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激光近视手术设备陈旧 风险争议殃及爱尔眼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2 02:14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虚假广告 设备陈旧 价格大战

  国内激光近视手术市场乱象丛生

  记者 王璐 北京报道

  日前台湾眼科权威蔡瑞芳宣布,为防手术后遗症,他个人将停做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一时引爆社会各界对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安全风险的争议。2月26日,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发表声明回应,称激光矫正手术安全有效。受累于“封刀论”引发的恐慌情绪,爱尔眼科股价震荡,而消费者对手术的需求出现“冷热互现”的局面。同时,随着讨论的深入,设备陈旧、虚假广告等行业乱象逐渐成为新焦点,专家指出规范市场是降低激光矫正手术安全风险的唯一途径。

  手术风险争议殃及爱尔眼科

  在台湾眼科医学界,蔡瑞芳颇具分量,20年前他将还处于试验阶段的“准分子雷射层状角膜成形术”(LASIK)第一次引入台湾。但最近他却表示,因长期观察发现,不少当年接受手术的患者十多年后视力明显下降,分析可能和当年动刀后角膜瓣发炎有关,且手术后易出现眩光、夜间视力减退及眼睛干涩症候群等并发症,所以停开这种手术。

  蔡瑞芳的这一“封刀论”迅速传播,引发了民众对激光视力矫正手术安全性的担忧,媒体和专家对这一手术是否存在后遗症的争议也在升级。日前,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在北京举行座谈会,包括眼科界唯一工程院院士谢立信在内的十多位专业人士发表声明,称激光矫正手术安全有效,其近期和长期并发症很低。即使发生并发症,只要及时治疗,是可控和可治的。

  “近年来全球年均眼部激光手术超过百万例,手术结果绝大部分都是良好的,蔡瑞芳的说法根本没有科学依据。”谢立信表示。

  虽然关于手术安全性的争论尚无定论,但其负面影响却很快显现出来,首先波及的是资本市场。作为国内眼科医学行业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爱尔眼科股价2月15日直接跳空低开1.41%,盘中跌幅一度超过6%。虽然尾盘有所回升,报收22.74元/股,但是较14日的收盘价23.32元/股,跌幅仍有2.49%,惨居两市第一。

  2月16日,虽然爱尔眼科连夜紧急发布公告解释手术安全性,蔡瑞芳也改口称手术安全性不存在问题,但仍未止住股价跌势。当天截至收盘,股价较前一个交易日下跌了1.36%。而且成交量和换手率明显,表明对于遭遇“黑天鹅”的爱尔眼科,重仓持股者对其信心不足,进行了减持操作,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仍有7只基金持有爱尔眼科1501.23万股。其中工银瑞信精选平衡混合基金加仓到1098.47万股,占流通股比例的9.18%。两日内股价的暴跌使得这些基金浮亏超过了1200万元。

  而且根据爱尔眼科2010年年报显示,当年准分子激光手术收入为2.81亿元,占到总收入的43.90%。在2011年,预计公司净利润约16843.37万元-17444.92万元。2月16日,爱尔眼科对外表示,2011年度公司准分子激光手术收入约占营业总收入的1/3。这意味着,可能将有超过一亿元的净利润来源受到影响。

  虽然后期爱尔眼科股价再度止跌回升,但震荡局面仍存,整体走势相对弱于大盘。据记者统计,自2月14日以来的14个交易日中,爱尔眼科拉出了九根阴线,成交量较前一段时间明显放量,换手率下降,延续弱势状态,而且近期有四家基金退出该股。

  不过爱尔眼科2月28日发布的业绩快报中营业利润42.13%的同比增长,还是让分析师以及业内人士对激光近视矫正手术未来的发展依旧看好“目前全球范围内对此项技术没有叫停,而且也没有证据表明手术存在安全问题,所以对爱尔眼科后续的业务影响不会太大,近视手术的需求还是很大。”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向记者表示。

  但记者注意到,这并不是国内第一次关于激光治疗近视手术的大讨论,此前也有关于“近视手术致盲”等传言。因此,从目前来看,手术安全性的争议随时有可能再起。某从事风险投资的人士也表示,安全风险的影响将一直存在,这提示在从事医疗服务类的投资时一定要慎重。

  手术需求“冷热互现”

  从5%的市场份额来看,爱尔眼科遭受的股市震荡只是冰山一角。据中银国际的研报显示,目前,我国能够提供准分子激光矫正手术的医疗服务机构有数百家,预计的全行业手术量增速约为10%-15%。假如消费者对这一手术的需求出现下降,无论对爱尔眼科,还是整个行业都将产生巨大影响。

  记者了解到“封刀”事件发生后,一些本想做激光矫正视力手术的市民开始持观望态度或者干脆放弃手术。“戴眼镜太不方便了,本来准备了很久打算做近视手术,但看到网上的传言后,有点害怕,后来想想为了安全还是再看看吧。”河北的李小姐称。

  甘肃的王小姐则是在专程到上海检查后选择了放弃。因为根据检查结果,她近视度数高,而且眼角膜薄、瞳孔大,这样在眼角膜厚度安全的范围内,近视无法去除,而且还容易出现夜间视力减退和炫光的症状。考虑到这些风险,她还是打了退堂鼓。

  这种需求遇冷的情况从医院的就诊量上可以得到印证。陕西某眼科医院眼科医生刘女士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来初诊的病人有明显减少,较之以前,现在患者在咨询的过程中对手术并发症的关心程度增加。

  “这次的事件对绝大多数医生是有影响的,手术量有所下降。但我的手术预约都排到一个月以后了,所以没什么影响。”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屈光专科主任周跃华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在北京市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也看到,与上述医院不同“封刀”寒潮并未阻止需求市场的火热。虽然是目前准分子激光矫正近视的淡季,但前来初诊的病人还是很多,治疗室里也一直在进行手术。

  据工作人员介绍,9点之前所有的门诊号就已经挂完了,专家门诊更是难挂,而且手术的预约已经排到了一周以后。“每天的手术量不定,一般在30个左右,和往常差不多,暂时看不出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今年大四,刚考完研正好有时间就做了。戴眼镜不好看,也不方便,尤其是冬天眼镜特容易蒙一层雾,虽然这段时间网上在质疑激光手术的不安全,但我觉得这种几率比较小,前期检查挺严格的,后期注意维护的话应该没什么问题。”刚做完手术的高同学告诉记者。

  高同学的母亲也表示,看到报纸上的消息是有一些担心,但对同仁医院的牌子比较放心,而且选择的是最先进的飞秒激光,应该比较安全,多花点钱也无所谓。

  记者发现,不少初诊的病人在当前验光检查合格后,就立马预约了手术,北京市的陈女士就是其中一个。当问及有没有看到报道,担不担心以后出问题时,陈女士回答说“钱都交了,肯定要做。周围有人做的都挺好,现在技术也先进了,再说不能做的话医生也不会强求你做,所以没什么担心的。”

  而大医院投资激光矫正手术的热情也未受到影响“激光近视矫正手术是很好的项目,我们医院正好位于大学城,有着很大的医疗市场,现在是受场地限制,未来一两年肯定要开展。”中日友好医院眼科副主任金明说。

  规范行业乱象减少安全风险

  激光近视矫正手术之所以广受关注,是因其背后存在一个值得深挖的巨大市场。据统计,我国4.3亿近视患者的治疗矫正市场空间在1000亿元以上。而手术治疗的话,标准LASIK在一线城市平均价位为7000-8000元,二线及地市级城市平均价位为6000-7000元,飞秒激光的平均价位则达到9000-10000元左右。保守假设仅有1%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这一细分市场也达到260亿元以上。

  “从爱尔眼科的毛利率达到71.31%上就可以看出来激光手术的利润巨大。”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说。在巨大的利润吸引下,各路资本竞相进入这一市场,虚假广告、陈旧设备、价格大战等市场乱象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这些都为医疗安全留下了隐患。

  记者发现,有些广告宣传中飞秒激光手术的花销为4000元甚至3000元,而这个价格在业内医生看来是“不靠谱”的。周跃华算了一笔账,最好的LASIK手术机械要600万元一台,按最佳使用期限折合下来每次手术应该摊到500元左右,再加上一次性刀片等辅助材料消耗、医院运转等费用,每只眼睛一次手术的成本不可能低于2000元。

  郭凡礼告诉记者,目前开展的医疗机构很多,但技术参差不齐。“有的医院为了经济效益,放宽了手术适应证;有的医生没有上岗证却开展手术;有些为低价吸引病人,重复使用一次性耗材;还有的使用二手设备进行手术,这些都使得手术的安全性和精准性大打折扣,甚至导致医疗事故。”

  这些问题,周跃华早就在2006年的全国屈光手术高峰论坛上就反映过。他告诉记者,虽然国家对设备质量和从业人员的资质有相关规定,但在管理上的不规范使得一些机构和人员钻了空子。在他看来“规范”是降低风险的唯一路径。“不管是医生从业规定、设备使用规定、手术操作规定,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国家应建立设备强制报废制度,对设备使用规定年限,超过年限就必须强制淘汰,如不这样,手术的安全性无法保障。

  而这方面也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卫生部去年8月发布《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质量控制》(简称《质量控制》)的法规,规定从2012年2月开始,医院实施LASIK等手术都应遵守卫生部颁布的卫生行业标准。其中对手术的绝对禁忌症、相对禁忌症、手术医师的资质及设备的使用年限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激光机最多只能用10年,手术医师、操作人员均需有上岗证。

  “这些标准颁布,对国内激光近视手术市场的长远发展是一大利好,但实际效果如何,还得看国家的监管力度和落实程度。”上述风险投资人士表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