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一管理者辞职后痛批老东家把客户当傻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5 14:12 来源: 新闻晚报王兴栋 国际周刊专稿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华尔街的公众形象一直不佳,投资银行更成为贪婪的代名词。为此,美国还爆发了“占领华尔街”运动。尽管批评声不断,但华尔街的文化似乎没有多大改变。上周三,华尔街首屈一指的投资银行高盛公司有一名管理人员辞职,此人递交辞呈的方式有点特别:选择在《纽约时报》发表评论文章揭老东家的老底,强烈抨击高盛将自身利益放在客户利益之上,把客户当傻瓜。实际上,这并非高盛一家所独有。这名管理人员所披露的一切只是冰山一角。
有毒文化:内部开会将客户称为“白痴”
上周三,高盛公司一位驻伦敦的管理人员在《纽约时报》发表评论文章宣布辞职,这名管理人员名叫格雷格·史密斯。他写道,之所以辞职,是因为他认为该公司的文化已经变为将利润置于客户利益之上。据史密斯自己介绍,他是高盛执行董事,同时担任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美股衍生品业务负责人。他说,高盛管理人员毫不掩饰地讨论怎样榨取客户。据他在文中介绍,他们有时候在内部把客户叫做“白痴”。他还表示,大家如此冷酷无情地谈论怎样从客户身上榨取钱财,让自己感到恶心。
在那篇评论文章里,史密斯将他眼中的文化转变完全归咎于高盛的最高领导层。史密斯写道,当有人撰写有关高盛的历史书籍时,这些书可能会显示,现任首席执行官布兰克梵和总裁加里·科恩要对这种转变负有很大的领导责任,甚至是他们推动了这种贪婪而有毒文化的盛行。史密斯还认为,公司职业道德的堕落是其长期生存能力面临的最严重威胁。一个金钱至上而失去职业操守的公司不可能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也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得到客户的认可。
高盛反击:抨击老东家或因奖金太少
对于一名辞职雇员的重炮批评,高盛马上予以一一反驳。高盛在一份内部备忘录中说,虽然史密斯的头衔相当于副总裁,看起来位高权重,但高盛另外还有一万两千名员工也是这个级别。不管是不是在贬低史密斯,不过这似乎也在印证一个事实,那就是投资银行存在有虚高头衔的问题。很多投资银行所谓的董事总经理、高级客户经理遍地都是,设计这样的职位是为了方便在与客户洽谈业务时得到对方的重视。而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史密斯负责的衍生品业务部门实际上只有他这一位员工。
至于所谓的 “有毒文化”,高盛一名发言人表示不能认同史密斯的说法,也不认为史密斯的这些观点反映了高盛管理层经营公司的方式。这位发言人坚持认为,高盛的文化是只有客户成功了,公司才算成功,这才是高盛行为准则的核心。布兰克梵和科恩在公司的内部备忘录中也回应了这篇文章。他们表示,“我们对此人做出的论断感到失望,这样的论断不能反映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文化或是高盛绝大多数员工对本公司以及公司为客户所做工作的看法。 ”而就在这起事件发生的前一天,高盛刚刚聘用了一位新的公关专家领导其公关团队,由曾担任白宫新闻发言人的杰克·西沃特领衔,此人还曾是美国现任财政部长盖特纳的助手。
一些管理人员还抱怨史密斯在公开抨击公司之前其实并没有向上级反映他所认为的问题。一些人甚至暗示,史密斯这么做或许是因为奖金较少而心生怨气。就在史密斯离职前不久,公司刚刚发放了2011年的奖金。高盛说,许多员工的分红格外少。
引发热议:有网友支持也有人嘲笑
实际上,公众和媒体机构对于华尔街和华尔街王冠上的明珠高盛公司的抨击并不新鲜。大约两年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曾指控高盛销售的一些金融产品涉嫌欺诈。证交会的指控材料包括来自高盛员工法布里斯·图尔的电子邮件,他自封为“伟大的法布”,吹嘘自己是唯一可以理解他所创造的 “怪物”(金融交易产品)的人。高盛后来花了5.5亿美元与证交会达成和解。几乎是与此同时,《滚石》杂志在一篇文章中将高盛比作是“一只盘绕在人脸上的巨大吸血乌贼,无情地将其吸血触角伸向任何带有金钱气息的角落”。
尽管如此,史密斯的文章还是引发各界的热议,他的那篇文章在《纽约时报》网站上被点击几百万次,而且还在社交网站上被广泛转发。一些网友对史密斯的行为赞扬有加,希望更多人能效仿他揭开华尔街金融巨头的内幕。也有人认为,史密斯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他们指出,史密斯的职位根本就没有听起来的那么高。一些人甚至嘲笑他在评论文章中提到自己乒乓球比赛获奖的往事。有人在一条微博(http://weibo.com)信息中写道,炫耀自己得了铜牌?乒乓球比赛?不会吧?
对于投资银行的这种行为,法律专家认为任何监管或者调查都很难取得成效。因为,什么样的投资是好的投资,什么样的投资是不好的投资很难界定,不能把投资亏钱完全归咎于银行。高盛所要做的仅仅是证明自己推荐给客户的投资是合适的即可,而适合的定义很宽泛。
转向背后:金融业规模超出合理水平
银行家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以前的一些著名银行家都坚守着传统的职业操守,将信用视作生命,把客户利益放在自身利益之前,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但到了今天,不仅一些投资银行为自身利益而将客户的利益弃之不顾,投资银行内部还时常出现所谓的流氓交易员,这些人甚至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将银行的利益置于风险之中。去年九月,瑞士银行一名交易员因为进行未授权交易而致使银行巨亏超过20亿美元。其实,流氓交易员的行为和高盛的所谓做法从本质上讲是一样的,都是将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顾别人的利益。
分析人士认为,在人心不古的背后是整个行业的变化,金融业在整个经济中的作用在过去十年间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自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金融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和比重一直处于上升状态,而在这其中的大多数时间里,这种变化是合理的。因为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化以及消费信贷业务的增长,金融业规模的扩大也势在必行。但是在此之后,问题似乎开始出现了。纽约大学经济学家托马斯·费利蓬所作的研究表明,在2000年前后,金融中介成本 (即金融机构所收取的服务费)开始出现上涨,到2010年前,这一成本已涨至14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出现应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这种情况令人感到奇怪。同时,房地产市场泡沫形成,信贷市场也超出了经济所需的规模。将以上两个因素合并考虑,便会发现金融业规模对于经济来说已经过大。金融行业相对于实体经济规模过大显然会加剧其竞争,要维持过大的规模和高利润水平,金融公司只好想尽办法来搞钱,欺诈客户自然难免。
令人不安的是,目前美国的金融业规模仍旧过大。 2010年,金融业占美国GDP的比重为8.5%。在费利蓬看来,金融业占GDP的比重需要进一步下降至7%-7.5%才算合理。因此,尽管有诸如“占领华尔街”这样的抗议运动,但投资银行的文化并没有改变。“要说华尔街仍很贪婪傲慢就如同要说天空仍然是蓝的一样,”美国伊利诺伊州投资委员执行主席威廉·阿特伍德说。而要根本改变这些,恐怕只有等到金融业的规模回归合理之后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