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海瑞为官十八年买了一套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9 11:45 来源: 济南时报

  海瑞的买房历程

  李开周

  崇祯十三年,北京市正阳门大街居民傅尚志卖房,一座小型四合院,两间南房,两间北房,一间厢房,卖价只有33两。也就是说,即使在首都北京,花上几十两银子,就能买上一套四合院。

  几十两银子一套房,这房款并不难挣,万历年间,北京劳务市场上,普通民工忙活一天,能挣纹银5分,也就是0.05两,如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有活儿干,能挣18两银子,不吃不喝的话,两年工钱就能买一套四合院。您瞧,当时房价可有多便宜!

  可奇怪的是,房价虽然如此之低,明朝那位最著名的清官海瑞还是花了好长时间,费了好大力气,才买上一套房。

  为官十八年,买了一套房

  海瑞28岁考中秀才,34岁考中举人,41岁那年正式进入官场,当了县教育局局长兼县立中学校长(南平教谕),46岁升任县长(淳安知县),52岁调入财政部工作(户部云南司主事),55岁奉命出使南印度(波罗),当年升任信访总局副局长(南京通政司右通政使),57岁那年以监察部副部长的身份做了一省之长(右佥都御使总督粮储巡抚应天十府),一年以后,申请辞职,提前退了休,去老家海南买房定居。

  从41岁做教育局局长开始算,到58岁那年离开省长岗位,不多不少,海瑞刚好做了18年官。办理完退休手续,海瑞花了120两银子,在海南老家买下第一套也是唯一一套房子。

  买不起房的四条原因

  问题是,为什么海瑞要在为官18年后才买房呢?他不是作秀,是一直买不起。

  之所以买不起,原因有四条:

  一、明朝工资低。

  譬如海瑞当县长时,理论上每年可以领到相当于90石米的工资,实际上由于“折色”的缘故,每年只能领到相当于54石米的工资。当时大米每两石才折合白银一两,54石米只能折合27两银子。比起唐朝中晚期和两宋时期县官动辄几百贯上千贯的年薪来,明朝县官的合法收入实在低得可怜。

  年薪27两,比其他朝代的县官年薪低,比同时代农民工的收入当然高多了。再说那时候房价非常低,几十两银子就能买上四合院,海瑞不吃不喝攒两年工资,买房还是不成问题的。可海瑞不可能不吃不喝,他得花钱。不光他一个人花钱,一大家子十几口人都得花钱。

  二、家里开销大。

  海瑞是清官,不贪财,不过似乎挺好色。目前看来,他一生至少结过三次婚,纳过两回妾。您知道,娶妻得有聘礼,纳妾得有身价银,按照嘉靖年间风俗,结一回婚怎么着也得花个几百两银子,纳妾开支少一些,但几十两银子怕是少不掉的。假设海瑞娶妻纳妾都俭省着来,每次娶妻开销不超过300两银子,每次纳妾开销不超过50两银子,那么他老人家一生当中进6次洞房,总共造掉的积蓄也得在千两左右,够他买一大堆房子了。

  三、全家花他一个人的钱。

  海瑞做官之后,家庭人口一直都维持在10口以上。譬如55岁时在南京做官的时候,在任上跟着他一块儿过日子的,有他的老母亲,有他的妻子王氏,有王氏生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有第一任妻子许氏生的两个女儿,有他纳的妾韩氏,还有服侍这一大家子吃喝拉撒的丫鬟仆人至少四位。您算算总共多少人?这十几口人是没有进项的,全靠海瑞一个人养着,经济负担当然很重。

  有人说,古代都是大家庭,或三世同堂或四世同堂,一个大家族住一块儿,几百口人的都有,海瑞一家才十几口,人不多嘛。请您明鉴,大族同居也就在隋唐以前昙花一现,进入宋元明清四代,大宗早已解体,大族早已七零八落,除了极个别复古守旧而且拥有极强号召力的遗老(例如范仲淹)有可能实现宗族共居的传统理想,把几百口人集结到一块儿过日子,其他绝大多数家庭,无论士农工商,都是过不了两代就“别籍异财”。您看明朝江南居民的人口统计,无论洪武年间、弘治年间还是万历年间,一户人家平均也就五口人而已,跟现代农村的家庭结构差不多。海瑞家里十几口人,已经是当时的大家庭了。

  四、海瑞不贪,没有灰色收入。

  这一条最重要。明朝官员当中,比海瑞妻妾多的,比海瑞开销大的,比比皆是,但最后闹得像海瑞那样穷到买不起房的,整个明朝恐怕也就海瑞一个。是其他官员工资高吗?当然不是。他们贪,海瑞不贪,如此而已。

  清官的遗产和贪官的积蓄

  说海瑞不贪,事例太多,这里只说说他的遗产。据梁云龙描述,海瑞去世之后,其生前挚友王用汲为他料理后事,找到的遗产只有白银十几两、衣服两三件,凑一块儿不到20两银子,连埋葬费都不够,要不是王用汲组织大伙捐款,海瑞可真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跟海瑞同时代的那些贪官,手头的积蓄可就惊人了。严嵩和严世蕃父子是巨贪,其动产市值将近18亿元,在江西一省还拥有6600多间房产。包括那个著名的改革家、继严嵩和徐阶之后做内阁首辅的张居正,积累的财产之多也能把人吓一大跟头。据说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查抄他的家产,搜出黄金2426两,白银107790两,另有黄金器皿617套、黄金首饰746件、白银器皿986套、白银首饰31件,还有犀角、玳瑁、水晶、象牙、琥珀、珊瑚、珍珠、玛瑙等等珠宝器物183件,这些财产总市值大约几十万两!抄家的官员还给张居正在北京的豪宅估了价,“居正在京住房,值价一万零六百七十两。”当时一两银子的购买力至少相当于现在800元,所以张居正的房子至少值800万元,放到房价暴涨的今天,也算得上是豪宅。

  严嵩和张居正的乌纱帽当然比海瑞大,工资当然比海瑞高,可要说这些惊人的动产和不动产都是他们的合法收入,是通过“省吃俭用攒来的”或者“投资炒房赚来的”,恐怕他们自己都不会信。

  工资不够花,稿费来养家

  海瑞是清官,这一条货真价实,无可挑剔。不过在工资之外,海瑞也有其他收入。

  江西龙南县县令吴诚去世,其子孙请海瑞写墓志铭,海瑞写了几千字。浙江参政林宏宇的母亲去世,请海瑞写墓志铭,海瑞也写了几千字。广州禺山书院讲师梁端懿去世后很多年,地方官重修其坟墓,当时海瑞在浙江淳安当县长,官职虽小,名气很大,人们远赴淳安请海瑞为梁端懿写墓志铭,海瑞也欣然答应,写了几千字。

  古人很看重声名,一个人死了,没条件立传作铭则已,只要有条件,必然请人写行状、做史传、刻墓铭,以求生平事迹得以记录流传。请的人,文采当然是越出众越好,名气当然是越响亮越好。很多时候,一个默默无闻的死者,会因为一篇出色的墓志铭而扬名天下,死者的子孙也会因为这篇墓志铭而世代增光。因为这个缘故,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元明清,墓志铭文体一直长盛不衰,写墓志铭的人也因而得到丰厚的报酬。像李清照的公爹赵挺之,做大官之前就曾经靠写墓志铭补贴家用,通常写一篇墓志铭,能换一大车财物。唐朝时墓志铭稿费标准更高,白居易给好友元稹写墓志铭,元稹的家人出手就送上稿费六七十万贯。唐文宗时,撰写墓志铭一度成了长安文人的一个职业,同行之间还存在激烈竞争,每有大官去世,其门前必定挤满争写墓铭的家伙,吵吵嚷嚷跟赶集似的,为了及时获取情报,他们还在棺材铺注了册(“录名于凶肆”),一有人去世,棺材铺就赶紧通知他们,以便早先一步抢到墓志铭的撰写权,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后来的撰稿人加入作协、编剧加入影协一样。而真正有名气的写家,不需要跟人抢破头争活儿,唐朝的白居易,宋朝的范仲淹,明朝的海瑞,他们都是真正有名气的写家,用不着上门毛遂自荐,都是死者家属上门找他们,他们还未必愿意去写。

  明朝墓志铭稿费标准如何,我手头缺乏具体数据,不过我知道元朝画家赵子昂曾经转托一位名家为某太监的父亲写墓志铭,开出的稿费是5000两,数目相当可观。元明相去不远,海瑞洋洋洒洒写一篇几千言的墓志铭,所得稿费或许没有5000两那么多,但50两总该有吧?丧家再小气,付给的稿费也顶得上他当县长时一年的工资了。

  明朝末年,浙江宁波有一名士叫叶谦,以办私学为生,学费收入不足以养家糊口,“则稍为人应诗文之请以润笔”,靠稿费收入来补贴家用。他走的实际上是海瑞的路子:工资不够花,稿费来养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