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刘利刚:市场利率预示货币宽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6 08:21 来源: 《财经》杂志

  【作者:刘利刚/文 】

  中国市场上一直流行这样的观点,即由于中国没有实现利率市场化,因此市场利率并不能准确反映政策预期。但历史显示,市场利率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货币政策的走向。

  金融危机期间,2008年7月,国债利率出现大规模暴跌,当年10月,央行即开始减息,此后更在2008年11月一次性减息108个基点。而国债市场在2008年10月的走势,也基本反映了未来大规模减息的预期。

  近期以来,境内的市场利率价格均呈现明显下滑,笔者认为,中国货币政策的放松进程即将开始。

  在中国,市场利率可参考以下几个主要指标:第一是反映市场短期流动性状况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由于参与银行众多,而其背后与银行的存贷款、自营盘等等高度相关,因此被认为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利率指标。

  第二是反映市场资金取向的国债收益率水平。由于金融机构手中有着规模较大的现金头寸,同时商业银行受到存贷比等监管指标的限制,不能无限放贷,因此需要将资金配置在国债和央票等资产上。一般而言,市场流动性充足,就会增加债券和央票的头寸,导致收益率降低,反之亦然。

  第三是反映利率水平预期的利率互换价格(IRS)。目前这一市场主要在银行间交易,以交易盘和对冲盘为主,因此投机性较强,波动性相对较强。

  与后两者市场利率相比,同业拆借利率因受到各类监管和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的影响,呈现脉冲波动迹象,对未来货币政策的预期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当然,同业拆借主要被用于短期市场流动性补充或者释放,货币政策的预期则相对长期,出现这样的问题并不难以理解。

  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应该主要参照国债市场收益率、央票收益率以及利率互换价格的变动,来判断未来货币政策的取向。

  从国债市场收益率来看,今年9月,债券市场收益率开始明显下滑,其中一年期国债收益率至今几乎下跌了100个基点。

  在发达国家市场,二年期与十年期的国债收益率之差,一向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先导指标。如果两者之间收益率差距缩小,表明长端利率水平较低,意味着未来经济可能陷入衰退,利率将保持在低位,通胀也将较低。

  去年11月,境内市场,两年期与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差异开始见顶,此后一路收窄,至今年10月,两者的收益率之差几乎为零。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市场预期中国经济将出现放缓,甚至“硬着陆”。此后虽出现小幅反弹,但目前的水平仍然偏低,至少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速难以快速反弹。

  央票收益率也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率相同,央票以短期票据为主,因此其收益率表现难以预示较长期限的货币政策预期。目前, 1年期央票收益率在今年9月见顶于4%,二级市场利率则低于一年期定存利率,这表明市场预期货币政策在未来将放松。三年期央票的收益率则跌幅惊人,从今年9月高点4.4%附近,一路跌至近期的3.6%,似乎显示市场预期货币政策将在较长期内处于宽松状态。

  利率互换价格同样如此。以7天回购利率互换价格为例,各期限的利率互换价格均从9月开始暴跌,基本打消了货币政策继续从紧的预期。

  综合市场利率的表现来看,中国货币政策的放松似乎将势在必行。11月30日,中国央行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21%。笔者认为,中国的放松步骤将从存款准备金率起步,逐步扩展至利率及汇率领域。

  当然,如果数量型调整有效,那么利率放松则没有太大的必要。同时,考虑到银行吸引存款的需求,降低利率也有可能导致资产向表外业务继续扩展。

  汇率政策的放松空间似乎也不大。在外界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下,央行可能要考虑的是对汇率政策的进一步市场化改革,比如放大人民币对美元的交易区间。这将导致央行对汇率政策的干预变小。出口的减速也会引起资本外流,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小,甚至可能贬值。这种市场的力量也会促使货币政策的宽松。

  因此,市场预期的实现,应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为起点,一旦实现,未来市场利率很可能进一步下降,最终以经济增速反弹为终点。从金融危机期间经验来看,整体下滑至上升周期将超过两个季度。以此为例,本轮市场利率下调可能在明年5月份左右出现拐点。

  作者为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