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仍具长期可持续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前途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4 15:19 来源: 新华08网

  新华08网北京3月14日电 (记者王建华 倪元锦 赵颖 凌军辉)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顺利完成各项议程闭幕一天后,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批准政府工作报告以及通过了其它会议文件后也于14日落下了帷幕。

  在这个“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和党的领导层换届的重要年份,中国召开的全国两会也被赋予了指标性的典型意义。

  中国仍然具备充足的条件和理由,拥有长期的、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姿态和光明前途。

  对此持怀疑论者或悲观论者定将落入又一个杞人忧天的空穴。20多年来,关于“中国经济将崩溃”的唱衰者屡言不中。

  无疑,保持未来长期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将推动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是中国继续崛起和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必要基础。

  中国政府将预期年度增长目标从最近连续坚持7年之久的8%下调至7.5%,标志着当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将从今年起相对放缓脚步,超过或接近两位数的年度实际增长率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不复出现。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的30余年“中国经济腾飞”,令其年均增长率约达10%。

  “这是高瞻远瞩的英明之举。战略意图是为顺利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留出宝贵空间,以实现未来20年甚至30年较长时期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社会和经济学家蔡昉说。

  “不能等到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彻底失去动能时再作调整和改变。中国政府对此是非常清醒的。”他说。

  尽管有人预计今年的中国经济实际增长率会达到8.5%左右,创下最近10年来的最低纪录,但这仍然是处于艰难曲折复苏进程中的世界经济的一朵“奇葩”而为全球所羡慕。

  更重要的是,今后中国经济增长将稳定在长期潜在增长率区间,而不是一味追求更高。国际主流观点认为,2010━2020年的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为7.5%━8.5%;2020年━2030年为6.5%━7.5%。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标准,年均增长率超过8%即被视为“超高增长类型”;超过3%即被视为“高增长类型”。

  为什么中国还将稳定保持较高的长期经济增长?

  中国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国际资本和自然资本这五大资本,除了自然资本,均仍在加速积累,总资本与GDP之比超过了100%。这形成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雄厚支撑。其中,中国没有发生西方国家正在经历的那样的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的机会。

  当前正处中期的中国工业化进程仍在加速并将持续较长时期。中国虽然已于201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国,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雄心亦使其产业升级需求规模和潜力全球最大。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已居世界第一,申请的国际专利数量预计2015年前后超越美国,中国的“人才红利”将持续快速展现。

  中国的城镇化率正在持续提升,去年历史性地超过了50%大关,未来仍有20个百分点的上升空间。据测算,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基础设施投资就要增加10万元,加上公共服务投资及消费的释放增长,数额更加巨大。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持续快速推进,中国的“人口红利”将继续延续而不会在短时期内消失。据测算,如果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就还将释放出至少1亿以上的劳动力资源,它将支撑未来技术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巨大发展需求。

  中国的信息化正在加速普及,已经是并将继续扩容世界最大的信息技术消费市场、生产制造基地,而且还将成为全球的研发中心之一。信息化也被视为未来较长时期的世界经济增长点,它蕴藏着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

  另外,中国已经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继已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后,还将在未来四五年内相继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和进口国。

  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在转向消费主导型的经济体。居民消费率在连续下滑11年之后,已于2011年止跌,并回升了约2个百分点,这堪称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即使达到国际中等水平以上,中国也还有20-25个百分点的居民消费率提升空间,而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4.7万亿元以上的消费额。

  当然,和平、发展、合作的世界时代潮流,也将继续为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永不停歇的改革将继续为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释放制度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表示,显然,支持中国经济未来长期可持续稳定增长的动力是多元的,特别是内生动力正在持续增强。

  然而,东南亚及拉美一批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转型教训表明,长期的经济增长潜力并不一定必然持续转化为经济增长事实。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说,中国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模式优势,将使中国巨大的长期经济增长潜力持续稳定地兑现,而不会重蹈失败的国际覆辙。

  中国的集中效率优势、政治组织优势、制度创新优势、文化包容优势等四大治理模式优势,创造了中国经济已延续30多年的超高速增长“世界奇迹”。

  中国最大的创新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政权具有高度稳定性,国家政策具有明显连续性。党的决策——人民的愿望和力量——国家意志——政府决策——法律体系支撑,“中国的共识”是能够迅速凝聚达成的,最大程度减少纷争与内耗,从而保证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兼具前瞻性和科学性,并细化为一系列政策在多届政府一以贯之,避免了短期机会主义。

  “兼顾各方面利益诉求,同时把人民的关切与国家的目标有机结合,是中国经济未来保持长期可持续稳定发展的一大法宝。相信,今后较长时期内,它们仍会继续书写人类史上的‘经济神话’。”蔡昉代表说。

  历史证明,稳定是中国崛起和复兴的必要条件。

  中国经济虽然开始进入相对放缓趋势,但它肯定仍将长期属于高增长类型,不会消极影响中国社会的整体稳定,不会干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过渡和复兴大业的完成。

  “对于中国来说,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与社会的稳定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互为条件的微妙关系。而未来的较长时期,两者间仍然是‘良性的循环’。”蔡继明委员说。

  中国未来保持长期可持续经济稳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意即中国同时追求的是实现“稳定的增长”、“平衡的增长”、“公平的增长”,发展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保障和改善民生还已被中国执政党和政府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结合点。

  今年,中央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二以上将直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比上年增长近20%,地方财政支出也将大幅向此倾斜,人民群众的社会福利水平将继续大幅提高。

  当前,中国三大差距中的两个已经出现了向好趋势。中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继续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也于去年发生了积极变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85年以来首次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中国政府对收入分配加强了针对性的改革部署,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力争尽快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目标,扭转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增加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

  中国政府还表示要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治腐败分子,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中国政府完全有能力实现得到民众广泛认同、支持、期盼的短期和长期目标。”郑新立委员说。(完)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