品的吸引力也是下降的。但是我在看“十二五”规划的时候,我个人觉得如果你看到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比较,就是在我从事的寿险,我觉得还是有相当大的发展,因为这个发展里面最直接的关系就是GDP的增长,还有一个是税务,现在寿险没有特殊税务的优惠,如果养老有税务优惠的话,对我们产业会有基本的改变。我觉得中国长期来看,应该寿险的增长应该还是有可持续性的。

  主持人张琳:任总我们知道今年半年报的业绩不是特别理想,我们平安是不是也面临一些压力?

  任汇川:我想这是行业共同的压力,你刚才问的问题我这么看。从大趋势来说,我们中国保险行业应该还是处于发展的黄金阶段。比如说我们的保险深度,目前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我们是3.4%,世界是7%。保险密度的话,我们中国的水平是121美元,世界平均水平大概是600美元左右,这样比较的话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今年以来,因为保险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和人力密集型行业,这两个原料的成本今年都大幅度上升,再加上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导致投资收益下降,也影响了保险产品和其他的金融产品在竞争的时候比较优势,所以销售起来可能也有一些难。销售难了以后有可能影响到增源,所以增长放缓。寿险今年全商业到8月份还有个位数的增长,其中除了银行保险以外各险业务还是增长18%,所以依然是比较快的。我们有时候跟海外同行交流,欧美保险公司看到三个点的增长他们已经非常兴奋了,他们对中国市场依然是特别感兴趣,所以我觉得还是应该更有信心一些。

  王和:我跟前面两位观点基本一致,而且我可能会更乐观一些。我们可以看到今年以来保险业发展速度出现了放缓的趋势,但是我们这个概念是相对概念,如果说从绝对概念来看的话,中国保险业仍然保持非常高的发展速度,这是基本的事实。但是我觉得在这么一个时点来做一些思考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我非常认同这次新浪提出的主题,就是“从而立到不惑”。中国保险业近10年的快速发展,应该说已经完成了而立的使命,中国保险业已经成为全球第六大的保险市场。但是确实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还是需要去思考下一步的发展问题。所以在这个时点上来谈这个话题,我的理解它更多是一个积极意义上的反思。我们讲这个反思更多的是去讨论中国保险业的转型问题,以前我们也谈过反思,但是那种反思更多的是基于一种未雨绸缪。今天我们来谈反思,是放在一个国际的经济背景和中国这么一个发展阶段上来看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对这个问题应该有一个更深的思考。我一直在讲转型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我们靠什么发展,第二我们凭什么盈利。所以我觉得这一次经济的放缓,或者说保险业发展的放缓,恰恰是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我们能够缓一缓,来思考一下我们下一步应该如何发展。所以这是我对于今天这个题目的解读。谢谢!

  主持人张琳:从刚才三位嘉宾表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乐观的情绪。两位专家给我们讲讲保险业现在在你们眼中有什么样的问题,有足够的承受力吗?

  管贻升:中国的保险公司可能大部分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经济周期,在世界经济出现下滑的情况下,反而给了我们一个思考的时间,我们怎么能够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这样的话可能在未来再遇到经济危机的时候我们思考是成熟的,战略是有准备的,这是我想表达的第一点。第二个中国的市场和欧美国家相比还是成长中的市场,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可能遇到一些短暂的困难,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长期的趋势。

  郑伟:关于“十二五”期间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态势或者说基本的环境,我想业内大家也基本有一些共识,基本我们认为“十二五”期间将是中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期,是一个矛盾问题的凸显期,同时也是全面转型的关键期。我想这几个方面的特点,在“十二五”期间会表现的越来越明显。过去这五年“十一五”期间我们保险业发展总体情况是非常不错的,但是有一点我们不能忽视,我特别找了“十一五”规划定的目标,其中有一个我们是没有完成的,就是保险深度。保险深度我根据2010年的最新数据做了一个测算大概是3.6%,我们“十一五”定的目标是4%,这个指标没有完成。虽然只是一个指标没有完成,说明我们对于保险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是认识不足的,我想这个问题在未来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是值得我们考虑的。

  主持人张琳:几天前保监会发布的实施新的保险公司次级定期债务的管理办法,在座几家保险公司也是上市公司,频频融资的动作大家都看到了,大家可能觉得保险业目前对于资金的渴求、欲望是比较强烈的。不久前中国人寿发布了300亿元的次级债,我们统计的一下今年以来各家上市的保险公司通过次级债的方式募集资金额大概是千亿元左右,这个数字也是不小的。背后的主要原因我们来分析可能主要是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在座各位怎么看待我们偿付能力的问题,目前我们的偿付能力怎么样?

  任汇川:从市场行为监管到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监管体系,是中国保监会和保险行业这几年非常大的一个进步。其实监管的核心,对客户、老百姓负责任的保险公司首先一点就是偿付能力要充足。现在我们的偿付体系应该说是一个很稳健的偿付能力体系,比如说偿付能力一百是留的足够边际的。我看到国内主要保险目标都定的挺高的,定在150,我们目前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是相当稳健可靠的体系。第二个我们做对的事情要坚持,就是坚持用偿付能力的体系作为对保险公司监管的核心指标。第三个就是说偿付能力不足其实是变化的、动态的,现在不足是因为大家业务发展太快了,所以需求就很强烈,今年还有一点原因是因为资本市场波动。我觉得长远来看因为这个行业能创造高于整个社会平均回报率的回报,所以它对于资金的需求满足程度是可以保证的。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考虑的核心问题,我们现在有几种渠道,除了扩股增资之外还有发债,都是非常可气的。我觉得这些规定是把这些行为更加规范化,目前我觉得各保险公司的回报是让债权持有人和股东满意的。

  主持人张琳:您觉得我们在偿付能力上有问题吗?

  任汇川:资本是寻找好的回报公司,经营者确实是在两难之间,业务发展太快偿付能力怎么解决,这些困难各保险公司应该都有,不过这几年在保险行业资本进入方面,我们看到了比前几年转暖的信息。前几年当保险公司盈利性不是那么好的时候,找股东挺难的,现在大家对于保险公司了解比较多了,所以相对来讲没有那么困难。

  邵慧中:我其实想把这两件事分开讲一下,因为第一件事是讲偿付能力我个人有一些见解,有一个特点不是很好,就是说它是一个顺周期性的,意思就是说当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偿付能力的要求反而会变大,所以正好在经济不好的时候就特别需要融资。所以现在大家都在看经过金融危机以后是不是能找出一些偿付能力的机制是比较平滑、逆周期性的,就是当你好日子的时候你多放一点钱在家里,坏日子的时候可以释放出来,这是我的一个看法。至少以我们公司来讲,大部分偿付能力下降都是因为经济周期造成的结果。次级债我觉得是第二件事情,可以说是连在一起,今天大部分中国公司是因为偿付能力来发次级债。但是如果看一下欧美整个财务管理上面,事实上没有偿付能力的时候公司对于资本金的收益,怎么样用财务杠杆创造更高的效益、ROE,这都是常用的工具,而且是跟偿付能力分开的两件事情。但是在中国目前资本金的管理还没有到那样的水准,所以现在这两件事是正好放在一起。

  主持人张琳:我们恰恰是在一个逐步开放的状态下。

  任汇川:我稍微补充一下。保险公司经营是经营一张资产负债表,保险公司最重要的是做好资产和负债的匹配。今年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压力加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今年出现了比较少见的股债双熊。因为目前保险资金的运用主要还是在股市和债市,大概是二八分成。其实长远要是想平滑偿付能力的波动,避免刚才邵总讲的顺周性,我们应该允许保险公司匹配一些和负债相匹配的资产,比如说不动产。

  主持人张琳:开发一些新的保险投资渠道。

  任汇川:对。

  王和:关于这次保监会不久前发的次债管理规定,我做一个解读。这次的次债管理规定有两个指标,就是两个50%,一个是要求次债作为一个附属资本不能超过核心资本的50%,另外次债只能记录50%的附属资本。这个实际上是要求保险公司在经营的时候回归核心资本。回归核心资本被我们一般来看,实际上是要解决保险公司经营的稳定问题、安全问题,继而让保险作为一个公共事业为社会的稳定发挥作用,而不是因为保险公司的经营问题引发社会问题。这是表象上来看它回归核心资本的诉求或者说表象诉求。但是我认为它的背后有一个核心诉求,当保险公司经营回归到核心资本之后,可以驱动这家保险公司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的理念。

  主持人张琳:刚才任总提到了一个词叫做保险资金的投资运用,下面这个问题是关于目前监管部门近两年来在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开拓上作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从现实来看保险资金的运用在结构、收益和管理模式方面还是面临着一些现实的困境。从我国目前的保险资金运用状况来看,由于缺乏稳定回报率的中长期投资项目,导致不论资金来源如何、期限长短与否,基本都用于了短期的投资,而这种资金来源和运用的不匹配,严重影响了保险资金良性循环和使用效果。去年全年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还不到5%,同比下降了1.57个百分点。我们也注意到王和总微博(http://weibo.com)中一条关于保险资金的运用微博,王和总更我们谈谈行业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保险业怎么样快速提升他的资金运用水平?

  王和:我在这里讲几个观点,第一个是我一直讲的观点,就是保险经营过程中,承保和投资是我们经营过程中两个重要的领域,所以我们经常会说到一个话题叫做双轮驱动或者叫两翼理论。我不反对这样一种描述,但是我一直在讲一个观点,就是投资和承保如果说他们是两个轮子的话,他们一定是跑在不同跑道上的两个轮子,并在各自的跑道上实现一种价值的回归。我们在经营的过程中,不要有意无意的把这两个轮子放到一个跑道上去,那可能会出问题的。其实国外的一些实践,尤其是在美国市场的一些实践已经告诉了我们这一点。其实我们今年在面临着一些行业困境的过程中,其实或多或少也能够让我们得到一些启示。也就是说当这两个轮子放到一条跑道上的时候,如果面临着一个低谷的时候这两个轮子会同时受影响,这是我的一个观点。第二个我认为作为保险行业对于保险资金的应用,它一定要看两方面。一方面我们希望能够提供更多的高收益的保险投资品来获得更高的回报,继而开发出更好的产品服务我们的客户,这么一个逻辑展开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又要看到如果我们承认有周期这么一只无形的手起作用,它肯定会回归的。如果说它回归就像人寿的CEO讲的,它坚守5%,同时它的经营也是围绕这5%展开的,我说的经营是投资和负债的匹配关系,就是你的产品和投资之间有这么一种良性的匹配关系,这样才能够走的长久。这是我关于投资的两个观点,谢谢!

  任汇川:今年寿险业务受影响确实跟投资有关系,比如说全行业银保产品结算利率大概是4%左右,但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利率会到6%,信托产品会到9%、10%。所以今年银保不好卖,除了有银保新规定以外,更重要的问题是产品回报率的问题。关于保险到底应该做主业还是做投资的问题?很多人说保险应该做主业管理好风险就可以了,你干吗去投资,你卖的产品跟证券公司、信托、银行是一样的产品。我觉得如果缩小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把保险公司这个行业纯粹变成一个风险保费管理的话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因为保险公司有非常巨大的销售团队和服务网络,客户理财需求是多方面的,而且理财产品的特性和保险的特性有时候是可以放在一起组合设计的,可以平滑很多风险的要求。我们现在的保险产品中间,实际上因为回报比较低所以竞争力偏弱。如果我们看一下亚洲市场,像日本、香港、台湾的市场,很多保险公司具有很强的投资能力或者外包能力。简单来说这个资源不能被浪费,那么保险公司的挑战是如何提高自身的投资能力,或者保险公司其实是可以外包投资能力的,但是让客户的钱增值保值是这个行业的责任和使命。同时,也能够形成几个金融行业,包括保险、证券和银行之间的良性竞争。

  邵慧中:主业和投资之间的关系我觉得是一体的,投资就是主业之一,我倒不觉得这是矛盾的,我觉得分开看是不正确的,我补充两点。我觉得旧期还可以,就是负债资产匹配,如果看一下中国人寿我们的固定资产差不多占47%左右,这个旧期有8年,也不是很短,当然负债可能更长。但是看欧美各个国家没有能够匹配的,因为保险产品的特色就是负债特别长,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完全匹配的,我觉得这是正常。我觉得有一点是跟国外比不太正常的,是说我们承担了什么投资风险。如果看一下我们公司的债券47%,国债是17%,金融债是27%,剩下是一些企业债,基本上我们没有承受什么信用风险,我们只有一些企业债,而且在去年之前我们买企业债还要到银行买担保,就是一点信用风险都没有承担。但是在外国保险公司是靠承保信用风险去赚差价的,就是资产和负债的差价。中国保险公司不太承担这方面的,他们去承担股票市场的波动性,这在外国是不太承担这方面的风险。这个尤其明显,在今年不但是双熊的市面,而且投资、理财、信托产品反而承担了很多信用风险,再加上利率倒挂,很多短期都比长期要高。所以各种奇怪的现象,我觉得是导致今年我们看到很多的结果。

  主持人张琳:我特别想知道,为什么在中国会出现跟国外这么大的差距,我们现在在投资渠道开拓上在做哪些努力?

  邵慧中:我第一个是说信用风险,在市面上可以买到企业债,还可以买私债,像PE,这个里面就是说谁来了解这些公司的诚信、信用、收入是不是跟这个匹配,这是保险公司最大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保险公司有能力做这个事情。所以在外国所有的长期债券,企业如果融资长期债券第一个会想到保险公司。所以这方面我觉得需要慢慢建立诚信、建立市场,这个长期来讲对我们保险业是非常重要的。股票的话,欧洲在02年之前股票的比例大概有30%左右,比我们现在要高,我们现在平均在15%左右,可是他们承受到波动。因为这个波动监管出了很多偿付能力的规定,都是要求把波动性放在偿付能力的监管里面,我们中国现在没有。一旦放进去你会发现,股票波动再高,可是经过调整以后它的收益变的非常低了。外国为什么不投资不动产也是一个意思,就是看似收益很高,但是一旦把流动性、波动性放进去以后它的投资收益是相对比较低的。

  主持人张琳:所以我们对于不动产的投资还没有考虑是吗?

  邵慧中:我们正在研究中。

  主持人张琳:我记得一年前平安董事长马明哲说过,已经准备在不动产领域有所动作了,不知道目前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任汇川:因为保监会投资不动产的规定出来之后,给我们非常好的机会,所以目前做了几项工作。一个是继续培养我们的团队,在扩大队伍之中。另外跟有些地方也做的项目的研究,特别是符合保险资金因此方向的。目前还没有什么明确的项目,但是我们觉得这个方向值得我们探索。

  主持人张琳:刚才邵总说国外在不动产方面也没有太大的动作,还是在风险方面有考虑,您觉得在中国不动产投资我们可以大大推进吗?

  任汇川:还是保险负债的匹配,邵总的观点我很赞同,不同的资产有不同的风险,也有风险资本体系,不同资产类型要有不同风险系数的调整和折让,如果还符合我们要求就是可以投的。其实对每一个行业,比如说不动产还是非上市股权投资,还是上市股权投资,还是债券分红的类型,都应该根据风险特征回报率去看。

  主持人张琳:两位专家,在目前虽然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但是我们目前大多数还是投资在资本市场,投资的比例大概是二八这样。我们不知道是监管部门束缚太多,还是大家觉得保险业没有做好足够迎接市场洗礼的心理准备呢?

  郑伟:从中国保险投资情况来看,95年制订了《保险法》之后渠道有非常大的限制,所以那时候业界关于保险投资的问题主要的诉求就是要拓宽保险投资的渠道。经过十几年的变化到2009年第二次修订《保险法》,再加上去年相关的不动产规定出台,我觉得保险投资渠道和世界成熟市场的渠道差不多。所以现在主要的矛盾、问题已经不再是拓宽投资渠道的问题,而变为如何提高保险公司资产管理水平的问题。所以如果以前在渠道比较有限的情况下,可能不同公司资产管理的水平不太容易显现出来,但是从今往后就不一样了。所以未来十年可能有些公司因为投资做的非常好获得非常大的利润,有些公司投资失败了最终导致公司破产也有可能。这是第一点,就是重点已经从渠道的拓宽转到资产管理水平提高和风险控制这方面。第二个我们谈资产负债的匹配管理,我们重点会放在投资方面,但是实际上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要匹配资产和负债,而负债的管理和产品的设计是息息相关的。比如说在市场利率上升的周期当中,保险公司不太希望资金撤出去,但是这时候投保人可能有动力把资金撤出去,如果这个时候没有很好的合同设计,阻止这样风险的话,就导致保险公司不得不折价卖一些债券应对流动性的问题。在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时候,一方面我们要注重流动性,另一方面要把这个环节前置,因为投保人行为直接影响到资产和负债匹配的问题。

  王和:我非常认同郑伟的观点。上周我参加中国精算师协会搞的一个论坛的时候,我讲了一个观点,叫做产品后定价管理。就是一个保险公司产品管理当中有一个前定价和后定价的关系,我们现在更多关注前定价而忽视了后定价,这就是负债管理的问题。我们知道保险公司最原始的负债来自于产品的设计和销售,就是你设计的产品最终实现了销售就确认了负债。从我们讲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是前定价过程中是根据理论上的负债确定的。但是我们现在在管理过程中有一个问题非常突出,就是在你价格执行的过程中,在你从定价之后的销售、核保、理赔、费用管控过程中,是不是能够确保你是按照前定价或者设计的负债去实现,如果不是这样的话负债就会出现偏离。也包括有的时候市场不规范过程中,导致了市场倒逼机制,我把这个叫做被定价或者说“市场”定价,这是保险公司在管理负债和资产匹配过程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主持人张琳:管教授我这两天见过一些保险业内人士,他们谈到投资的时候都纷纷摇头表示无奈,到底我们保险业应该怎么样经营,怎么样保证我们的安全?

  管贻升:其实去年4.7%的投资收益率我个人是这样看的,如果财产险公司4.7%的投资收益率还不错,因为财产险公司我们重视流动性。寿险公司由于长期负债的特性,既然是长期的投资,我们应该容忍这样一个短暂的收益率下跌,这样的话我们在整个经济周期中就可以考虑到一个峰和谷的问题。另外短暂投资收益率比较低的话,可以提醒我们做产品设计的时候如果收益率过于乐观可能会有风险,所以我们现在管理投资风险是更重要的。

  主持人张琳:今年是保险业入世10周年,十年前中国政府是宣布保险业作为金融领域首个对外开放市场的时候,可以说中国保险业像一个刚刚走出保温箱的孩子,可能面临很多忐忑和不安。十年后我们再看的话,很多人说中国保险业今非昔比,很多外资保险公司从当初的狼被逼成了如今的羊。我们怎么看中国保险业目前的放程度,我们应该进一步开放吗?

  邵慧中:我是比较赞成市场经济,我永远答案都是继续开放,我觉得不用那么害怕,我经历了两波。第一次经验是台湾刚刚开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在台湾工作。那个时候回去当地最大的国泰这些都非常紧张,说世界精英回来了,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我们后来做带入了很多不同的概念,刚开始也做的不错。但是如果20年以后再来看,事实上外资做的还是相对不是那么好。我觉得中国现在好像看起来也是类似的趋势,看这十年的结果。因为我现在不是在外资做,但是我还是有些感触。我第一个想法是合资,因为我以前是做顾问公司,没有看过几家合资成功过,因为文化上的差异会变成很大的问题。但是我觉得这个不是很重要的,监管一个一个批执照也是很困难的,加大进去的难度。或者是本土化不够,用美国的策略或者是欧洲的策略,而不是用当地的策略。从我以前的公司来看,我两个例子都看到。比如说我刚才说他台湾 做的不太成功,现在很多外资公司都已经撤出了,还有很多在合并中。但是这家公司以前在日本是跟索尼合资的,做的非常好,现在有40%-45%的收入来自于日本。他采取了非常不同的策略,日本都是家庭主妇来兼职卖保险,他们去日本的时候就只雇东京大学毕业的男士卖保险,而且完全不允许有销售经验,做的非常成功。他们走了不同的策略,他们坚持他们的策略做的非常成功,他们当初也有合伙人但是由于彼此的互信也做的非常好。所以我个人倒没有找出一条道路,但是长期的战略来讲,我觉得中国还是应该市场化,让市场来决定而减少干预。

  主持人张琳:当初平安对于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有过忐忑吗?

  任汇川:这几年的

  主持人张琳:中国人保的竞争态度和竞争策略是什么呢?

  王和:很高兴谈这个话题,其实我们这些人都是保险业入世十年开放的见证者,或者说也是参与者。我印象非常深,就是在讨论中国保险业是否要入世开放的时候,当时谈到了很多,最经典的一个表述就是“狼来了”。当时中国保险业确实是怀着一种忐忑、困惑,甚至有一点抵触来面对中国保险市场开放的问题、入世的问题。但是我经常说中国保险业是“被入世”,当时讨论整个金融板块开放的时候,就首选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当时我们确实是非常担心的,但是十年走过来我们不难得出这个结论,就是由于这种开放的压力,恰恰造就了这十年中国保险业的辉煌。至于说背后的原因,刚才任总已经给了非常好的解读,应该说有这个压力、有这个动力,再加上中国人还是有非常好的聪明才智,很快的能够学到一些国外的先进经验,同时迅速的进行对话,这是一种优势。

  从去年开始大家一直讨论外资为什么在中国做的不好,是不是因为中国的开放度还不够?我严重不认同这个观点。中国现在外资的机构已经超过了50%,中国保险市场对于外资的开放几乎你说不出什么地方没有开放,而且外资甚至有些领域是超过中资的。可能外资现在最能够拿出来讲的就是交强险的问题了,但是这不是一个问题。那么为什么外资在中国的表现不太好,或者说从现在来讲它的市场份额还是低于3%?我解读背后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个是由于保险行业的特点决定的,我们知道保险行业尤其是寿险,是要托付身家性命的,所以更容易选择一个本土的保险公司来做。第二个这里面确实有一个时差效应,因为国外的保险公司更多是在成熟市场上带来成熟的经验,而中国恰恰是在一个发展阶段、学习阶段。第三个是本土化还做不到为,所以会带来一些问题。

  主持人张琳:刚刚王总说我们的竞争非常充分,市场非常开放。两位专家给我们说一下外资究竟是由于水土不服还是其他原因,而导致在市场没有大展拳脚?

  管贻升:外资公司目前市场份额不高这是一个事实,为什么不高当然有各种的解读,包括人才当地化的问题。同时我们也看到我们一方面呼吁要开放,但是他是慢慢进入中国市场,他希望有一个摸清中国市场的过程,可以说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外资公司在中国市场份额不高。

  郑伟:目前外资市场份额财险大概是1%点几,寿险大概是5%点几,三年前普华永道做的调查预测,到2010年年底的时候这个比例会占到10%,但是目前的情况还是1%、10%,目前接受调查的人大部分都觉得未来三年也会保持这样的状态。但是我们计算份额的时候只是计算了贴了标签的外资保险公司,而忽略了中资保险公司的外资股份。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换算,我们发现这个份额超过了20%,所以我们不要小看外资的作用。另外我不太认同现在狼已经变成了羊,其实外资还是有很多独特的竞争优势,它有它的问题,比如说水土不服的问题、不适应当地市场的问题,但是我们发现有些外资公司还是不错的。之所以整体发展的势头还不是那么的迅猛,有公司经营的问题,其实从监管政策层面来说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束缚。所以我想这是多方面原因共同的结果,对于今年未来的5-10年我的观点是要进一步开放。我们开放的原则可以遵循小平同志说的三个有利于,第一个是有利于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个是有利于提高中国保险公司的竞争力,第三个有利于改善中国保险的服务水平。

  任汇川:现在三大保险公司其实都已经海外上市了,股权的部分来自海外投资者,他们通过法人治理结构在改变着公司,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国内保险公司虽然经过30年的发展,但是客观的讲我们的管理水平和发展水平还是初级的。所以接着这次经济的转型、保险公司转型,我们更需要学习国外的差异化方法和经营手段,这也许是一个契机。第三个我觉得外资公司进中国前两年稍有放缓的原因,是因为08年金融风暴之后整个资本金的短缺,现在我们看到有一点苗头,他们稍微有余力又对中国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所以最近进入中国的又多了起来。我还是坚持刚才说的那一点,就是我们应该继续开放。

  管贻升:尽管目前总的外资公司市场份额不是很高,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外资公司的资本金在持续不断的增加和注入,这是一个现象,我想这种状态可能会持续。

  主持人张琳:现在保险市场的主体是在不断增多的,如果外资保险公司的狼性依然存在,国内保险巨头发展依然非常健康,未来中小保险公司的生存环境会不会恶化,或者说未来生存空间有多大?

  管贻升:这是比较难回答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未来市场竞争有可能会加剧,这是肯定的。在激烈的竞争中,有些公司可能会脱颖而出,可能有些公司在自己的战略和未来选择上有一些徘徊。我个人觉得目前的一些小公司基本上都是跟着大公司走,它的差异化并不是很明显。如果是一个小公司的话,资本金不是很大,差异化的产品、战略和服务有可能是他们的选择。

  主持人张琳:我们知道上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制订了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最近有一个比较好玩的新闻,也是大家关注度比较高,就是有一家保险公司最近发了一个通知,在他所有下属的职工,如果你见到有人摔倒了必须要去扶一把,如果出现问题公司替你解决纠纷,如果你败诉了公司替你赔偿。我们且不说这背后社会无奈的选择,公司的行为其实体现了一种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怎么看待保险行业服务的未来上升空间,保险公司如何参与到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规划当中去?

  王和:关于国家信用体系建设问题现在已经放到了非常高的高度,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说一个观点。我不太赞同有些人一谈到我们国家信用体系现状的时候,就把它批的体无完肤。因为他们把我们国家现在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跟国外发达国家直接做比较,我觉得这种比较是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我记得中国保险市场开放的初期,上世纪90年代我到英国去,我跟英国的同行交流当时国内市场存在不规范的问题。我印象非常深伦敦市场一位年长者跟我说,他说你别那么郁闷,你说的这些事情我们这里20年前一模一样。我记得他跟我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叫做故事总是相同的,只不过是时间和地点不同而已,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第二个我想说的是在一个国家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保险可以也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我们知道信用风险来自于两个问题,一个是信息不对称,二是缺乏专业管理。我们可以看到保险无论是信息不对称也好、专业化管理也好,都有一种天然的优势。

  另外,我们现在讲信用的问题,通常是在一对一的关系下产生的,就是一个信用的提供方一个信用的接受方,之间基于信息不对称、基于法专业化管理产生了一些信用风险的问题。但是保险介入了,就使一对一的直线关系改变成了三角形的关系,也就是说保险可以承担信用中介的角色。它可以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解决管理专业化的问题来做,他可以为提供信用的这一方进行资信调查,了解这个人的资信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为他提供一个信用保险。其次他可以通过定价机制、费率奖惩机制,进行信用的奖惩。也就是说在信用管理领域导入奖优罚劣的机制,让人们真正感受到信用是有价值的。我觉得未来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保险应该有很大的作为,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现在讲浙江这一代微小企业融资难的,大概三年前中国人保跟宁波市政府开展了专门对于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业务,这个业务可以说是既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应,使得中小企业可以顺利的从银行贷款,同时也拉动了保险公司信用保险业务的发展。由于我们有一个非常专业的风险管控机制,经营效益情况也还是很不错的。

  任汇川:这是很大的话题,信用之上是道德,过去我们的民众都希望用道德来代替信用。我个人觉得两个东西很重要,一个是法律公正,第二个是经济支持,恰恰是在经济支持这方面保险公司是大有可为的。保险公司除了专业的技能,因为它是一个机构组织,可以搜集到很多信用风险,比如说车险定价在海外是根据这个人的行为定价的,像平安和南非的公司成立的公司,有一种产品是根据这个人是否去健身房、是否吃健康产品,平时行为的规范进行定价的。一个方面是法律公平,第二个方面是经济的支持,我想很多事情当大家觉得我有很强大的保险体系在支撑我,我不会吃亏的时候,这种信用体系可能会很强大,并且能够建立起信用体系的标准。信用体系的标准需要强大的数据、评估和管理,否则的话用道德代替信用是很难的。

  邵慧中:我们需要一个固化的制度,需要有奖罚的制度,刚才任总刚才说财险要根据个人行为来定价。我女人今年19岁可以在美国开车,他申请保费的时候别人问他的成绩是什么,他的成绩没有A,只有B,因为这样他的保费多了40%。有这样的制度,对于每个人的行为规范是有非常大效用的。我们中国人寿现在也开始做整个营销系统的信用,我们每天有60万大军跟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来往,我们展现的诚信是社会上直接体验到的,所以我们内部也成立了一个AAA制度,就是考核营销员的诚信。这方面的动作非常重要,尤其对于保险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未来的社会形象是非常重要的。

  郑伟:我觉得刚才三位老总讲的非常好,王总和任总主要是从保险业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角度来讲,邵总主要是从保险业自身怎么建立信用体系角度讲的。保监会今年发布了保险业“十二五”规划,我把“十二五”规划目标和“十一五”规划目标做了一个对比。发现子目标最后一个目标关于环境建设方面,“十一五”规划强调的是营造一个比较好的外部环境,包括外部的政策环境、法律环境、舆论环境等等。“十二五”的提法完全不一样,强调的是保险行业要苦练内功,提高社会公信力,我想现在保险行业最大的挑战就是建立社会公信力,因为只有把自己的社会公信力建立起来,才能更好的有效的参加到社会信用建设体系当中去。

  管贻升:信用体系建设是比较大的题目,保险业要做好内功。第一个保险行业是授信的,保监会推出的宏观审慎监管。第二个作为保险公司来讲也要守信,对于所有的客户履行自己的承诺。客户对于信用的具体感受可能是具体的合同,他在保险公司能否得到及时的保险接待理赔服务,这是他对于保险公司信用的一种直观感受。我想练好内功很重要,同时我也非常同意前面几位老总的意见,保险公司在推动信用建设方面很有帮助,比如说奖惩的机制,还有责任险的购买,可以给我们一个信号,这个人是有信用的人,是有责任心的人。

  主持人张琳:我们现场讨论的同时,其实有亿万的微博网友通过微博关注我们的新浪金麒麟论坛。在论坛接近尾声之前,我们特别设定了一个环节,让网友跟我们现场嘉宾进行互动,就是微热议。我们看看网友们有哪些关心的问题需要现场嘉宾解答,下面有请我们今天的微博主持人上场。

  微博主持人乔旎:刚刚在我们论坛进行当中很多博友都发来了一些问题,想问一下现场嘉宾。

  勤劳的我是小马:近年来国内部分地区农作物遭受异常气侯影响,损失惨重;为什么农业保险在一些地区试点很多年,依然前进的步伐并不顺利,只是看起来很美,还需要怎样的政策支持?在这里我要提醒一下几位嘉宾,因为我们今天是微博热议,所以你们也要用微博的方式140个字来回答。

  王和:由于我们国家最近十年把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解决三农问题重要的内容就是推动农业保险。从07年到现在应该说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趋势还是非常好的,到现在为止我们为整个中国农业提供了大概7千多亿的保障,有大概2亿户的农户得到了受益。我们觉得在中国推动农业保险的过程中,大概有三个显著的作用。第一个就是它放大了财政资源的作用,第二个它普及了风险管理的意识,也包括让农民知道用保险保障自己的利益,第三实实在在的为我国农业提供了经济补偿、保障,推动了农村金融的发展。

  郑伟:完全同意。农业保险是很有意思的领域,这个领域可以很好的探索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如果能够探索出比较有效的一条途径的话,可能不仅仅是对于农业保险,对于保险之外的领域都会产生很积极的意义。农业保险之所以发展不顺利有很多方面的原因,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农业保险当中道德风险的问题怎么来控制和解决。我投保是这一片树林,结果出险的时候我可能通过其他的方式,不应该在赔偿范围之内的也去赔,有很多的道德风险怎么解决,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微博主持人乔旎:郑总也是转发并评论的王总的微博。

  王和:我非常赞同郑伟的观点。农业保险一方面有很大的需求,农民、农业也是相对弱势的。但是另一方面来讲这个领域的道德风险是世界性的难题,中国人保解决这个问题是通过两个,一个是加大服务网络。现在我们是把农村的服务网络延伸到村,就是6级网络一直延伸到村,农村有协保员可以很好的提供服务,管控风险。另外一个是通过技术,比如说通过遥感技术解决大面积受灾以后理赔的问题,还有把所有投保的猪打上耳标,这样可以改善一些风险。

  微博主持人乔旎:以上嘉宾回复这位朋友,不知道是否满意,再来看一位网友的微博。

  独立筱楼风满袖:交强险运营连续亏损,保险公司和投保人两头不讨好,是否可以通过地区差别费率改革解决投保难和理赔难问题?是否应对风险类型不同车型调整费率?

  主持人张琳:任总之前曾经是中国平安产险的负责人,这个问题我们请任总回答一下。

  任汇川:可爱的网友已经把答案讲出来了,交强险是非常好的社会管理工具,我们非常需要它。这个过程中间保险公司更像是一个厨师,而不是一个餐厅老板,所以它应该只是收一个管理费,交强险最后应该是盈亏平衡的。保险公司的责任是用最低的价钱做出最好吃的菜,所以看不同保险公司经营通过的交强险经营结果是有差异的。这位网友讲到了实际上交强险的定价是需要再细化的,这几年交强险经过监管机构、保险公司和社会监督的努力,已经区域盈亏平衡。我觉得一方面是需要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互相理解,建设性的提意见。第二个方面保险公司的责任是很大的,保险公司有责任做细化管理,区别定价、降低运营成本,打好自己那份厨师的工。

  微博主持人乔旎:谢谢任总。其他嘉宾有没有转发、评论?

  管贻升:交强险一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大概从它的产生开始到现在一直没有断过。应该说交强险在完善过程当中要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刚才网友提到的是其中之一。根据西方国家类似产品发展历程来看,本身它有一个要长期完善的过程,我们国家现在也是对相关因素进行探讨。

  炎炎:今年寿险业增速放缓,邵总如何评论?

  邵慧中:明天会更好,我是唯一符合140个字的人。

  主持人张琳:明天会更好,现场嘉宾还有提问的吗?

  郑伟:我们前一段做了一个研究,我们是预期“十二五”、“十三五”以及未来保险业增长的情况。在GDP年均增长6%-10%这样一个假设之下,保险业年均实际增长率波动区间大概在8.4%-18.9%这样一个水平。这是一个实际增长率,是扣除了物价指数的增长率,我想用这样一个证据来挺邵总的观点。

  微博主持人乔旎:感谢各位嘉宾的回复、转发和评论,以上是所有博友的提问。

  主持人张琳:谢谢!

  入世十周年以来我们很高兴的看到社会公众对于保险的认知度和满意度是不断提高的,而保险业也逐步成为受社会尊重和新来的金融服务行业。我这里有一份前不久发布的中国保险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里面提到要初步建成一个市场体系完善,服务领域广泛,经营诚信规范,风险防范有效,综合竞争力较强,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相适应的保险业。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未来是需要更多有智慧的人,就像在座各位从业者一样,需要他们殚精竭虑,未雨绸缪,献计献策,我们也期待未来中国保险业会变的更好、更健康。

  感谢各位参与我们今天下午议题的讨论,也感谢现场的嘉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