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经济观察:第三次IT创业潮涌动中关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1 09:06 来源: 中国网

  新华网北京2月1日电(记者任峰 张舵)在全球IT产业新旧交替之际,继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两次创业潮之后,第三次IT创业潮正在中关村涌动。

  如果不是身临其境,你很难感知咖啡馆已经在北京中关村被赋予了一种新的意义——IT创业。一边是韵味悠长的西式饮品,一边是最新的移动互联网产业话题,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物交织在一起,传递出中国硅谷的时代脉搏。

  2011年,3Wcoffee、车库咖啡、BetaCafe三家以创业为主题的咖啡馆相继出现在北京中关村。尽管名字不同,装饰风格迥异,但这些咖啡馆有一个共同特点:为创业者服务。

  它们不仅是咖啡馆,更是创业者的聚集地。这里不仅可以充当创业者起步的办公场所,而且推出全天创业套餐等低门槛消费,周末还有免费讲座。

  “每天差不多有十几个团队入驻。一个人、一台电脑、一支笔、几张纸、一坐一天,这就是很多创业者的工作状态。”车库咖啡创始人之一苏菂说。

  实际上,苏菂本人也是一名创业者,在见证其他创业者成长的同时,苏菂也亲身体味着创业的“山穷水尽”与“柳暗花明”。

  “创办车库咖啡的头两个月确实非常迷茫,直到美国一位著名天使投资人对我说,很看好我的模式,在硅谷也有不少这样的咖啡馆,我这才坚定了信心。”目前,仅靠咖啡简餐一项收入,车库咖啡已经基本能维持正常运营。

  类似的故事也在3Wcoffee与BetaCafe发生。三家咖啡馆都在北京中关村西区的第三极大厦附近。由李开复创办的创新工场就坐落于此,2011年,专门投资移动互联网初创公司的创新工场刚搬到第三极大厦时间不长,又打算寻找新的办公地点了。

  “我们是冬天这栋大楼里唯一不用安装室内空调的公司,因为创业团队蜂拥而至,1700平方米的空间已经显得拥挤,人体加电脑的热量足够供暖了。”创新工场创始人之一王肇辉笑着说。

  国际数据公司(IDC)大中华区总裁郭昕指出,全球IT业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关键期,以苹果公司为代表的软硬一体化发展模式成为一种变革力量,任何一家固守传统游戏规则的企业都将难有立足之地,与此同时,新机遇也会不断出现。

  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毫不掩饰自己对移动互联网的信心。他说,创业者正面临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是简单的上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延伸,而是对其颠覆性的改变,它会在下一个十年引导创业并创造奇迹。

  对此,26岁的博看文思创始人张悦深有感触。在他看来,方兴未艾的移动互联网领域是一片蓝海,尤其是苹果推出的APP应用商店以及其他系统应用平台,给中国创业者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正是通过给APP应用商店、安卓等移动互联网平台培养软件开发人员,张悦的博看文思得以崭露头角。

  这家同样坐落于第三极大厦附近的公司成立两年来,已经培养出1000名移动互联网软件工程师,仍然供不应求。

  张悦的成功,折射出当前移动互联网创业潮光明前景的另一面:找钱容易,找人难。常驻车库咖啡的周伯通(开发微博(http://weibo.com)招聘业务)团队负责人周正宇感慨地说:“我们甚至不知道人在哪里,需要对技术了解,对创新痴迷,打破框框的人。”

  和美国的硅谷相似,创新创业是中关村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伴随着全球计算机革命浪潮,以柳传志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工作者从科研院所走出来,自筹资金创办公司,探索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新途径。联想等一批知名计算机企业成为中关村第一波IT弄潮儿。

  上世纪90年代末,顺应从太平洋西岸席卷而来的互联网浪潮,新浪、搜狐、百度等互联网公司迅速从中关村崛起,李彦宏、张朝阳等人成为IT创业的成功典范。

  如今,又一个十年过去了,创业大旗传递到了咖啡馆和创新工场中的年轻人。问起创业的动力,很多人都说最初的动因并不是为了钱,而是心中一直有的一种很简单的冲动,觉得有些事可以变得更好。

  张悦说:“现在很多年轻人内心有很多想法,为了梦想可以放弃稳定的生活。这可能是他们与前辈的不同。虽然成功的创业者可能只有一小部分,但创业意味着不断磨炼心智、自我突破,这样的人生很精彩,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来源:新华网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