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报告称小额贷款发展举步维艰 应解除政策枷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4 16:13 来源: 财经网

  【《财经》综合报道】 诺丁汉大学商学院报告援引最新的研究观点指出,中国政府过度干预以及官方拒绝承认提供借贷的非政府组织合法地位,严重抑制小额贷款经济的发展。进而对消除中国农村贫困化所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据诺丁汉大学商学院报告称,学者于今年5-8月通过对小额贷款组织官方负责人,相关贷款负责人的采访,及审查公司文件发现,目前,小额贷款的提供者主要是村镇银行(通常接受存贷资金数额在5000-50万元人民币(783-78,340美元)),或者是传统形式的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小额贷款公司。而传统形式的小额贷款公司往往由非政府机构经营,其平均贷款额度在5000元人民币左右。由于其不是正式注册的经融机构,因此不可以接受存款。

  学者们发现,中国银行于2011年推出贷款紧缩政策使部分村镇银行不能满足客户需求。政策规定,各村镇银行能够出借给客户的资金数额必须少于其两倍的注册资本数额。这意味着,当村镇银行所出借资金数额达到限额后就不得不与已经签订合同的客户终止合同。

  另外,地域限制令阻止了村镇银行和传统小额贷款公司在已注册的核心机构之外建立分支机构,造成扩大组织经营规模成为难题,小额贷款难深入惠及到真正分散的边远农村地区。

  全球化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诺丁汉大学中国分校国际商贸学院副教授Alex Newman指出,“尽管中国政府已经对小额贷款经济体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但是由于立法程序保障不力,使得小额贷款经济的发展落入了商品经济竞争的旋涡中,失去了自己应有的相对独立发展的轨迹和空间。其最终结果是, 大多数小额贷款提供者将自己口袋里的钱送进了中小企业主的饥囊中,而并非帮助偏远贫困地区消除贫困化。”

  诺丁汉大学商学院报告指出,小额贷款公司还面临更多的发展困境。比如法律法规的限制。小额贷款公司大量海外捐助受外汇交易政策限制,难将资金顺利转移到国内资本市场。再如,中国个人或公司捐助者不能获得免税的待遇等。

  除此之外,非正式的融资机制也构成了挑战。报告估计,中国目前非正式融资比重占到了整个私人融资规模的约百分之四十左右,这其中包括从家庭成员或是依靠社会关系筹资。

  Newman副教授以及撰写诺丁汉大学商学院报告的相关学者研究员同时指出,中国政府必须改变现有的规章制度。政策制定者们需要考虑适时取消强加在村镇银行身上的贷款利息率限制和一些带有地域色彩的法规限制,同时发挥政府职能,保留针对城市融资机构所制定的法律法规限制。而为了促进中国小额贷款公司的蓬勃发展,政策制定者们需要考虑依法肯定这类企业的合法地位,同时允许他们接收公民储蓄,募集低税率的民间捐款,并想办法取消外币兑款人民币的数额限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