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金融改革试验49天8张面孔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6 15:28 来源: 都市快报金改49天 温州8张面孔
关注温州金融改革试验
3月28日,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到今天,已过去49天。
这49天里,温州无数次被媒体聚焦,金融改革也成了温州人时常谈起的话题,人们关注:“金改”的商机在哪里?“老高(高利贷)”还犯不犯法?政府是动真格儿,还是说说而已?
49天过去了,从当初获批的新鲜和兴奋感中沉淀下来,温州人思考的是,自己能做些什么?金改不是一个部门或者一小部分人的事,需要全民参与。
很多人已经行动起来,这里面有金融机构人士,有企业家,也有媒体记者和寻常百姓。
49天,不谈有多少成就和变化,关键是,很多人正在为此努力。
本报驻温州见习记者 官平 记者 甘凌峰
金改是一扇门
张震宇(温州金融办主任) 张震宇,是第一个要说的人。
他不是“微博(http://weibo.com)控”,但几乎每天都要在网上挂一会儿,车上、会议后、休息时、失眠的凌晨,他发的微博,几乎每一条都与“金改”有关联。
张震宇是一个低调的人,特别是在新闻宣传上。
虽如此,各路媒体关于金改的新闻报道,绝少不了他的声音。
3月30日中午开始,他轮番接受了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全国数十家媒体的采访。
就在国务院设立温州金改试验区第二天,张震宇通过实名认证的新浪微博“温州张震宇”发布了一条微博:今天遭遇各路名记的“围堵”,咳!想低调都难啊。没办法,大家各为其主,都有难处。不过,我想深度报道比抢时间性的一般新闻稿要好。
想采访他的记者太多,以致他现在几乎都用“有事”或者“太忙了”婉拒采访。
“张主任不希望报道他个人,欢迎多多关注金改。”据金融办负责宣传同志称,大量媒体要求采访,但张震宇要忙于工作以及各种会议,所以不得不推掉一些。
这一个多月来,金融办肯定是温州最忙碌的部门之一,上至主任,下至普通职员,几乎没有休息日。
除了应付媒体,这一个多月,张震宇还参加了不少会议论坛:
4月13日,张震宇在央视于温州举办的探路金融改革论坛上与专家一道,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头脑风暴;
4月17日,张震宇又参加了温州大学举办的“金融综合改革高端论坛”,与来自国内一些知名高校的专家教授一起探讨金融改革。
在各种场合,张震宇总是强调,金改要一步一步来,风险越小越好。
有一个比喻被他重复提及:不想把温州金改比成一只小白鼠,因为大部分小白鼠会在实验里一命呜呼,他更愿意把试验比作一扇门,可以控制。
1年要做6亿业务
叶振(资金中介速贷邦负责人)
杭州速贷邦便是通过张震宇比喻中的这扇“门”进入温州的。
这是一家进驻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的资金中介,叶振是这家中介的老总,或因为天生的敏锐嗅觉,叶振在今年2月份就来到温州。
叶振说,3月28日金改获批的当天,他们还在装修办公室,当时心想,要进驻的借贷登记中心“试营业”的日子也快了。
不到一个月,4月25日,叶振接到通知:借贷中心将于4月26日正式开业。叶振说,当时感觉时间太急了,连试营业都省了,直接正式营业。
借贷中心开业当天,叶振完成了“第一单”。回忆当天,叶振说,他预计到温州的资金借贷需求会很旺盛,但当他看到来咨询和登记的市民络绎不绝,还是有点出乎意料。
惊喜之余,开业后不到一个星期,就出了点岔子:4月28日,网上质疑速贷邦“第一单”是造假的。
张震宇也知道了这事,在5月1日晚上9点左右,发微博称要查清此事。
叶振说,他们心里很清楚,第一单是借贷双方真实的需求。最后官方调查后认定:“第一单”真实可信,整个借贷过程符合服务中心的流程,借贷双方登记资料真实、齐全。
目前,速贷邦业务已遍及杭州、宁波、上海等地。叶振说,一个月前温州金改消息出来,速贷邦就考虑要进入温州市场,一是这里的民间借贷资金量很大,二是能进驻借贷中心,也能为网络P2P借贷平台“正名”。叶振信心满满,他估计一年下来业务量肯定可以突破6亿元。
鼓励民企参与金改
周德文(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
温州需要为金融改革站出来说话的人,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是叫得最响的一个。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一直在为“金改”鼓与呼。
作为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和2000多家会员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因此对民营企业的疾苦也有深刻了解。
周德文说,之前由于民间借贷在地下盛行,温州遇到了很大的危机,倒逼了改革。去年10月,温总理来温州时,他跟总理提到了金融改革的必要性。
获批后的这一个多月,是周德文最累的一段时间。
“吃饭也没办法吃,每天最多睡五六个小时,人瘦得不成样。”周德文说,获批当天他正在重庆出差,电话一下子被记者打没电了。这只是个开始,接踵而来的是无休止地参加各地的论坛以及应付来取经的国内外政府代表团。
但这些都不是他的本职工作。周德文说,他的职责是鼓励企业积极投身金融改革。“改革不光是政府的事,需要全温州人同心同德,特别需要民间资本、民营企业参与。”
他不止一次地向会员企业宣传,鼓励并帮助有资本的企业抓住机会,办小贷公司,参股村镇银行、创建私募银行等。前几天,副会长单位永电控股集团的小贷公司获批,周德文又忙开了,四处动员会员企业投股。
今年“两会”期间,周德文将自己起草的《民间借贷法》草案递交给了全国人大。周德文起草这部纯民间的“放贷人条例”,是希望能给有关部门以参考,弥补相关法律的缺失。
关注温州金融改革试验
避免政府失语
温州市政府新闻办
一个多月来,温州市政府新闻办为上百家媒体的采访提供了支持,但从没被采访过。
早在3月初,新闻办就听到了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要批下来的风声,知道要来的媒体会很多,于是立即制定了宣传方案。
“整个金融改革还处于摸索、积累经验阶段,难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果我们信息不透明,不主动对媒体加以正面引导,很可能媒体会把一些问题放大,阻碍整个金融改革的顺利实施。”新闻办有关负责人认为。
为了给媒体以最权威的信息,新闻办召集了市府办、组织部、发改委、经信委、金融办、银监局等单位召开了一个协调会,要求尽量满足媒体的采访需求,避免因政府失语造成片面报道。
外界曾对温州有没有能力承担本次改革试点存在疑虑。4月13日,新闻办配合央视在温州举办《探路温州金融改革》论坛,并协调金融办、市人行负责人参加,表明信心。
4月16日,新闻办又邀请了40多家媒体,参加温州市委组织部面向全国招聘108名金融人才的发布会,为金融改革造势。
事务所的商事官司占了六成以上
陈一来(浙江时代商务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浙江时代商务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陈一来手头的借贷官司越积越多。这一个多月经手的民间借贷、银行贷款催收、企业破产重组官司达100多件。而他们整个律师事务所的商事官司也占了60%以上。
“温州金融改革是个利好消息,但不能忽视问题,正因为有问题才需要改。”陈一来说,今年商事官司数量上有增加趋势,温州各家银行不良贷款率也在上升。“目前温州民间借贷泡沫、房产泡沫还处于挤破过程中,这是正常的连锁反应。”
另据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统计,去年以来,温州市两级法院受理的民间借贷案件呈高速增长,当年收案数1.2万多件,比2010年上升46.4%,比2007年上升316%。涉案金额53.87亿元,分别比2010年和2007年上升54.9%和25倍多,每个案件的平均案值从2007年的7.39万元升至94万元。
作为律师,陈一来有深刻的体会:金融案件诉讼时间过长,从立案到判决至少要2个多月时间,一般得三四个月。“而金融案件不良贷款处置进度会进一步影响金融改革的推进。”
4月,温州中院确定在1年内开展保护金融债权专项活动。建立金融债权案件立案绿色通道,对涉及民间资本、金融债权的案件快捷办理,减少当事人诉累。
5月3日,温州中院在全省率先推出企业破产司法重整、金融创新司法保障、小额诉讼速裁机制等措施。比如,小额诉讼将在1个月内办结,还有企业破产程序简易化,缩短办案周期,减低企业破产成本。
当天,鹿城区人民法院获批成立专门的金融审判庭,目前正在申报,今后这样的审判庭还将更多。
保持观望 转做实业
方培林(新中国第一家私人钱庄创办者)
在温州民资界摸爬滚打几十年的方培林对民间借贷登记中心持观望态度。
方培林说,过去借钱根本就不需要借条,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便能轻易借到百万、上千万,现在连几十万都不容易,要让大家去借贷登记中心备案,如果没有担保,风险到最后还是自己承担。
方培林,1984年创办新中国第一家私人钱庄,2000年国家刚一出台《担保法》又成立了第一个担保公司,被认为是温州“玩钱”资历最深的人之一。
3月28日金改试验区获批当天晚上,方培林就对本报记者说,呼吁国家和地方政府放开小贷公司门槛限制,让小贷公司在农村充分发展。
而对于“十二条”中提到的,符合条件的小贷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方培林当时认为,小贷公司就是小贷公司,村镇银行就是村镇银行,小贷公司就是只放不存的,中央要支持小贷公司发展,不一定将其发展成为村镇银行,也不是让它吸存,而是可以扩大它的融资渠道。
5月初,他没有改变观点。但是方培林说,2008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这个文件出台很及时,也很英明。他认为,小额贷款公司,能从此彻底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
不过地方政府的动作,似乎让他有点失望。
温州“金改”必须找切入点。方培林说,而最方便的就是降低小额贷款公司门槛。方培林说,按中央要求,小额贷款公司一要办到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二要以自然人、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设立;三是放开贷款利率上限(不超过司法部门规定上限)。
目前,温州小额贷款公司仅有28家。快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得的消息,《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送审稿)中明确提出目标:2012年新增小额贷款公司30家,2013年总数达到100家,实现都市功能区和中心镇全覆盖。
5月4日,方培林在昆山通过电话告诉快报记者,他决定要做实业了,“金融业不好做,风险又大,去年到现在,担保行业也不好做”。
民间资本地位要跟上
谢浩(温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温州市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
对方培林,还是有人理解的。
“他是黏附在企业身上的,是代表企业直接感受,是没有错的,是有发言权的。”谢浩说,方培林的呼声,政府听到了,但不能完全解决。谢浩原为温州市政府副秘书长,目前是温州市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温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谢浩曾把民营经济和民间资本比作是孪生兄弟,“前者是哥哥,后者是弟弟,但是从同一个母胎里出来的”,民营企业先成长,民间资本紧紧跟上,对于民营企业的作为和地位,我们一直有政策扶持,而对民间资本的作为和地位,一直没有跟上。现在中央最高决策层看到了民间资本的地位,也看到了作为,这个视野体现了民间资本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对于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近日,谢浩得知金改实施细则已经送审。他说,一个月的时间,市金融办确实是在踏实地做,付出了努力,工作值得肯定。
对于小贷公司转村镇银行,谢浩说,小贷有小贷群体,真正等小贷公司做好了,谁不想开银行?村镇银行至少比小贷公司规范点,档次高点,但辩证地看,也要受更多管制。
“小贷公司和村镇银行都需要,但村镇银行是非常有限的,它是专门金融机构。”谢浩认为,只放不贷不符合金融管理原理,又存又贷才会融通,闲散资金用到中小企业只能是“半融资”,小贷公司在温州是有土壤的,但是做不大,至少比闲置好。
这一个月来,谢浩一直在关注,包括政府领导去上海、天津等地取经,以及重要时间节点、会议论坛等。
谢浩认为,学习上海、天津等大城市金融运作模式,总是不会错的。大城市的股权交易所、金融服务区、金融资产交易所等机构所产生的金融集聚效应正需要城市的规模来支撑。但是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内在意义不完全一样,一定不要忽略温州本土民企民资的特性,好好总结吸取几十年来温州民间金融探索的合理化因素。
要来点实实在在的东西
黄伟建(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负责人)
黄伟建是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公司的股东之一,到今天为止,气氛造出来了,东西还没看到。“我做我自己的吧。”
黄伟建是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负责人、温州金融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现在,黄伟建还在专注他的“中华之星”邮轮,原定于5月份在舟山开航的计划已经推迟,黄伟建说,原因是邮轮整个服务体系还没有达到预期。
在一个月前,黄伟建告诉快报记者,综改区方案批下来了,更细的方案要跟上。
据媒体报道,目前,《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送审稿)已经浙江省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并上报国家相关部委。
此前,央视在温州举办的论坛上,作为“民资红娘”的掌门人,黄伟建说:“单个项目投资上限是300万美金,总额不超过两亿,我认为这个度可以再放宽些。”
根据国务院给温州设立的十二条,其中第四条任务谈到,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记者了解到,这次《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送审稿)已经将“研究”二字略去。用谢浩的话解释,过去研究都是民间的,现在要官方去做,在实践中也是一种研究,而不是单纯的理论和文字研究。
记者手记
金融改革不能一蹴而就
扎实推进才是最大要务
温州金融改革能取得怎样的成效,无论学界还是民间都是有疑虑的。
最近一个多月,周德文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参加了十来场各种各样的论坛,学者的争议很大。
有学者认为,金改“12条”没什么突破,没什么含金量,温州金改的方向也没有抓住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而且法律不改革,温州金融改革很难推进。
周德文一一做了辩驳。他说,改革总比不改好,毕竟拉开了中国金融改革的序幕。尽管金融垄断难以彻底打破,但金改毕竟触到了垄断的根基。“法律改革很难,需要总结经验,但我们不能等法律改了再去做,改革就是要打破现有的条框。”
温州企业也有质疑:去借贷中心登记有什么好处?小贷公司转村镇银行拉个“爸爸”来有什么意思?周德文总是耐心地解释,借贷中心至少可以为借贷双方进行风险评估。
据他推断,由于没有立法规定所有民间借贷都要登记,今后一般民间借贷和阳光化的民间借贷会同时存在相当长时间,呈现“双轨制”。
对于未来,周德文是抱有信心的。曾经有资金链出现困难的企业找他咨询,他鼓励他们要挺住。他说,再过3到6个月时间,金改效果将惠及实体经济,惠及中小企业。
“金融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政府民间一条心。”周德文说。
谢浩也说,温州金改不容易,目前,积极接应,扎扎实实推进相关工作,才是最大的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