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人齐聚首都淘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6 01:00 来源: 北京商报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电影人都怀揣着自己的计划齐聚首都,共赶这场电影“大集”。来“赶集”的电影企业,遍布整个电影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买方到卖方、从演员到投资商、从院线到发行……凡是与电影相关、对电影产业感兴趣的各界人士都在电影节上寻找到了自己的收获。为此,记者采访了参与本届电影节的各类电影人,透过他们的视野展现这次电影节上的行业新亮点。
1 电影企业
与外国企业合作空间无限放大
如果说云集电影节的明星、大腕是为了给电影节“捧场”、交流更多的经验、心得,那么电影节真正“坐镇”的主角还是众多电影企业。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企业老总们都揣着合作的希望来到电影节上,而他们关心的对象,除了星光璀璨的明星、导演,更多的是电影产业链上有合作机会的其他企业。
据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庞微介绍,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电影洽商、电影嘉年华、电影企业交流风活动都彰显了电影产业全产业链参与的特色,这些活动为国内外电影企业、机构的电影剧本、技术、设备、融资、衍生品、院线影院、影片合拍等搭建了强有力的洽商、交易平台。
从去年开始,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电影洽商环节就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电影交易市场。数据显示,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签约总额就已达到27.94亿元,创下中国电影节历届交易额最高。而今年,预计突破50亿元的交易金额更使前来与会的企业负责人们心情振奋。
记者发现,在电影洽商活动首日,500余家中外著名电影企业、机构就非常活跃,达成合作意向的喜悦之情洋溢在众多正在商谈的企业代表脸上。
西安曲江影视(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贯钊一刚刚参加完第三十六届香港国际电影节,马上就赶到了北京参与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去年参与过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贯钊一原本只是想来电影节上跟老朋友叙叙旧、结识一些新伙伴,让他没想到的是,在电影节首日的洽商活动上,他就和多家外国企业达成了进一步合作的计划。
“此前,在传统意识里,觉得这样的电影节国际化程度并不高,但这次一来到会场,就惊喜地发现,本届电影节非常务实,已经回归到活动的本质了,有真正的交易内容了。”贯钊一兴奋地告诉记者,电影节需要做市场,需要给电影企业提供后台交易的机会,“这次除了碰到很多国外合作过的老朋友之外,还遇到了纳米比亚、韩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很多国家的合作伙伴”。贯钊一告诉记者,在多年的影视从业经验中,根本连纳米比亚影视同行的面都没有见过,这次见面后发现合作希望很大,商谈的情况非常理想。
记者在洽商区发现,很多企业虽然最初是抱着“开眼界”的心态前来,但参与其中后却发现,中国的企业也可以从国外影视作品创作前期就进行资本介入,进行前置合作。贯钊一介绍,他这次带着本企业的《欲望大明宫》等作品来到电影节上,希望找到共同合作的伙伴,但他们却同时发现很多原本并不了解的国外作品非常具有合作价值。“在原来的交易活动中,我们更像一个‘收旧货’的商人,很多国外的影视作品完成很久之后,我们才会发现、了解并展开合作。”贯钊一介绍,这次包括曲江影视以及其他很多企业都会跟国外的团队聊剧本、聊创作,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投入成本还比较低的时候就加入进来,以区域购买或投入股份的形式参与。 部分企业老板告诉记者,他们和国外进行前置合作的作品,有些还有两个月才拍摄完成,有些甚至到2014年才会正式面世。
贯钊一看着众多国外电影企业的资料,有感而发:“外国电影企业非常注重数据的提供,他们会将自己拍摄影片的投资、发行费用以及在本国的票房情况用很清晰的数字报表呈现给我们,以往,国内影视企业在接洽作品合作的时候大多都是凭感觉和模糊的概念,这次我们学习到了国外的商业模式、逻辑和技术、营销办法,在推广产品过程中能找到更多的感觉”。
2 导演
携新片和国内外同道切磋
青年导演杨树鹏这次带着自己4月24日上映的电影《匹夫》和其他主创人员赶赴北京国际电影节红毯仪式前,之前他已经在各地的多场宣传活动之间往返奔波,开幕式结束后又匆匆启程前往上海等地为电影做映后宣传,虽略显疲惫,神态却依然颇具活力。
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红毯上集聚了300多位中外演员、导演,而他们来到此次电影节除了为活动添加“星味”之外,也在暗自观察着同行们的新动向,各自用作品较量着彼此的实力。
“除了前辈导演之外,在本次电影节期间同时看到很多青年导演都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新作品前来,兴奋的同时更倍感压力。”杨树鹏告诉记者,虽然在电影节停留时间不长,但是在跟电影圈的各位新、老朋友聊天时发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导演开始有能力执导“大片”了,3-5年之后,导演很可能就会完成新一批的更新换代。
记者发现,在今年参与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电影剧组中,“新面孔”导演几乎占了绝大多数,虽然卡梅隆、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这样的“名导”依然会前来“镇场”,但部分年轻导演的呼声也有比肩他们的趋势。
不过,杨树鹏也承认,现在的新生代导演还是需要锻炼、“发酵”的。年轻导演大多还经验不足。为了凝聚这股力量,让其更加“给力”,几位导演都提到了“学习”和“理性”。
卡梅隆这样级别的大腕来到这次电影节,这令导演陆川非常兴奋,他告诉记者,虽然从年初开始就一直忙于剪辑自己的新作品《王的盛宴》,几乎都没有观看其他新电影的机会和时间,但是这次看到卡梅隆前来,仍然希望向他学习一些好莱坞商业片的优点。“我们本土的商业片要对抗好莱坞,首先还是要学习他们对各种文化的包容力,学习他们讲故事的能力和电影语言的运用,就算是排除了技术因素,卡梅隆的整个电影语言的运用,都是特别优秀的,特别有细节,特别的精致。”陆川坦言,希望国内的电影界更团结,能一起拿出质量过硬的作品。
“其实,现在中国电影圈中的青年导演多少都会遇到资金、人员的困难,但最大的问题是要‘扛’的住热钱的冲击。”杨树鹏回忆称,他每年都会收到3-5个投资商的邀请,希望他可以针对暑期档拍摄一些爆笑、山寨的喜剧片。他对此非常无奈,“热钱流进电影圈之后就是想让我们拍一些市场上已经模式成熟的片子,但这些片子一旦类型重复、制作雷同是很可怕的,对电影的伤害很大”。
杨树鹏对于这种损伤青年导演创作积极性的做法很是无奈,他表示,这些盲目跟风投入拍摄的电影只能是被当做“垃圾”一样扔掉的烂电影,那些热钱想要的只是一些看上去、听上去可能会赚钱的电影,而不是对电影产业进行长期细致、有效投入来培养不同风貌、更具有品质价值的电影。“为了婉拒那些持有热钱的投资商,我只能说我拍不了这样的电影,我的类型比较狭窄,只能拍男性情谊、能打能杀的片子。”杨树鹏坦言。
3 院线
发现了观众消费新热点
记者采访到全面负责本次电影展映活动的新影联院线董事长刘洪鹏时,61岁的他已经为了展映活动两天两夜没有睡觉了。
“去年只是帮助电影节组委会排片、放映,今年,新影联全权负责了邀请影片、引进、翻译、宣传、排映等13项具体工作。”刘洪鹏说道。
电影节组委会负责人曾向记者介绍,被首都影迷一直津津乐道的“北京展映”活动涉及了全市20家影院,将展映54个国家和地区的260部影片。
实际上,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准备工作在2011年底就已启动,通过多渠道共邀请国内外优秀影片共计900余部,受邀影片来自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认真遴选获准参加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的260部境内外影片,包括今年在奥斯卡、柏林电影节等重大国际电影节展上的获奖影片。
刘洪鹏坦言,通过这次展映活动,新影联的团队受到了非常大的锻炼,遇到了很多困难,更认识到了很多新情况。
刘洪鹏回忆,当时拿到的展映片子中,有一半左右都是以广播电视放映系统的标清、高清、超高清的模式提供的,根本不在我们技术能力范围内。
“当时得知这个情况之后,我们马上请到广播系统的工程师和专家,帮我们解决技术问题,时间非常紧,新影联只能靠团队‘人盯人’的形式,完成自己负责的片子。”刘洪鹏无奈地称,院线就是影院的代表,平时负责的工作就是和片方代表发行方谈影片的排片、放映、分账等问题,这种技术问题完全都没有接触过。
刘洪鹏告诉记者,现在看着被锻炼出来的年轻队伍和自己在放映中发现的观众消费新热点,觉得很有收获。
“令我们没想到的是,来自国内外的艺术片,档次比较高的文艺片、伦理片受到了影迷们的热烈关注。”刘洪鹏称,这些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热闹的“纯商业大片”,平时没有机会同影迷见面,却因为电影节让观众看到了这些经典,会有更长的“留香”时间。
记者走访几家本次电影节期间参与展映文艺片的影院发现,影迷们对于这类影片的热情一点都不亚于其他大片。
“文艺片进影院让影迷确实见识到了它的魅力,观众对于这样影片的接受程度更高,我们也会计划着逐步给予这些影片更多的排片空间和放映时间,给小众影片更多的机会。”刘洪鹏提道。
4 视频网站
让新媒体发出更大声音
在今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记者无时无刻都能发现各家视频网站的身影,这些新加入电影节团队中的伙伴,在电影节中也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记者发现,在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官方网站中,共19家支持媒体和合作媒体,视频网站就占了将近一半的席位。而在开幕式、各大论坛等重要活动的活动现场,也经常能看到各家视频网站醒目的标识。
全权负责爱奇艺网中关于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所有报道和直播的奇艺公司内容部高级总监高瑾告诉记者,爱奇艺网希望能够在本届电影节上代表视频网站发出更大的声音,希望电影行业的各大企业能够意识到视频网站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参与电影节的很多知名导演、演员都和爱奇艺网有过深入的接触和合作,电影《万有引力》的导演赵天宇此前也是我们自制微电影的导演。”
高瑾透露,虽然报道工作非常繁重,爱奇艺网还是抓住机会与参与本届电影节活动的国外电影节主席交流了关于微电影的发展情况。
“每年院线的荧幕数量、电影能够通过审批立项的都非常有限,很多年轻导演、编剧、演员等有才华的青年电影人都被行业淹没了,我们希望通过微电影能为他们创造更多的舞台和展示空间。”高瑾直言,今年是爱奇艺网第一年参与北京国际电影节,他们发现,在电影节上,不仅是电影公司,视频网站也会有机会接触到很多优秀的电影人,更让他们能够体会到微电影独特的镜头和观影感觉。
而56网总裁周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更加希望在电影节上能够为视频网站自制内容吸取更多的经验。周娟人在外地,却非常挂心电影节的活动,关注着电影节各大论坛中电影人对于电影内容发展的讨论。
“这些顶尖的电影人会从用户的角度和市场的角度评估电影作品的价值,很有借鉴意义,视频网站作为渠道,自身也会产生很多自制的内容,这些观点和讨论对我们非常有价值。”周娟坦言。
5 发行公司
希望找到全方位战略合作伙伴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当中,发行公司负责的基本上就是电影的宣传、拷贝制作等发行活动,是片方跟影院沟通的“代理”。而在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部分发行公司开始寻求着角色的改变,希望能向着更加全方位的方向发展,找到拥有各种合作可能的战略伙伴。
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长田近日奔波于电影节的大小活动之上,他向记者介绍,为了赶上这个重要的电影节日,光线将旗下电影《匹夫》、《四大名捕》等的发布会安排在了电影节期间。“我们有意识地安排在这个时候,公司的电影节展位商务气氛整个就浓烈起来了。”王长田告诉记者,目前,光线还有至少五部今年将要上映的影片没公布,有至少三部以上今年要拍摄的影片没公布,“但今年我们的票房肯定是华语票房的前两位,而且我指的是光线主导能够发行的、票房算在我们头上的,不是我们参与了影片投资的”。
有专家曾提出疑问,光线除了发行之外还“包揽”了各种工作,涉及多个领域,是否会影响其本身在电影发行方面的发展。
对此王长田坦言,在电影节上,光线每天都能接触到不同的项目,有时候一天有数个项目。“现在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光线做事的风格以及我们的优势,找过来的项目非常多,我们对项目的选择还是比较谨慎的,我们不会仅仅去看一个人的名气,或者是看一个概念,我们会从许多方面来考虑,更重要的是判断我们能不能对这个影片带来帮助,如果这个影片有了我跟没了我没什么区别或者我们找不到感觉的,我们就不知道怎么样去帮你,就不会去做。”
另一个在电影节上寻找合作伙伴开展全方位合作的还有北京市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广超。记者在洽谈现场看到,仅十余分钟内,来该企业展位洽谈的电影企业负责人就多达十余位,遍布各个领域,除了一般的电影发行公司、投资商,甚至还有横店影视城的相关负责人。
“我们希望在电影节上找到的是能够共同开展深入合作的战略伙伴,我们不仅要涉及电影的发行工作,还要参与电影的投资、制作等。”姜广超告诉记者,自己在洽谈过程中,都会向合作伙伴坚持自己要负责所投资电影的发行工作,“发行是我们最坚持的,我们可以和其他伙伴分区域进行发行合作,但我们投资电影的前提还是要坚守发行的阵地”。商报记者 蒋梦惟/文 高鹏/摄 焦剑/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