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学者支招调结构 政府角色转换很关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9 15:14 来源: 证券时报网证券时报记者 贾壮
经济结构调整是“十二五”规划的核心内容,同时这也是个世界性的问题。去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政府推动结构调整不遗余力,所取得的效果却褒贬不一。昨日,前来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的各国专家、学者和官员就此问题向中国政府建言献策,在他们看来,推进结构调整不能仅靠政府。
经济增长制约因素增加
经济结构调整是个老问题,现在之所以成为紧迫任务,是因为制约经济较快速度增长的瓶颈性因素越来越多。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出席论坛时表示,过去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优势有所弱化,中国经济面临的约束性因素在增强。
他认为,首先是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弱化,中国的人口红利在减少,老龄人口占比不断提高。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在减少,需要负担的老龄人口在增加,不可能不对中国经济的未来产生影响。其次是我国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突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背后是对能源资源的强大消耗,和世界相比,我国人均占有资源量是少的,能源消耗是大的。”
当然,制约因素增多并不一定意味着中国经济失去了增长的动力,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鹤看来,中国经济增长将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平稳过渡。他说,中国能够成功,还在于高度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成功遵循了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规律,包括界定和保护相对产权,承认和激励人的物质利益动机,推动公平竞争和所有制多元化等。
调结构效果几何
过去一年,中国政府推动结构调整不遗余力,所取得的效果如何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家吴敬琏表示,过去一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投入很多,成本很高。“一年来看说得过去,但从五年来看,我很担心。”
他说,要衡量“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做得怎么样,一个标准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进展如何;一个是作为经济转型的动力,改革方面有哪些进展?以上两者是“十二五”规划中最重要的内容。“十二五”开局之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投入太多,成本太高,用这样一个方式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不可持续的。吴敬琏表示,其原因是体制性障碍还没有消除,有利于创新的体制还没有建立起来。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指出,结构调整在实际执行中碰到很大的困难,效果并不明显。中国提出结构调整是16年前的事,“十二五”规划又再次把其作为核心内容,可见结构调整之难。
钱颖一指出,结构调整难,不仅是投资、消费、出口比例的调整,背后一定有深层次的原因。中国的结构调整,必须推进深层次的体制改革,必须调整政府与居民、企业和市场的关系,这个任务不完成的话,结构调整是非常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