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稳增长真义:稳投资是核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9 08:37 来源: 《财经》杂志

  稳投资应当是核心,投资不能回调太快,也不能扩张太快

  颇为复杂的一年临近尾声,“控通胀”已非难题,“稳增长”再成重点。

  12月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后发布的会议通报显示,2012年宏观政策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延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变。一大显著变化是宏观调控目标次序发生变化,“稳增长”取代“控通胀”成为首要任务。

  12月15日出席“《财经》年会2012:预测与战略”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要牢牢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几个重点问题:扩大内需是中国现阶段也是明年经济工作的战略基点,发展实体经济是经济工作的坚实基础,加强改革创新是经济工作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工作的一个根本目的。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下经济形势的研判和政策基调,并未超出经济界人士预期。11月底,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即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建议,2012年的工作重点应从控通胀转移到稳增长、控风险与调结构之上,但不宜出台大规模的投资计划,而应启动内需补外需、投资补消费的政策调整,稳投资应当是工作核心。

  由于外部环境动荡不定、国内房地产投资下滑,2012年中国经济将会进一步下行。瑞银集团中国经济研究主管汪涛在《财经》年会上表示,经济增长会下行,但不会硬着陆,短期内政府有政策空间,可以把信贷稍微扩大一些,增加财政支出,财政赤字亦可稍微扩大一点,将更多资金投入社会保障事业、公共服务设施。

  市场上一度出现政策放松及流动性改善的愿望落空。而针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夕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12月15日在《财经》年会期间表示,这并不意味着央行货币政策的全面放松或转向。

  宏调目标调整

  “从数据来看,这几个月CPI节节下降,11月份下降至4.2%。因此有人认为通货膨胀过去了,无需再控制,我不这么认为。”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后,发改委系统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综合反映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它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一大核心指标。在过去的一年里,控通胀一直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从最新的统计数据看,CPI仍处高位,但上涨势头已被遏制。

  2010年底开始,CPI涨幅由4.6%一路上扬,到2011年7月达到本年度最高点6.5%。此后维持小幅度下滑,8月之后的三个月分别上涨了6.2%、6.1%、5.5%。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月CPI上涨数据——4.2%,回落幅度之大超出一些研究机构的预判。

  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对通胀形势的判断,有别于市场普遍乐观的情绪。“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欧美量化放松,全球流动性将更为宽松;二是刘易斯拐点出现以后,劳动力成本上涨已具有趋势性特征;三是国内货币政策也会进一步松动,经济软着陆。”在一份给投资者的报告中,沈建光预计明年通胀平均水平或为4.1%。

  在过去一年里,中央银行不断拧紧货币“龙头”、发改委出台“限价令”等举措,有效地控制通胀抬头。业界专家认为,在通胀形势缓和之际,物价上涨的因素和动力仍在,应警惕物价的再度上涨。

  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人士虽对明年通胀形势判断不同,但对明年经济增长下滑的担忧却高度一致:2012年中国经济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形势,外部环境恶化,特别是欧洲深陷债务危机、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出口增长下滑已成定局;国内受房地产等行业投资下滑冲击,经济下行力量强劲。

  在内外双重压力下,官方和民间研究机构的“稳增长”建议最终被决策层接纳。

  早在一年前中央提出要“防通胀,调结构,保增长”,一年以后经济形势已发生逆转,调控目标转变为“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政策重心转向稳增长。

  国家发改委旗下智囊机构国家信息中心对今年GDP增速预测是9.3%,明年是8.7%。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是另一重要智囊机构,该院副院长陈东琪11月下旬预测2012年经济增长率约为8.3%。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12月15日在《财经》年会上表示,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一个显著特点是从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转变。他认为2009年中国实现9.2%增长主要是靠政策刺激,2010年10.4%的增长速度在相当程度上也是靠政策刺激。而2011年前三季度增长速度为9.4%,虽然略低了些,但这主要是在居民、企业以及政府正常需求基础之上取得的,是一个代价更小、自主增长的速度。

  对于当前经济增速放缓、投资下滑,上述专家认为,这未必是坏事,可为调结构提供机会。

  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是宏观调控的三大目标,但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几轮宏观调控中,调控目标实际仅有两项——或为稳增长或为控通胀,调结构一直被忽视。此前多轮宏观调控为了保增长而放弃调结构,2010年开始的新一轮宏观调控首要任务是控通胀,调结构实际收效甚微。

  杨伟民提醒,在实施“十二五”规划中需要注意经济结构调整缓慢,投资与消费失衡的问题。从需求来看,受物价、收入、房地产和消费政策逐步退出影响,社会生活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之后只有12%左右,增长并不是很快,说明消费拉动增长的动力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同时,投资的增速仍然较快,尽管在货币比较紧的环境下,投资增速仍高达24.9%,投资与消费失衡的问题难度在加大。

  投资率和消费率是衡量投资与消费关系的统计指标,一般认为,投资率过高易导致能源资源紧张,易发生通货膨胀;消费率偏低,会使投资失去需求支撑,易导致生产过剩。但长期以来,国内一直存在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结构性问题。2005年,投资率为41.6%,到2010年已上升到48.6%;消费率在2005年是52.9%,到2010年已下降到47.4%。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所所长张长春表示,宏观经济政策就是相机抉择,一旦经济增长下滑到不可接受的水平(比如7.5%左右时),便会采取短期应对危机的政策,最为现实的选择还是增加投资。

  在张长春看来,寄希望于鼓励消费来应对短期经济较大幅度的下滑,理论上不可行,现实条件也不具备。“十一五”期间特别是应对次贷危机时,在扩大消费方面采取了几乎所有能动用的政策,如完善社保体系、建立最低工资制度、鼓励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发放各种消费卷等,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此间消费率不仅未上升,反呈下降之势。

  业内专家同时提醒,目前经济放缓属于正常的回调,不宜出台大规模的投资计划。

  投资似冷仍热

  2008年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出台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铁路、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成为主要的资金投放地。但在2010年经济刺激计划退出后,基础设施投资开始放缓,并成为拉动投资下行的一大重要力量。

  今年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印证了这一判断。根据国家统计局通报,今年1月至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269452亿元,同比增长24.5%,增速较1月-10月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11月当月增长21.2%。从环比看,11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0.19%。

  下滑幅度最大的是铁路投资。12月15日铁道部统计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前11个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16.5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3963.2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8.4%和34.7%。据悉,因今年货币政策从紧,铁路行业个别项目因资金紧张曾出现停工。一位接近国家发改委人士透露,更大的影响来自“7·23”动车追尾事故,8月后国家发改委不再审批新的铁路项目。

  公路和水路等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也在10月首次出现月度负增长,建设投资明显放缓。房地产依旧保持着高速增长,不过从单月来看,房地产投资亦在下滑,并成为主导投资放缓的另一股力量。

  今年前11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5483亿元,同比增长29.9%。11月当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0.1%。住宅投资39857亿元,增长32.8%。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89594万平方米,增长8.5%,其中11月当月下降1.7%。住宅销售面积79639万平方米,增长7.5%。全国商品房销售额49047亿元,增长16%,其中11月当月下降1.2%。

  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志强认为,从调控角度来看,2011年情况不会太差,因为销售面积在增长,销售金额也在增长。他同时表达了对投资增长下滑的担忧,认为目前已从36%跌至不到30%,12月份预计在27%左右,2012年下降会加剧,下降5%左右。

  基础设施、制造业、房地产业三大领域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80%以上,而投资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投资增速波动对国内经济影响甚广。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是名义增速,剔除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按季度公布,2011年前三季度为6.8%)后,前三季度实际增速略高于17%,低于历史同期(2003年至2010年前三季度)平均值8.1个百分点。部分人士据此认为投资增速太慢,为此呼吁2012年要“保增长”。

  国家信息中心的徐策博士长期关注固定资产投资运行,他认为投资延续了稳步放缓的态势,符合政策预期,但从合宜的增速、投资效果以及投资结构等维度看,投资仍然偏快。

  徐策比较了过去十多年国内投资增长情况,通过测算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14%-16%是合宜的增速区间,目前超过17%的实际增速仍然偏快;从投资效果来看,投资对就业的拉动效应正在放缓。

  同时,投资增长过快带来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压力。今年前十个月,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呈现持续反弹的态势,累计同比增长18.3%,较去年同期加快4.3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13.5%,较年初上升0.9个百分点。这反映2011年以来,投资结构趋于重化,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持续保持高位,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2008年国家出台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带动了地方18万亿元的投资,进而投资进入快速上涨周期,到2009年三季度达到顶峰。“2009年三季度后,投资上升非常快,由于之前缺乏项目储备,出现有钱无项目状况,一旦拿到项目,不评审就上马,很快国家发改委意识到这个问题。”一位接近发改委人士透露。

  2009年底,国家便出台政策严防投资增长过快,以避免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等问题的出现。此后投资步入调整期,2010年投资稳步放缓,2011年延续这一趋势。在多位研究人员看来,这是政策主动调整的结果,应冷静看待投资下滑。

  增长的周期性支持力

  两年前,央行的货币政策开始紧缩,2010年积极财政政策退出,为何投资仍然能快速增长?货币供应量与投资增长为何出现背离?

  徐策认为,2011年投资增速较快,物价上涨是一重要原因。在2011年前11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5%中,人工费用、材料费用、安装费等物价上涨因素贡献了5个-6个百分点,导致名义投资增速较快。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社会融资总量快速增加。周小川在《财经》年会上明确表示,央行已不再把每年的年度新增贷款总规模当做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因为社会融资里包括了股票融资、债券融资、保险理赔、商业票据、信托、委托、金融租赁等等。社会融资越来越多元化,金融市场深化和金融工具发展,使得银行贷款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只看贷款总规模,恐怕已经不全面。

  事实上,民间金融已经成为支撑投资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由于现行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统计中,民间金融并未被纳入,所以出现M2增速快速下降(10月M2增速为12.8%),而投资速度仍然很快的现象。

  对于难以把握的民间金融活动,12月15日在《财经》年会上,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表示,应出台民间借贷法律规范,使之真正成为银行之外的补充方式。

  在投资调控中,信贷虽然不及行政审批、项目清理等手段见效快、影响大,但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调控手段。从信贷角度观察,2012年投资将会受到货币政策依旧从紧、资金面紧张的影响,抑制部分投资增长。

  2012年M2增速将回归常态,即在GDP增速和CPI涨幅之和基础上增加2个-3个百分点,将低于2009年17%和2010年16%的调控目标,资金面仍然紧张。不过,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在建续建的基础设施项目、保障房、中小企业等有望获得更为宽松的资金支持。

  一些学者预计,2012年名义投资在20%左右,低于2011年4个百分点,实际增速将会回落到14%-16%这个合宜的区间。而影响投资下滑的主要因素是出口下降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由于欧债危机蔓延,外部环境恶化,出口面临下降。由于制造业投资中与出口相关的行业众多,势必会带来产能过剩,投资下滑。由于制造业在固定资产中占据约四成的比重,由此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

  占固定资产投资25%左右的房地产业亦有下行风险。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预计600万-800万套。同时,商品性住房调控政策不会放松,房地产及相关行业投资有可能出现实质性减速。

  但总体来看,多位受访专家认为2012年投资不会过度下滑,经济增长也会平稳收尾。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说,中国的经济周期与政府换届也存在一定联系。五年规划第二年(年份逢2、7)党代会召开,重要发展思路和人事调整落定;第三年(年份逢3、8)是政府换届,新官上任发展势头强劲;第四年(年份逢4、9)往往会因为前三年势头太猛,以收为主,同时面临五年规划评估,环境污染、资源浪费问题会被重视;最后一年(年份逢5、0)属于总结性年份,平稳为主。

  有研究表明,五年规划第一年投资增速平稳,第二年是项目投资高峰期,第三年投资规模达到顶峰,第四年会大幅回落,第五年增速再度平稳。从“六五”到“十一五”的经验看,一个五年规划中各年的平均投资增速分别为17.30%、24.08%、28.48%、18.83%、19.78%,恰好印证这一投资波动规律。

  【作者:《财经》记者 翁仕友 】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