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短期内降准可能性减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2 02:20 来源: 证券时报网证券时报记者 贾壮
无论是在货币政策的紧缩周期还是宽松周期,重要节日都是央行宣布货币政策变动的窗口,因此不少分析人士预测,央行可能在春节期间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但这些预测都落空了,央行至今按兵不动。
其实央行只是没有调低存款准备金率,在放松流动性方面,央行在此期间动作频频。随着国内外实体经济逐渐显现回暖迹象,再加上流动性的阶段性改善,央行短期内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减小。
从春节前开始,央行就有意识地放松流动性,所使用的工具是逆回购。春节前最后一周,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两次进行逆回购操作,总规模达3520亿元。另外,为缓解大行的资金压力,央行还启动了定向逆回购操作,具体规模未对外公布,但从货币市场利率变化情况可知,央行的“放水”行动有效缓解了资金紧张情况。
更大规模的“放水”来自于国库存款的减少。据央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政府去年12月末在央行的国库存款余额较上月减少了1.14万亿元,以每次50个基点的幅度计算,这一规模相当于下调了三次存款准备金率,对流动性紧张的缓解作用非常明显。
政府在央行的国库存款变化是影响流动性的重要因素,其作用机理是,当存款余额降低时,财政存款资金将进入银行体系,增加流动性规模,反之则会减少市场当中的流动性。央行会根据国库存款数额变化,适当调整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频率。由于短期内从国库存款中释放的流动性较多,央行放缓调低存款准备金率步伐在情理之中。
还有一个影响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因素是外汇占款,从去年10月份开始,受到人民币贬值预期影响,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开始出现负增长,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2月份,外汇占款减少为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提供了空间。不过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变化与央行外汇资产变化的差额却显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持汇意愿从去年11月份开始增强,而海外无本金交割远期(NDF)市场的交易情况也说明人民币汇率重拾升值走势。在此背景之下,不能排除今年1月份外汇再度流入的可能。
随着流动性的持续改善,实体经济不断呈现回暖迹象,最新的证据是官方采购经理指数(PMI)数据的连续回升。1月份,PMI数据延续了上个月的反弹,高于市场的预期。PMI数据的回升,说明之前采取的一系列宽松政策产生了明显效果,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可能“硬着陆”的预期可能过于悲观。
国外经济也传来了好消息。美国去年四季度经济增速回升,是2010年三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时就业数据的表现也好于预期,这些都是经济复苏的积极信号。欧元区1月份综合PMI初值为50.4,创出了5个月的新高。鉴于欧美经济对中国出口影响较大,这两个经济体回暖有助于保证中国的出口增速。
货币政策周期由紧缩向宽松过渡期间,极容易出现放松过度问题,2008年曾有过深刻教训。今年是各地政府换届首年,本身就蕴藏着比较大的投资冲动,若总量政策过度放松,负面作用可能会比较明显,央行理应在改善流动性的工具选择方面多费些思量。
需要指出的是,防止经济增速快速下滑仍是当前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刚刚召开的国务院全体会议明确提出,要“抓紧布局、有序推进新的国家重点项目,保持投资稳定增长”。货币政策方面,需要保持一定的宽松力度以支持实体经济,所以总量放松的方向不会改变。若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不足以保证流动性的充裕,央行仍有必要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