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企开启航天新时代:龙飞船对接国际空间站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4 10:48 来源: 南方周末网与私人企业研发的飞船进行对接,对于国际空间站来说可是新鲜事。这意味着一种新的航天模式的诞生。私营公司无论在技术方案的创新上,还是在管理效率上,都比政府投资的飞船研发要好得多。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黄永明 实习生 杨雯
历史性的第一次
2012年5月25日,一艘叫做“龙”(Dragon)的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在了一起。与飞船对接,对于国际空间站来说算不上新鲜事,但这次却非常不同。“龙”飞船是第一架与空间站进行对接的私营飞船。
当天,在美国宇航员堂·佩蒂特(Don Pettit)的操控下,国际空间站伸出18米长的机械臂,抓住“龙”飞船,大约两小时后二者对接在一起。
“这可以说是开启了一个航天的新时代,或者是开启了商用轨道运输服务的新模式。现在美国宇航局想将近地轨道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移出业务,交给私营公司来做,美国宇航局以后将把精力和资金投入到月球以及更远的深空载人航天探索方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评论说。
美国宇航局在近年改变了他们的策略,将自行研制飞船转变为租用私营公司的飞船,这些飞船被形象地称为“太空的士”。
曾在美国宇航局工作二十多年的资深航天评论家詹姆斯·奥伯格(James Oberg)在“龙”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后称,这是太空旅游历史上最重大的十个时刻之一。这显示出私营公司发展航天器的另一个动力——前景广阔的太空旅游市场。目前到国际空间站旅行一次的费用高达2000万到4000万美元。
在飞往国际空间站的过程中,“龙”飞船也遇到了一点小麻烦。首先是它的导航系统的读数出现了问题,这影响了起飞时间,但工程师们很快就设法解决了故障。
“龙”飞船由美国SpaceX公司设计制造,并由同一家公司设计的“猎鹰9号”火箭于5月22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它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时,二者正处于新西兰上空。
对接成功后,美国宇航员佩蒂特和俄罗斯宇航员Oleg Kononenko进入了“龙”飞船内,佩蒂特说飞船“闻起来就像一辆新车”。
“龙”飞船是一艘货运飞船,此次为空间站送去了1000磅重的补给、设备和工具。它会在空间站呆将近一个星期,于5月31日返回。返回时会把空间站内不再需要的实验设备运回来。这很像是以前航天飞机从事的工作。
接替航天飞机
“龙”飞船首飞国际空间站之前,服役三十多年的航天飞机刚刚退役。
2011年7月8日,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是航天飞机在历史上最后一次执行任务。执行这次任务的宇航员有四名,他们为国际空间站运去了新的货物,并在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之后进行了太空行走。在太空行走中,他们安装了新的物理学研究设备,进行了一些维护工作,并释放了一颗微型卫星。7月21日,他们安全返回了地面。
航天飞机的想法可以追溯到1928年奥地利工程师尤金·森格尔的“环球轰炸机”构想。简单来说,他的想法就是把火箭安在飞机上,让飞机能够轻而易举从地球一边飞到另一边,实现全球轰炸。后来,这种思路被美国宇航局进行研究和实践,尽管造出的飞机在实践中发生了机毁人亡的惨剧,但美国宇航局继续在这个方向上前进,于1969年提出了建造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的计划。这个计划在经费上一波三折,但尼克松总统个人对太空计划很着迷,当时的美国宇航局局长拜访他时,带了一个航天飞机模型给他,尼克松从没见过像热狗一样的飞机,拿在手里一副不愿还的样子。到了1977年,第一架试验用航天飞机“企业号”终于诞生。1981年,投入实用的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成功执行了第一次太空任务。
在此后的三十多年里,航天飞机执行了五花八门的任务。不但包括航天器装备的部署、运送科研装置、国际空间站的组装,还做到了飞行中对自身进行维修,对卫星进行维修,超高精度的雷达遥感,乃至于尝试用20千米长的链子拴着卫星飞行。许多任务是当初航天飞机的设计者完全没有设想过的。
然而,航天飞机并不是一种安全足够高的航天器。“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分别在升空和返回时发生了爆炸解体。“哥伦比亚号”事故的最终调查报告说:“在‘哥伦比亚号’事故发生的前夕,曾在‘挑战者号’事故中起作用的积习,再一次重返美国宇航局。”
事故调查委员会认为,美国宇航局的“积习”主要包括:盲信过去的成功,不进行必要的工程实验;阻挠关键安全信息的有效交流,扼杀不同的专业意见;整个项目缺乏集成管理;在组织之外,形成一个非正式的指挥系统,一个非正式的决策程序在发挥作用。
在庞之浩看来,与传统的模式相比,新的航天模式具有明显的优点。“一般来说,由政府投资来让其他公司研制飞船,周期都很长,而且都是采用老的管理模式,采用的技术方案也比较保守,所以难以实现高效率,难以有创新。而私营公司无论在技术方案的创新上,还是在管理的效率上和研制的周期上,都比政府投资的民用飞船的研制要好得多。”他说。
“美国疯子”
SpaceX(或称“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成立于2002年,其创始人是艾隆·马斯克(Elon Musk)。他早年间在硅谷白手起家,是PayPal的共同创始人。尽管不是航天专家,但他一直对太空探索抱有梦想。
马斯克曾经这样说:“一颗小行星或者一个大火山就可以毁灭我们,而且我们面对着恐龙所不曾遇到的风险:经过改造的病毒,不经意造出的微型黑洞,灾难性的全球变暖,或者某个尚不知晓的能毁灭我们的技术。人类进化了几百万年,但在过去60年里,原子武器制造出了能够灭绝我们的潜力。或早或晚,我们必须扩张到这个蓝绿相间的地球之外,不然就灭绝。”
2002年,马斯克用他早年创业获得的一亿美元创立了SpaceX。他有一次给朋友打电话,问对方:“如果我把老鼠送到火星,你觉得人们会不会把我当成疯子?”朋友对他说,“如果它们回不来,人们会认为你是疯子。”后来,马斯克就有了“美国疯子”的绰号。
SpaceX致力于发展火箭技术和研制太空飞船,乃至于探测火星。他们已经研制成功了两个火箭和一艘飞船,分别是“猎鹰1号”和“猎鹰9号”火箭和“龙”飞船。2008年,SpaceX与美国宇航局签订了16亿美元的合同,要在航天飞机退役之后用“猎鹰9号”和“龙”飞船往国际空间站飞12次,执行货运任务。
SpaceX在2005年底时的员工只有160人,后来逐渐增加,2008年7月超过500人,到现在大约有1000人。“但是也仍然是非常小,他们既要研制火箭也要研制飞船,一共才只有一千多人,所以他们的效率是非常高的。”庞之浩说,“不论技术模式还是管理模式都是有创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