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交强险开放对中资冲击有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7 07:43 来源: 信息时报

  根据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规定,外资保险机构开始可以经营中国交强险业务。安联、利宝、美亚等外资保险巨头均表示,目前已经做好开展交强险的充分准备,但因为要等待保监会的统一安排,真正开展业务的时间不好预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外资财险公司将借助交强险争食中国车险大蛋糕,但受制于渠道和网络铺设,短期内对中资财险公司冲击有限。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袁峰 见习记者 陈有天

  外资加速市场布局

  记者了解到,不少外资保险公司已经进行了充分准备。安联财险(中国)总经理聂培德向记者透露,我们一直都对此密切关注,并且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发布后,积极与行业监管部门进行沟通,了解相关申请事宜。除了在证件和文件资料方面要做好准备之外,我们也在做好内部的准备,包括结合我们理赔部和安联在亚太区的一些优秀经验,改善我们的车险理赔系统、开发新的承保系统、提升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

  利宝保险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邓伟祥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利宝保险已经做好一切准备,届时会将国外的车险经验引入中国。

  富邦财险、美亚保险等外资险企也已开始着手前期的准备工作。不过,对于具体开展的时间,安联财险(中国)总经理聂培德告诉记者,很难预测时间,也许要3~4个月,也许要等到明年,因为这一切还需要监管部门具体实施细则的出台。

  目标瞄准高端车险

  记者了解到,目前车险业务占财险公司总中国业务规模的70%,而交强险市场就占到千亿元。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20多家外资财险公司保费收入总额为52.11亿元,仅占全部财险公司保费收入总额的1%。个中原因,招商证券保险分析师李文能分析,由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未承诺允许外资公司经营强制保险业务,外资公司一直以来仅可以销售商业车险,却不能销售交强险。而车险消费者为了方便,往往在同一家保险公司购买交强险和商业车险,因此外资公司的商业车险业务一直得不到拓展。

  业内普遍认为,千亿交强险的市场蛋糕将助推外资保险公司拓展其商业车险业务。虽然交强险目前普遍亏损,但商业车险却有巨大盈利空间,因此面对交强险,外资财险公司可以不再假“中资公司”之身,而直接开展车险“一条龙”业务。

  但是,外资保险公司如何挖掘这千亿蛋糕呢?聂培德透露,我们不会全面出击,因为战线太长,耗资巨大,中资公司又有先发优势,因此安联会走高端路线,盯住宝马、奔驰等高端车的车险,抓住高端客户去深耕市场。 

  专家观点

  外资进入有助理赔服务提升

  业内专家表示,对外资开放交强险有望通过“鲶鱼效应”提升车险理赔服务。“理赔难”一直备受广大车主诟病,在缺乏有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保险公司缺乏提高服务质量和加强产品创新的动力与压力。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将在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的同时,通过有效竞争推动车险市场的服务升级。

  利宝保险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邓伟祥也认为,外资的优势在于人性化的理赔服务流程和效率,很多国内车主特别是高档车的车主对价格不敏感,但对优秀的服务却很看重,这就是我们和国内保险公司的差异,我们会利用这一差异,吸引更多的车主投保。对中资财险一向意见颇多的李小姐也向记者表示,她对中资车险的服务比较失望,现在外资财险公司获准经营交强险,李小姐表示:“等车险到期时会考虑一下。”

  业界人士认为,交强险对外开放后,短期内对中资保险公司的冲击有限。交强险对外资保险公司来说,虽然看似“香饽饽”,但要真正盈利,还需迈过三道门槛:首先,要做大做强车险业务,包括网点、人员的配置,以及后台系统的建设,这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其次,从成本上来说,前期的人力培训、资金投入也是不小的开支;第三,要在国内经营车险业务,仍需一定的经验与数据支持。

  聂培德也坦言,外资公司网点相对较少,在外资没有设立机构的省份,若有出险的情况,查勘定损等服务方面可能没有那么便捷。只能利用公估网络,但目前国内的公估整体的服务质量和实效还不稳定。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