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高油价成各国难题 英国油罐司机因加不起油罢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3 10:42 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
邱炯/插画邱炯/插画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王昀加 王帆 饶博 乔继红 姜鲁榕 李志平 发自罗马、里约热内卢、法兰克福、纽约、伦敦、科威特城

  “毕竟寒冷的大清早,迎着锥心刺骨、无孔不入的寒风骑行,实在令人难以舒心。”说归说,无论天气多冷,家住罗马北郊的罗伯特仍然坚持骑摩托车在瑟瑟寒风中穿行,赶往约30公里外位于市中心的办公室。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不断上涨的油价促使他不得不紧紧握住摩托车把,渐渐远离方向盘,罗伯特撇了撇嘴,“去年初意大利油价还只有1.5欧元(1欧元约合8.27元人民币),现在就超过1.9欧元了!”

  高油价也让美国人直呼吃不消。“真要命!我每天不得不多工作至少4个小时,才能抵消汽油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才能养活得起老婆孩子。”美国芝加哥的一位出租车司机这样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据《华盛顿邮报》和ABC新闻频道4月9日公布的一项最新民调结果,美国超过六成受访者认为高油价导致家庭开支吃紧,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已经出现严重的家庭经济困难。

  英国甚至出现了颇有讽刺意味的事件:英国油罐车司机天天到处送油,如今竟落魄到加不起油的地步,于是这些油罐车司机便开始计划罢工。为防治罢工导致“断油”,一些政府官员“鼓励”市民囤积汽油,导致许多加油站被迫关门。这对英国政府而言,真可谓“火上加油”。

  虽然国际油价近期震荡下跌,但全球油价依然处于高位运行。各国政府虽然紧急采取措施应对,但是仍然让民众心存不满:不仅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支持率下跌,卡梅伦首相的民众支持率也创下执政两年来的新低。

  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行为

  经济学家、市场分析师大卫·罗森伯格预计油价升高会导致家庭开支逐渐减少,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会发生改变。按照专家的说法,汽油价格每加仑超过4美元(1美元约合6.30元人民币),消费行为就会改变。“汽油价格每上涨1美分,就会侵蚀美国家庭收入15亿美元。”

  如今,这种改变已经真实发生了。最近,英国抗议组织接到许多企业、个人的抱怨:“我上班的地方没有公共交通。用油成本增加导致我不得不开车,因此食品开销就得减少。”

  德国出租车司机告诉《国际先驱导报》,物价调查报告显示,德国国内物价去年就出现上涨,尤以食品和日用品为主。英国食品价格也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上涨了25%。专家一致指出,物价上涨将进一步向行业渗透,最终掣肘经济复苏。

  最先受影响的将是零售业。虽然今年一季度,梅西、塔吉特这样的美国百货公司销售业绩并未受太大冲击,但出现大量裁员,数量从2月份的2.9万人一路飙升至3月份的3.4万人。

  同时,消费者信心也开始下降。美国财长盖特纳公开表示,经济持续复苏仍然受高失业率、住房市场疲弱、家庭财产缩水及高油价威胁,企业和消费者信心十分脆弱。

  此外,高油价也让政府相当头疼,例如美联储如今陷入两难境地。油价高涨,粮价也疯狂上涨,国内通胀压力逐渐凸显,对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有很大需求。如果美联储推出QE3,势必推低美元,加剧油价涨势和通胀压力,如果不推出,经济复苏就可能脱轨,就业增长也可能难以为继。汇丰银行警告说,当前的高油价可能成为另一个“希腊”,是不能承受之重,足以将美国经济再次拖下水。

  高油价让发达国家一片焦虑,发展中国家也一筹莫展。美国咨询公司AIRINC今年1月份在全球35个国家进行了一次成品油价格调查,巴西汽油零售价直追各发达国家。圣保罗街头的加油站中,普通汽油零售价比邻国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高出四成,比纽约高七成,和东京、巴黎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在街头走访中发现,遍布里约热内卢全城各地的加油站从早到晚大多门可罗雀,成本因素的制约又让各家加油站很难打起价格战。大多数人选择购买小排量汽车,买车后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

  “高油价”几乎成了全球的公敌,英国、意大利、印尼等地都爆发了不满油价过高的罢工和示威游行,导致严重交通拥堵或者大面积交通瘫痪,超市和商店的进货渠道受到严重干扰,食品一时成为紧俏物资。

  地缘政治是主因,内因则不尽相同

  专家普遍认为,如今油价高企,基于两个因素。

  首先世界经济出现好转迹象,对石油需求将不断增加。其次就是地缘政治影响,西方国家与伊朗关系日趋紧张,西方国家便加大对伊朗的制裁力度,而伊朗一再宣称将以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作为反击手段,使石油消费国对未来石油供应产生疑问。

  对此,科威特经济学家认为,石油供需矛盾、天气变暖、石油市场投机等都不是油价大幅度攀升的主要原因,西方国家与伊朗的矛盾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双方关系不缓和,油价就会继续上涨,而一旦美国和以色列对伊朗动武,国际油价有可能攀升到每桶250美元。

  当然,任何国家油价上涨都受到国内外两方面因素影响,相对于较为单一的国外因素,各国国内助推油价的因素也不尽相同。

  英国目前是欧盟最大的原油生产国,但该国北海油田被认为是“成年”油田,现处于衰竭期,石油产量持续下降。数据显示,去年英国石油产量跌幅超过17%,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该部门预计英国石油产量还将继续走低。

  在意大利,国内燃油税和消费税上调则成为该国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为避免意大利在欧债危机中轰然倒下,政府推出一系列财政紧缩政策,增税就成为不可避免的重要措施。数据显示,从去年3月开始,意大利的汽油燃油税从564欧元/吨的水平一路增加到704欧元。此外,意大利于去年9月将增值税率从20%上调至21%,这一调整对油价上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于油价未来的走势,国际投行纷纷表示仍将看涨。他们认为,油价走势取决于伊朗问题的发展、美国经济的复苏速度、欧洲债务危机是否向西班牙蔓延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摩根大通银行预计,今年布伦特油价将涨至135美元/桶,高盛预期为127.50美元/桶。美银美林证券则认为,在接下来的5年,布伦特油价将达到200美元/桶。

  最新的一份民调显示,美国民众认为,随着夏季驾车高峰期的来临,汽油价格将进一步上涨,其中25%的受访者将高油价归罪于石油行业本身,20%责怪华尔街的投机行为,14%认为奥巴马政府该为此负责,9%则怪罪国会。

  各国政府的难题

  由于高油价的国内压力,美国共和党议员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多次攻击奥巴马政府的能源政策。为此,奥巴马多次为自己的能源政策辩解,并相继做出多个决定:上个月底,奥巴马同意加快本国石油的开采速度,并把建设库欣到墨西哥湾的输油管道列为政府首要任务之一,本月初,美国内政部宣布将采用自动审核系统以加快陆地开采石油的审批速度。

  同时,美国正在与英、法等国商讨释放战略石油储备一事,韩国和日本也可能加入该计划。专家预计,西方国家很有可能在6月底之前释放战略石油储备,因为欧洲将从7月1日起对伊朗实施石油进口禁令。摩根士丹利预计,一旦西方国家释放石油战略储备,国际油价将在最初两天内下跌8%,油价下跌必定有助于汽油价格回落。

  但也有分析人士猜测,关于释放战略石油储备的消息很可能只是烟雾弹,目的在于改变投资者心理预期,逆转油价一味上涨的局面。所以,释放战略石油储备更多是影响心理层面,一旦释放,其作用只是短期,随着时间推移,上涨趋势或不可逆转。

  高油价改变了很多政府的政策制定进程。英国将上调燃油税的计划从1月份推迟到了8月份,还取消了原工党关于每年在通胀率基础上再提高1便士的燃油税的方案。

  油价上涨还令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货币政策制定者感到不安。英格兰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几日宣布,决定将其主导利率继续保持在0.5%的历史最低水平,显示出央行对通胀压力的担忧。

  巴西将今年控制通胀的目标定在4.5%,鉴于眼下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实施,业内认为这个目标将很难实现。目前市场分析人士已经基本达成共识——联邦政府层面再次靠减税以平抑油价已经不太可行,尤其因为今年是巴西的议会和地方政府选举年。

  面对高企的油价,德国政府开始在反垄断上下功夫。反垄断局指责德国五大石油公司,涉嫌操纵价格和不正当竞争,并称已经对其展开调查。德国经济部长正在计划扩大反垄断局的职权,确保价格透明。如今,德国政府正在考虑采取措施,禁止石油公司利用假期人们出行导致的加油高峰随意哄抬价格。

  不过,所有的努力,似乎都只能看作是高油价下的权宜之计。解决高油价的根本之道,还在于地缘政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