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成并购良机 中企频频重磅出击欧洲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3 02:26 来源: 东方早报据新华社上海2月12日电 新年伊始,中国企业发起一连串重磅海外收购:山东重工3.74亿欧元获得全球豪华游艇巨头意大利法拉帝集团75%的控股权;三一重工3.24亿欧元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广西柳工斥资3.35亿元人民币收购波兰企业HSW的工程机械事业部;国家电网以3.87亿欧元收购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25%的股份……
知名的品牌、先进的技术以及核心的资产,一系列炫目的收购案例,似乎预示着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
欧债危机成并购良机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宋泓认为,这与欧债危机的爆发有一定关系。欧债危机让国际市场流动性捉襟见肘,不少海外企业处于低估值阶段,从投资角度来看,是难得的并购好时期。
我国政府部门也表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继续加大对欧洲的投资。因为欧洲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帮助欧洲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从援欧的方式看,除了购买优质国债,收购欧洲企业资产也是重要一部分。”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认为。
宋泓指出,考虑到中国制造业正在面临转型升级压力,收购资产的意义更为彰显。
比如山东重工对法拉帝的收购,瞄准的就是中国船舶工业的一大软肋。造船业观察人士王旸说,中国船厂能建造世界最大吨位的散货船,也能建造技术含量最高的液化天然气船。但是,生产不了大型邮轮和豪华游艇,因为这两者需要很好的舒适性和极高的内饰标准。对法拉帝的收购有助于中国游艇产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收购领域多元化
如果仔细观察近期以来的一连串交易案,可以发现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正在发生三大变化。
在投资理念上,从新建向并购转变。王志乐指出,根据其调查,在发达国家,传统产业往往产能过剩,如果中国企业还去当地建类似的新厂,容易与当地企业发生冲突。就如中联重科总裁詹纯新所说,中国企业往往会成为当地企业的“天敌”。
中国航油一位前高管也表示,鉴于目前全球资本市场处于低谷,各类企业价值容易被低估,并购的优势已十分明显。如果此时还热衷于新建投资,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
在收购领域上,开始多元化。由传统的以资源能源为主,向技术、品牌和营销渠道铺开。
中国资源能源的缺乏,决定了收购此类项目的重要性。但与此同时,这类收购有较高风险性:一是资源是一国的基础财富,收购面临的政治干扰比较多。二是资源项目多集中于非洲、南美等地,地缘政治变化导致的冲突和不稳定风险不可轻视。
与之相比,对技术、品牌和营销渠道类企业的收购,不但有助于弥补中国制造业的短板,也容易受到海外各方认可。“我接触的很多德国政商人士,愿意把企业出让给中国人。因为在发展实体经济方面,中德两国是相通的。不像有些发达国家,喜欢把企业当作交易品,买来卖去。”王志乐说。
收购方式亦开始转变。值得注意的是,中联重科收购意大利CIFA、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的案例中,都出现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的身影。这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一个进步:PE的参与,是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系市场化行为的有力佐证。这些机构拥有的方案设计、项目调查和国际沟通等专业技能,也有助于提高收购的成功率。
协助中联重科收购意大利CIFA的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就表示,在跨境并购中,PE所起的作用并不仅是资金,对行业、目标市场的认知还有服务能力才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