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海南候鸟型经济矛盾渐显 游客表示挤烦了宰怕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2 10:32 来源: 法制周末

   到海南去过冬,已成为一种时尚。但这种"候鸟型"旅游发展模式,一方面促进了海南的旅游发展,另一方面却让准备不足的海南状况频频

    ◎由于游客数量过多,垃圾也数倍于往日,旅游区附近的公共道路也变成了临时停车场

    ◎"挤烦了,等累了,宰怕了"这三句话,恐怕真的道出了短期"候鸟"们的心声

    ◎长居于海南的"候鸟"老人们,以"小圈子"的模式实现了与本地社会的和谐相处

  法治周末特约记者 魏 骅

  到海南去过冬,已成为一种时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意识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冬季前往海南岛避寒。无论是5至7天的短暂逗留还是1个月至半年的长居,这部分人都成了名副其实的“候鸟”。

  据海南省旅游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海南省接待游客突破3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达300多亿元。然而,在数字背后,不仅要看到这一由国家和时代促成的美好机遇,更要关注随之而来的压力和巨大挑战。

  2012年春节发生的三亚市宰客事件,将海南的旅游业问题推到了舆论风口浪尖,连续多天位列各大门户网站和微博(http://weibo.com)热门话题排行的第一位。这不仅暴露出了“候鸟型”旅游发展模式的不足与缺陷,更从国际声誉上制约了海南岛的发展。

  来自长三角、珠三角的上千万年轻“候鸟”及近50万常态化迁徙的“候鸟老人群体”,对于一个人口不足900万、正积极打造国际旅游岛的南国海岛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那么“候鸟人群”现在的生活环境与状态如何?他们对在海南过冬是否满意?他们的去与留将如何影响海南本地经济以及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发展?“候鸟式”旅游发展模式应该坚持还是摒弃?

  环境与现状:海南难揽“国际瓷器活”?

  “你从一斤鱼卖4000元的地方回来?”这一句反讽的歇后语,已经成为春节在海南过冬的“候鸟”们返乡后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歇后语的背后,暗含更多的是人们对海南旅游业现状的担忧与疑虑。如果深究这一忧虑不难发现,其原因正是由于海南冬季旅游市场的极大潜力与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之间的巨大落差造成的。

  自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起,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步入正轨。作为全国唯一一个热带省份,海南冬季温暖湿润的气候,加之得天独厚的阳光、沙滩,源源不断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然而,随着游客的成倍增多,公共服务水平、物资流转的管理等诸多方面开始暴露出显著问题。

  “春节时候人多,垃圾箱都没有人收,家中经常飘进恶臭味,而且市区里一下子来了很多外地车,车子停的哪里都是,出行十分不方便。”已经连续三年在海南过冬的张艳霞说。

  记者在海口市和三亚市的主要旅游景点和酒店聚集区看到,由于游客数量过多,垃圾也数倍于往日,许多远离景区的垃圾箱和中转站都早已过度饱和。

  此外,由于停车位不足,旅游区附近的公共道路也变成了临时停车场,在三亚市鹿回头、天涯海角以及南海观音等旅游景区,旅游车辆更是直接占用了两至三条机动车道路,导致现场的交通秩序极为混乱,为当地公共交通带来了极大不便。

  “微5路公交车平时跑一圈只需要1个小时,而现在都1个小时了,我还连一半路都没有走完,现在的出租车也都很怕去旅游点拉客,大多停得远远的。”微5路公交车司机介绍说。

  记者就此电话采访了三亚市交通管理部门,交管局负责人表示虽然在春节期间加强了警力在旅游区和市中心进行交通疏导,并且开放了一些预留停车场,但每日庞大的客流量,还是令他们始料未及。鉴于拥堵情况经常得不到缓解,他们才不得不将许多城区道路临时开辟为停车场。

  据交通队负责交通量统计的张警官介绍,多数景区偌大的停车场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没有什么车,只有春节期间的两至三周才会出现如此超饱和状态,交通队已经和景区交涉并协调过很多次,最后考虑到成本等原因,只能维持现状。

  这样的拥堵与停车难问题不仅成了外地自驾游旅客的一份担忧,更成了本地居民的一块心病。三亚市本地居民张春海说:“每年冬天,都是本地居民最头疼的日子,不是我们不希望外地游客来享受海南的美丽风光,世界各地的游客不仅能带来各自的文化,而且也能拉动本地经济,可是每年春节本地人都只能呆在家里不敢出门也不是办法啊。”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三亚市区的主要购物和休闲中心的停车场中,近9成均是悬挂外地牌照的车辆,外地车辆无疑已将本地公共资源“霸占”殆尽。

  海南省社科联主席詹长智指出,这种拥挤式旅游,不仅对本地资源造成了极大破坏,而且畸形的发展也制约了海南发展,不但没有使旅游文化实现融合与发展,反而制造了许多麻烦、问题和矛盾。

  此外,在冬季,医疗与公共卫生资源也成为了“高价稀有资源”。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海南省整体医疗水平较低,而在冬季旅游爆棚的三亚市,全市只有三亚市人民医院、农垦三亚医院、解放军425医院、三亚市中医院等几家中型医疗机构,不仅医院规模小、床位数偏少,而且医疗水平、药品种类、血浆供应情况都不容乐观,这使得看病难在“候鸟”集中的冬季成为一个大问题。

  在美国攻读旅游规划与管理博士学位的张天凯介绍,通过他对海南本土旅游模式的研究发现,这种由于短期“候鸟”造成的“挤冬”,不同于夏威夷、普吉岛等常态性国际旅游岛,以黄金三亚为旗帜的海南国际旅游岛虽然声势已与普吉岛、夏威夷并驾齐驱,众多五星级酒店也已纷纷落户三亚海滨,但是,五星级酒店的落户并不能代表旅游实力。

  张天凯指出,从整体水平来看,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配备,海南都与其他国际旅游岛有相当大的差距,旅游接待能力的伸缩性与应变能力也十分不足。因此,海南的国际化之路应该以“提升自身为主,宣传为辅”,有了像样的金刚钻,再去揽国际化的瓷器活,不应当本末倒置,对本地资源、经济和文化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与浪费。

  短期候鸟:“挤烦了,等累了,宰怕了”

  相较于长居海南的“候鸟老人群体”和本地居民,短期“候鸟”可能是最不幸的一批人了,因为他们“挤着来,挤着玩,挤着去”,丝毫没有享受到海南海滨宁静的美,在大多数短期“候鸟”的眼中,海南永远人满为患。

  来自辽宁省的王丽梅说,她们一家人在三亚市租住了一居室,已是第三年来三亚过春节了,本想一家人远离工作烦恼,度过一个安静祥和的春节,可不曾想到,闹心的事情一件件地发生。

  春节前去超市,因为人太多,实在怕挤,于是决定除夕再去备置年货。可除夕那天早早来到超市,却发现居然连面粉和油等日常用品都买不到。“当时我都呆住了,偌大个超市,很多货架上都是空空的。除夕夜我们只能吃速冻饺子,而楼下的小超市,一袋原价20元左右的水饺居然卖到了50元,我们真的很无奈,真的挤烦了。”王丽梅说。

  而由“挤”应运而生的“等”更令短期“候鸟”们烦心。租住在三亚市郊的张怀清一家对于“等”就深有体会。张先生说:“除夕夜那天,家里停电了,全家人足足在漆黑的房间里坐等了五个小时。这些天等车、等交费、等进门,现在连电都让我们等,我们等的太辛苦了。”

  记者了解到,由于用电压力突然提升,三亚市在除夕夜当晚部分地区出现了停电的情况。对此,供电抢修部门负责人回应说,由于三亚许多房屋的空置率很高,有些小区甚至空置达70%至90%,所以平时会减少部分地区的输电以避免浪费,而除夕夜集中用电就形成了巨大的用电缺口,而且很多供电设施由于长期闲置,也容易发生故障。

  除了被挤、被等之外,许多人也已被“宰怕了”。记者在三亚市采访时了解到,春节期间,顾客或多或少都遇到了菜贩缺斤短两和被酒店加倍载客的情况。

  来自河南的刘乐乐说,她去菜市场买菜,因不熟悉菜价,花了将近80元买了一只小鸡,而平时的价格仅为二三十元。

  相较刘女士,第二次来海南的王冠男损失就更大了。王先生说:“原先给酒店交了定金,口头约定好与去年同期的房价持平,可当我们到酒店后,酒店却要求多收500元的‘服务附加费’,我们坚决不同意就被告知没有房间,而且还说我们违约不退定金,我们到物价局等部门投诉,一周过去了,还在等答复。”

  记者随后采访了和王先生一同前来的几位旅客,他们都对酒店明目张胆的载客表示愤慨,同时也觉得在三亚消费需要处处小心,每天都担心被骗、被宰。

  “挤烦了,等累了,宰怕了”这三句话,恐怕真的道出了短期“候鸟”们的心声。但与此同时,“候鸟”的到来也一定程度给当地居民带来了烦恼。

  “十年前,一些东北游客来三亚过年,喜欢早上五六点起床扭秧歌、唱红歌,起初觉得很新鲜,还去听听、看看,可时间久了,随着秧歌队的人员和声势愈发壮大,越来越扰民了,不仅早上排练,晚上还有露天演出,老人和孩子都很难睡个安稳觉。”家住三亚湾的本地居民张潮波老人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增进市民文化交流,三亚市政府将三亚湾附近许多海滨广场都规划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每当夜幕降临后,游人们载歌载舞、热闹非凡。但有些广场与居民区的直线距离仅有100余米,喧闹的音乐确实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本地居民的正常活动与休息。

  在外来“候鸟”与本地矛盾日渐凸显的今天,有关部门在接受投诉、抱怨的同时,理应拿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是应当限制进省车辆还是应加快资金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应当出台强硬限价令还是加快第三产业的公平发展以平稳物价?是通过限制人流来缓解资源紧张还是拓展物流渠道,加强物流效率?

  太多的问题需要政府尽快思考,如果这些矛盾持续存在,留住短期“候鸟人群”将难上加难,三亚以及海南也将成为“一次性旅游地”,这与国际旅游岛的发展目标是极不相符的。

  詹长智建议说,在目前这个关键发展节点上,海南应从人文关怀、软实力提升着手,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因此,政府目前的首要任务应当是缓解本地与岛外的文化与民间矛盾,而不是继续扩大征地建酒店饭店。

  詹长智在调研走访中发现,在三亚市、五指山市等地区,双方的抱怨与摩擦已经非常显著,如果政府不及早重视并加以干预,势必将产生更大的矛盾与隔阂,甚至是不必要的冲突与伤害。

  银发候鸟:长居推崇“小圈子”生活

  与短期“候鸟”不同,长居于海南的“银发候鸟”们与当地文化契合的程度更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每年3至5月居住于此的“候鸟”老人们,以“小圈子”的模式实现了与本地社会的和谐相处。

  “海南的生活很舒适,我们热爱这个海岛。”这是海口市万绿园老年舞操团几十位“候鸟”老人对海南生活的一致评价。在三亚的采访中,记者遇到的“候鸟”有太多的烦心、无奈与不悦,那么是什么让这些年过花甲的老人们这么热爱这个海岛呢?

  “我们有自己的小圈子,尽量不去打扰别人,但我们也非常乐意去帮助邻居,还有身边的朋友。”已经76岁高龄的杨秀芝老人说,“平时早上起来,很多老朋友聚在一起做老年操,中午有时聚在一起吃饭,饭后我们还会搭伴出去玩玩。”

  当被问及来海南过冬的体会时,正在健身的几位老人同时竖起大拇指,连声说:“这里好!这里好!”来自湖南的张顺英老人说,在家乡时因为冬季空气干燥,夜里睡眠质量很差,自从来了海口,皮肤每天都很滋润,睡觉特别踏实。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来琼过冬的老人大多是为了避免呼吸系统疾病的困扰。

  这些老人有的为了避寒,有的为了躲避疾病的困扰,有的为了自己的小圈子,他们有着不同的阅历、不同擅长的领域,记者在采访中曾遇到有过丰功伟业的建筑师、诲人不倦的大学教授以及擅长农耕的生产队长。这些人每年都有几个月从全国各地聚到海南,安安静静地住在这里,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然而,记者也留意到,这样的“不接触、少接触”其实也是出于一种无奈。如果海南能够通过软性平台和方法打破这种“被迫的不接触”状态,真正地为这些老人服务,让他们与本地文化相融合、相交流,那么这些银发的“候鸟”老人们也许会体会到这海岛上更有意义的幸福,而不仅是小圈子带给他们的安全感。

  但并非每位老人都适合来海南过冬。海南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医师介绍,海南湿润温和的气候,对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是十分有益的,但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一般性疾病并没有特别功效,基于本地较高的物价水平和生活习惯,并非每位老人都适合来海南过冬。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