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三千人金星笔厂变百人小作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0 07:08 来源: 北京晨报
李大叔向记者展示一枝纪念钢笔,如今它的市价已到万元。李大叔向记者展示一枝纪念钢笔,如今它的市价已到万元。

  “最鼎盛的时候,这个厂不下3000人,年产钢笔数量肯定是上千万枝。现在,那边负责生产的可能还有大概100个工人,主要靠订单,一年能有个几十万枝吧。”朝阳门南小街金星制笔厂的门市商店,售货员介绍说。如今,这里销售的笔,除了极少量的各种“纪念品”外,大多是多年前的老存货了。

  繁华之地藏笔厂门市店

  朝阳门南小街路边,离金宝街仅几百米,一块寸土寸金的地方,却有着这么一家面积约有百平方米的商店,用周围居民们的话说,“平时真看不见几个进去买东西的。”路旁绿化带的柏树,几乎完全遮住了它的门脸。走到绿化带里面,才能找到夹在其他商铺中间三尺宽的玻璃店门。这就是金星钢笔厂的门市商店。这家商店开业于约两年前,隶属于北京金星钢笔厂。

  “现在都用电脑啦,用钢笔的人少多喽。”走进笔店,售货员李大叔走上前来。“你们先自己看看,有啥想要的跟我说。”入口处墙上,贴着金星钢笔厂的历史荣耀,包括曾经获得国家工业各种奖等。一旁的货架上,摆着日本首相田中角荣送给周恩来总理的两枝钢笔,当年周总理将这两枝外国高级钢笔转送给了笔厂。而柜台里的东西,则是格外亲切——12色水彩笔,金鱼牌,上面画着一架喷气式战斗机。这种水彩笔,北京的80后,有几个人没用过呢?

  柜台销售大多往年存货

  粗粗算来,柜台里摆放着至少也有几十种笔,“这个你肯定知道吧?”李大叔拿起一枝“大金星”也就是“金星28”型钢笔,“当年谁有一根它,真是很奢侈了。”

  “现在不比过去啦,能用电脑都用电脑了,换芯的水笔也很方便,能保留着用钢笔习惯的人还能有多少啊。”李大叔拿出几枝笔摩挲着,“销量嘛,真是很不好说,有一次关门前突然来了几个风尘仆仆的人,好像都是钢笔爱好者,买走不少东西呢。也有时候,一天也进不来几个人。可这老产品确实是有人喜欢,这就让我们很高兴了。”

  “生产”大多是存货再加工

  “现在还能买到正品的金星钢笔吗?”类似的问题,在“中国钢笔论坛”能找到不少。“大金星”、“金星103”等经典笔型,都是这些爱好者们讨论的重点。谁若是给自己的老金星拍张图片传到论坛上,那引来的“口水”,比起其他各类玩乐论坛都不少。

  说起柜台里的钢笔,李大叔说这些都是多年前的存货,“早年不管你卖得出去卖不出去,生产出来的就在库房堆着,前几年,还能看见大卡车整箱整箱往外拉。各种老笔现在剩得越来越少了,大概总共还有几千支吧。”

  李大叔说,金星创建于1932年,1952年由上海迁到北京,以前各分厂的工人加一块能有3000人,“你看南小街这边,以前几栋楼都是我们的,我就是四分厂的。”1995年工厂外迁到五环外,这里保留了一个门市部。

  “现在生产线上大约有100个工人。这些日常的钢笔很少生产了,只是在有订单的时候才有生产。”曾经年产上千万枝钢笔的名厂,如今产量每年算起来也就是数十万枝。虽然规模不大,却也不是等闲之辈。“主要都是各种单位、机关、会议来订做——有订单我们才做呢。”

  不过,据经理介绍,目前所谓的“生产”,大多时候也是用存货进行定做加工,比如按照要求烫上纪念字样等。而回龙观正有1700平方米的厂房在建设中,“到明年的四五月份,就能恢复生产了。”

  晨报记者 张十月/文

  王颖/摄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