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建设推延无期 改规划改方案竞标组内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9 07:07 来源: 新世纪地价款没交齐,联合竞标各方出现分歧,改规划改方案,CBD建设无期
□ 财新《新世纪(13.23,0.43,3.36%)》记者 李慎 | 文
从7月8日北京市国土局公布朝阳区CBD核心区土地招标(下称CBD招标)结果至今,五个多月过去了,CBD招标的大赢家们仍在忙碌于各个变通环节。
据财新《新世纪》了解,一些夺标的外资企业,由于外管局审查等原因,至今未能缴纳土地款,而这一期限按标书规定最晚是9月;正如之前业内猜测,一些联合体夺标后内部分歧加剧,“有的企业想退,有的想转股权,很乱。”一位夺标企业负责人向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还有某些实力雄厚、单独夺标的大企业,此时还在想办法修改规划、改高度或改用途,“这是为了更符合企业的经济效益。”上述人士隐晦地说。
据财新《新世纪》记者了解,CBD全部成功出让的14块地,目前都没正式开始建设,而且各地块建设周期均将大大超过预期。一位参与CBD方案估价的咨询机构人士向财新《新世纪》记者透露,“大家都在跟政府谈判,所有当时算的建设周期以及投入市场的时间,都要延迟至少20%-30%。比如中信的‘中国尊’说要建五年,但实际上六年能建完、七八年能投入使用就不错了。”
CBD招标充分暴露了中国式招标的弊端(参见本刊2011年第20期封面报道“搞定一场招拍挂”)。招标期间,从政府对标底大致范围的“暗示”,对与谁联合的“提示”,一直到结果公布后,对修改方案和规划的决定权控制,政府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从来不是单纯的“组织者”或“协调者”。
土地款卡壳
财新《新世纪》记者获知,很多中标企业目前都卡壳在土地款缴纳环节,主要集中在外汇管制障碍,以及中标企业总部能否践诺搬迁至CBD区内等问题上。
从7月份开始,几家外资企业便开始筹资,包括募集房地产基金,专门投入CBD项目。但因外管局管制房地产相关资金结汇,截至目前,部分中标外资企业(包括港资)的资金仍投不进项目公司,无法缴清土地款。
一般情况下,外管局对资金规模比较大的交易审批时间约为六个月到九个月。“外管局对外资投资楼市管制原本就很严,加上近来人民币持续升值,管制就更加严格了。”仲量联行北京研究部主管覃晓梅向财新《新世纪》记者透露,最近外资在中国楼市的交易不活跃,北京市场中有几桩大的整买交易都卡在外管局审批上。
按CBD标书有关规定,中标企业最晚在9月就应全部缴清土地款。标书要求:招标单位确定中标人后,在10个工作日内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中标人应在接到通知书后10个工作日内,到国土局办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标人与国土局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30日内,需一次性付清全部政府土地收益(即土地出让金)。
除了外汇管制的原因外,一些联合体中标的企业,还卡在了缴纳土地款的方式上。
据一位中标企业高管透露,一些联合竞标的企业,中标后成立了合资的项目公司,他们想以项目公司的名义去缴纳土地款,即把钱“套”到这个项目公司里。“但‘套’不进去,目前北京市国土局还没答应,还在谈。”而资金“套”不进项目公司的具体原因,在于部分项目公司的注册地不在朝阳区CBD。政府担心,部分联合体中标企业,不能按时履行将全部公司总部的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迁入CBD区域的承诺。
CBD招标标书显示,中标企业需承诺将拟成立的项目公司注册于朝阳区CBD,同时需要承诺在某年某月某日之前,将全部中标企业总部的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正式迁入CBD。政府此举无非是为了增加税源,但这对那些联合竞标企业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由于财务资信、开发能力和纳税能力在评标体系中占有相当大的分值,为了在异常激烈的竞标中获胜,企业几乎都组成了联合体的形式参与,最终竞得CBD核心区14宗土地的也都是联合体,其中规模最大的联合体有14家企业,其余大部分是三四家企业联合的情况。
上述中标企业高管向财新《新世纪》记者透露,这些联合体中的一些企业,显然无法在短时间内将公司总部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迁至CBD,如三星(微博(http://weibo.com))物产株式会社、亚视、正大集团以及民生银行(5.94,0.12,2.06%),民生银行目前总部位于西城区,是否能如约搬到CBD,牵扯的问题不是一家企业能说了算的。
为了避免上述承诺沦为一纸空文,国土局要求竞标企业签订履约保函,金额为中标地价款的10%,如果期满未能践诺,则须向国土局赔偿这10%的地价款。按金额计算,违约中标企业的赔偿额可能在1.2亿元至6.3亿元之间。
和政府博弈
据财新《新世纪》记者了解,在有的联合体中,股权分割的争议已经日渐激化,有的企业想退出,有的则在股权划分的问题上“打架”。一位中标的金融企业人士向财新《新世纪》记者透露,“正大等14家企业联合体中标的Z14地块是闹得最厉害的。它们自己内部的事情都还没弄清,更别提交土地款了。”不过,这一消息尚未得到正大等14家联合体企业方面的证实。
上述人士透露,“有的企业想退出,但是政府这边不答应,可能有的企业当初给了政府一些承诺,现在退出肯定难以兑现承诺。”该人士所指的承诺,不仅包括迁入总部的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也包括方案里提出的要建设各种“基地”“中心”或“交易所”的承诺。
这显示出联合竞标的弊端,也暴露了招标文件的漏洞。标书规定,“为保证CBD核心区物业的整体品质,不允许分割出售产权。中标人必须保证对项目持有、经营时间在十年以上,如遇特殊情况,须经商务中心区管委会同意后,方可出售。”
但标书并未规定不能出让项目公司股权,这给以财务投资或“中间人”身份捆绑参与投标的企业留了“后门”,导致CBD项目公司股权可随意“倒手”,最后的中标人可能并不是项目的真正使用人。
财新《新世纪》记者获知,股权转让只是在极小范围内展开,大多数企业并不想退出,因为毕竟当初拿地非常不容易,而且价格低廉。很多中标企业确实决定自己建,像中信集团、中国人寿(16.84,0.23,1.38%)以及中金参与夺标的Z15、Z13和Z3等地块,这些企业在土地款和股权上都没有大问题,但它们中的一些企业也在和国土局沟通,希望能够修改规划。
上述几家中标企业的一位人士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证实,“我们确实在和国土局谈,想改容积率和一部分用途。当时竞标方案主要是按照政府意图做的;现在拿到地了,出于成本控制的考虑,企业希望能够按照自身的情况来做。” 这位人士透露,“很多企业都想改,但跟国土局的沟通进展缓慢。”
这些坐落于CBD的超高层建筑,今后很可能成为北京的地标建筑,在规划、建设、施工和装修等方面的要求都很高,投资额庞大。以中信集团中标的Z15地块计算,除了63亿元的出让金,五年的建设周期,投资额至少达到100亿元。
上述人士认为,政府还有很多该做但是没做的事情,“比如没有统一协调,没有组织大家坐下来开会互相认识一下,统一方案和意见。十多块地同时开工是一个系统工程。现在很多企业都换了新人负责CBD地块,和以前竞标的不是一拨人,我们更不认识了,真不知道以后怎么统一协调开工。”而这些问题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个结果:建筑周期拖延。
2011年9月,北京市CBD商务节期间,中信集团中标的Z15地块——高度500米的“中国尊”举行了奠基仪式。但据财新《新世纪》记者了解,那只是政府出钱在做市政、管道等一些基础工作,中信集团并没有开工建设。
另据财新《新世纪》记者了解,CBD全部成功出让的14块地都没正式开始建设。
对于土地款是否缴清、何时开工建设的问题,北京市国土局工作人员向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一切都在正常进行中。北京市CBD管委会也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称一切都在进展中,可以关注政府的公告。
此外,Z11的命运仍悬而未决。7月8日,北京市国土局宣布,报价与底价完全相同的Z11地块被确定为无效投标,按流标处理,将择机再卖。但截至目前,Z11地块仍未拿出一个令各方满意的处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