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阵痛考验我国服装业:减量或是2012首要任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30 07:48 来源: 国际金融报本报特约作者 傅光云 发自厦门
从2011年10月开始,一方面商场销售量压力让服装企业难承受,另一方面同行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中国服装市场形势突然巨变,许多服装企业的销售陷入停滞,库存激增。龙年如何消化库存,成为服装企业不得不面临的严峻考验。
目前,国际经济局面依然混沌,作为全球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中国服装行业难以置身事外。今年中国服装行业的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对外贸易的受阻,势必引起连锁反应,由此将引发国内服装市场更加深远的影响。首先,服装出口企业出口转内销的冲动将得到加强,这将对原有的市场格局带来新的冲击。其次,全球经济二次衰退的预期,将进一步加剧欧美市场的持续低迷,欧美服装大牌在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寻求出路的愿望也将空前激烈。2011年,ZARA、HM、优衣库等众多国际品牌进入中国二三线市场力度空前,而这种态势,或许将在2012年得到加强。可以预计,未来的3-5年,国际品牌与国内品牌在二三线市场的交锋激烈程度,前所未有。
虽然国内的经济形势看起来比欧美市场要乐观许多。政府也在各种场合表示,今年资金要向实业界倾斜,这对资金链趋紧的实业界来说,似乎是一种积极信号。然而,目前依然高达4%以上的通货膨胀率说明,今年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并不会彻底转向,而透过此种微调,或许说明我们的整体经济正承受难以承担的转型之痛。
这意味着,2012年,中国服装企业的融资前景并无实质性改善,而随着民众对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民营服装企业从银行获得融资的难度甚至有增加的可能。证券市场的低迷,同样令许多服装企业“很受伤”。虽然2011年服装企业有强大的上市融资冲动,大量的国内服装品牌企业谋求在境内外上市,但情况并不乐观。有调查称,2011年中国服装行业的IPO通过率仅50%左右。显然,如何应对投资者的质疑,同样将困扰着计划上市的服装企业。
另外,值得警惕的是,国内通货膨胀的阴影未来一段里间,仍将如影随形,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与此同时,服装企业的成本上涨压力同样巨大,这将严峻考验服装企业的盈利能力。
2012年,对许多国内服装企业来说,财务谨慎原则可能会是比较好的选择。出于对市场的担忧,国内服装企业会在渠道扩张、产品开发等各方面更加慎重,加强成本控制以度过困难期。
减量或许是服装企业2012的首要任务之一。由于通货膨胀的压力,民众的消费能力受到抑制,再加上市场前景不明朗,中国服装企业的明智之举,或许就是紧跟市场变化,不断创新产品适应新的细分市场,并紧紧控制好库存水平。
当然,消化库存的另一比较好的方式应该是加速终端店面的扩张。开大店战略似乎是目前的服装企业比较流行的趋势,但在中国目前的市场上,大店能否真正带来盈利,还是一个比较纠结的问题。虽然大店能带动大量的销售,但它同样会是巨大库存的隐患,当下的服装企业对门店扩张需更谨慎。
当然,对一些拥有融资渠道,有较强资金实力的服装企业,可以通过收购、战略合作等多种途径,整合与公司业务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条,从中获得更大的价值增值机会,也可以通过融资,在区域目标市场快速扩张终端数量,从而拉大或接近与竞争对手的距离。
虽然许多服装业人士表示,综合欧美市场发展经验,结合国内发展实际,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服装业依然会处于较高增速的发展阶段,然而,如何度过这个或许比想象中还要寒冷的经济冬天,才是许多中国服装企业当前最迫切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