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侃如:建议广东给高新技术产业更多优惠政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3 10:40 来源: 南方日报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被誉为继费正清、鲍大可之后美国当代卓有成就的中国问题专家,现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资深研究员。1998年8月至2000年10月,他曾担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
李侃如在密歇根大学执教近30年,讲授中国政治课程,学生分布在美国政界、学界和商界。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他广泛地研究中国及亚洲事务,目前已出版包括:《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克服中美在气候变化合作中的障碍》等20余部关于中国研究的著述。
昨日,李侃如在“华盛顿智囊驻地”——布鲁金斯学会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他虽然已经十余年没到访过广东,但通过中美关系走势分析了广东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并对广东未来城市发展建言颇多。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谢梦 发自美国华盛顿
已出版20多本专著
李侃如在读研究生时开始研究中国,目前已写了二十几本关于中国研究的书。他最新的学术作品《治理中国》2010年在中国出版,是根据2004年在美国出版的版本翻译过来的。
南方日报:我听说您第一次到中国是在1976年,那一年在中国人的记忆中非常特殊。当时的中国给您留下的怎样的印象?您为什么选择中国作为长期研究的课题?
李侃如:1976年夏天我第一次去中国大陆地区,此前我在中国香港住了一年。当时的中国是个很特殊的国家,人民的革命情绪高昂,经济比较落后。当时我就对这个社会主义大国萌发了研究兴趣。
我本来的研究兴趣在于苏联,读高中时我学习了俄语,本科时我的专业是“苏联研究”,后来到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觉得中国也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挺有研究价值的,就从研究苏联转向了研究中国,一直研究到现在。
目前,我已经写了二十几本关于中国研究的书。最新的学术作品《治理中国》2010年在中国出版,是根据2004年在美国出版的版本翻译过来的。
两国需建立长期互信
中美建交30年来,两国在发展双边关系方面其实是很成功的,相互了解是增多了,但未建立长期互信是两国外交唯一的遗憾。
南方日报:您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中美两国间“战略互疑”的概念,并指出这种“战略互疑”在2012年或有继续膨胀的可能。而不久前,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时提出,希望通过此行来增进中美的“战略互信”。对此您怎么看?
李侃如:我非常认同习近平副主席的看法。因为他不仅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还将此视为中美两国之间的重要议题。我的看法是中美两国在发展双边关系方面其实是很成功的:两国间每年都有超过16次的双边对话,双边经济互相依存,我们都很了解对方在重大问题上的立场,两国的高层领导互相之间也很熟悉,处理双边事务的能力日益增强——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很成熟的双边关系。
回首过去30年,中美两国的外交关系唯一的遗憾在于没有建立起长期的互信。美国其实是更倾向于一种双赢局面的。一个更加富强和积极的中国能带来很多好处。我们常说,“我们乐于看到中国的崛起,我们乐于看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如果中美两国对对方的长远意愿方面缺乏信任,将会带来很大的麻烦。至于我们该做些什么,我认为,邓小平、尼克松和吉米·卡特他们认为该做的,大部分都已经做到了。
比如,有很多的美国公司在中国进行投资,中国也开始在美国投资——不仅仅是购买美国的国债,还有并购美国的公司、在美国开办公司等等。我们正在探讨订立双边投资协定,确定一些清晰而重要的规则来规范中美之间的双向投资行为。这种探讨可能是长期的,但是,探讨本身就能够起到减少不确定性并缓和矛盾。
珠三角的优势吸引美企
如今在中国投资的机遇良多,美国也在中国投资中获利。希望广东能继续挖掘新的吸引力并保持长久以来建立的投资优势。
南方日报:近年来,中美两国贸易摩擦逐渐增多。而广东省的外贸进出口规模多年来位居全国第一,贸易摩擦及美国对企业设置的壁垒对广东是不利的,您如何看待中美两国在贸易关系上的平衡?
李侃如:相对贸易摩擦美国更看重中国的投资环境。
2000年以前,亚洲这些国家的贸易伙伴主要是美国。事实上,2000年以前,这些国家跟美国进行贸易时,都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美国是逆差的情况。而过去的十年中,这些国家开始在中国投资,利用中国的设备,在中国的分支机构来组装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然后再卖到美国。所以,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迅速上升,而美国跟其它国家之间的贸易逆差反而下降了。对于美国来说,这并不碍事。这些国家只是将中国带入了整个价值链中,不会侵犯美国的战略利益。
对于中国,美国较关心的问题是投资环境。确实,如今在中国投资的机遇良多,美国也在中国投资中获利。但是我们希望看到一些改变。例如,中国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仍然不够。中国在这方面的法律是很好的,但是执行情况不理想。建议地方政府要摒弃“中央有政策,地方有对策”这种思想,保证基层的实际执行。美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在于其技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就会大大损害美国公司的利益,削弱了其竞争力。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投资环境中积极的一面。我想,之所以中国现在拥有这么多的机遇,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前沿的珠三角沿海地区,像宝洁都是较早进驻并选择这一区位发展的世界500强美国企业。当然希望广东能继续挖掘新的吸引力并保持长久以来建立的投资优势。
保护知识产权促创新
广东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中的成就,习仲勋功不可没。广东一直被视为中国最有企业家精神和长远眼光省份,应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更多优惠政策。
南方日报: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您如何看待它这30多年以来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的经济转型升级?
李侃如:1976年夏天,我第一次去中国时就到了广东省。但是很遗憾,最近一次到访广东却是十年以前的事了,有些久远。但在我看来,广东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中的成就,习仲勋功不可没。作为广东的老省长,他上世纪80年代访问过美国。这次习近平访美,美方还赠送了当年他父亲访美时的纪念照片。邓小平最初的设想是加强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各国的经济关系,因为这些国家跟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甚至有着家族方面的渊源,其中有很多来自广东的华人。所以,这也就是广东在作为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先行者方面具有的优势,广东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很成功,也一直被视为中国最有企业家精神和长远眼光的一个省份。
虽然我近些年并没去过广东,但我知道这个地区面临的贫富差距,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亟待解决。
现在的情况是,中国大陆很多进城务工人员不再到沿海城市去,他们宁愿到成都、重庆、长沙这些城市,而不是去广州、东莞等地。这对于广东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这一现象使得广东低技术含量的制造业难以维持。以前,广东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高度发达,但这些都是利润率低的行业。一旦这里的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些行业很快就会随着投资转移到其它地方去。你可以在广东造鞋,同样也可以去越南造鞋。我认为广东应当重视的是高新技术领域,深圳的华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广东应该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同时,我觉得广东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以保证进行技术创新的一方能够得到回报。
南方日报:您对广东吸引世界高端人才有什么建议?
李侃如:广东想成为真正现代化地区,必须创造出人们所期待的生活环境。
广东要想吸引投资商和顶尖科学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必须提高其环境质量。比如,广东应该大力提升空气质量、水质量,创造美好的环境,这样才能吸引广东所需的高端人才到来,共同为广东经济更上一层楼而努力。
不过,水质、空气的问题在全中国都有,如果人们对吃的、用的觉得不放心,留住人才就很难。在我看来,人才是世界性的,他们有选择自己到哪儿去的权利,所以,广东要想成为真正现代化的地区,必须创造出现代人所期待的生活环境。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http://weib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