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淄博公司涨三成工资仍难招到技术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9 13:07 来源: 齐鲁晚报

  订单少,用工荒半数生产线停了 淄博这家公司涨三成工资,仍难招到技术工

  文/片 本报记者 桑海波 马绍栋

  订单减少、工人难招、原材料价格上涨,今年的制造企业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多种不利因素的挤压。作为对技术工需求较大的企业,本报记者蹲点的淄博这家门业公司对用工荒的感受分外明显;而用工荒和订单荒的反常叠加让企业的日子更加难过。

  开工量不足一半

  11月26日一早,穿过浓雾,记者驱车从沂源县城经过半个多小时颠簸,赶到了这个深藏于山区腹地的小乡镇,这家门业公司位于一处半山腰。

  车间里,投资千万元的生产线并没有运转,只有十几个工人忙碌着。企业的副总经理王天明(化名)告诉记者,受房地产市场调控影响,今年市场比去年有所萎缩,订单量下降、用工不足,企业年产15万套门的生产线,现在开工量还不足一半。

  车间一角,一台车床上电火花四溅,两位戴墨镜、穿着严实的工人,正手持焊枪焊接门框。“做门这个行业需要大量的技术工,可是现在招一个有经验的工人太难了。”老王边走边对记者感叹。

  “从去年至今,企业的用工成本陡然上升。”他说,现在一个技术工人的月薪在2000-3000元,相比去年上涨了30%左右,在乡镇上,一个普通工人2009年时的工资还在1000元以下,如今少了1500元根本没有人来干这活。记者注意到,车间里,不少岗位上的工人年龄都比较大,其中不少还是女性。

  为留住人,购班车接送员工

  更愁人的是,涨钱也招不到人。放眼四周的林果地,当地一位镇干部对记者说,这里是林果之乡,镇上的劳动力多种植果树,如果企业给出的工资不高的话,很难对他们形成吸引力。老王说,每到果树丰收的季节,很多工人回家忙采摘,更是难以招工。有时候突然来了订单,因为工人不够,公司也不敢贸然接活。

  “年轻人都往城里跑,谁愿意到乡镇上来打工”。车间里,记者与一位老师傅闲谈,他说20岁出头的年轻人,更愿意跑到城里打工,那里的物质条件、文化生活要更好一些,城乡差距是明摆着的。

  为了留住人,公司也是想尽办法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蹲点时,记者在厂区内看到一辆崭新的大巴车,王天明说,“公司在资金紧张状况下,出资购了一部大巴车,方便接送员工上下班”。此外,公司还给所有员工缴纳了五险一金,每人每月就得700多元。

  部分利润被成本上涨吞噬了

  “除了用工,融资也是个问题,由于得不到银行的有效支持,企业的流动资金不足,碰上一些大订单,我们不得不忍痛放弃。”谈到融资困境,老王咽了一口浓茶、深有感触地说。为了寻贷,企业也想了不少办法,也曾求助过民间借贷。

  随着融资成本、工人工资、原材料成本相继上涨,每套门的纯利由50元下降到30元,原有的部分利润被成本上涨吞噬了。老王介绍,企业有时候只赚取微利,或者是维持员工工资、设备损耗。“市场不景气、行业竞争,价格很难提上去,我们只能降低生产成本、压缩管理成本,近期公司的后勤部门就进行了减员。”

  这种情况下,企业想加快发展比较困难了。今年,公司原本计划新上防火门项目,技术不成问题,却被资金、场地、用工等限制了。王天明说,“目前来看,企业只能稳步发展,我们一方面积极推广产品;另一方面努力寻求合作伙伴。”

  (尊重蹲点企业要求,企业匿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