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短期化苗头初现 惜贷观望氛围渐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5 01:19 来源: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长贷占比大降 银行玩转票据“魔方”
不良贷款拐点隐现 惜贷观望氛围渐浓
□本报记者 张朝晖 陈莹莹
银行信贷结构从年初开始悄然生变。一直以来银行新增信贷的中流砥柱——中长期贷款的增速开始慢于短期贷款,同时票据融资开始大规模扩张。4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535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50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265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407亿元。
“实体贷款需求不足”和“短期贷款票据融资盛行”正在成为一枚货币的两面,困扰着银行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尤其是近期票据融资数量的激增,更导致票据贴现利率出现急剧下行。
专业人士表示,前几个月信贷虽然总量不少,但效果不好,核心因素在于过多的短期贷款和票据填充规模,而产业链较长、资金带动作用较大的中长期贷款占比则一直保持低位,“这也许与房地产投资低迷和国家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有关”。
该人士表示,“中长期贷款的占比减少算是一种回归。2009年和2010年因为经济刺激政策,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的长期贷款比较多。而今年这方面贷款已恢复常态了。”
虽然整体信贷需求下降,但是为了完成央行逐月下达的信贷指标,银行被迫只能从票据下手,通过贴现来提升贷款的总量。“此外,今年以来,银行存款流失严重,在抑制银行信贷投放能力的同时,银行通过票据融资来吸收保证金存款的动力很强。”该人士称,票据融资带来的高比例保证金,已经成为新的存款替代品。
贷款短期化苗头初现
根据日前央行公布的数据,今年以来,不论是居民部门还是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量都在减少。特别是1-4月企业部门的中长期贷款增加量同比减少了8103亿元,反映在贷款结构上,中长期贷款占比持续下降。
一家股份制银行山西分行的经理宋航告诉中国证券报(微博)记者,自去年下半年开始,该行总行就要求他们压缩中长期贷款的占比,尤其是对地方平台类贷款,监管机构此前已经有过多次分类检查,整体把控异常严格,今年初更是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提出了“降旧控新”的原则。
“今年一季度以来,我行中长期贷款的比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不少。”宋航称,中长期贷款多为项目贷款,这些项目绝大多数是地方融资平台项目、房地产开发贷款等。因此,在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下,最近一年,商业银行对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投放大大减少,即使是存量贷款也需要反复。“以我们分行来说,4月份贷款是311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还不到9亿元。”
不少银行业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银行的贷款头寸相对还是比较宽松,但是有效需求不足,因为不少企业的终端需求减少了。目前商业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是6.56%,很多制造企业的利润率达不到这个水平。“一季度以来,我们新增的贷款需求明显减少很多,很多企业的存量贷款都在减少,企业对市场信心不足,有一些钱就先还贷款了,不再考虑新的投资经营。”
交通银行总行授信管理部卢迪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各家商业银行都在观望,“中长期贷款还是要看投向,行业的限制比较多,而房地产、制造、出口等受宏观经济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出口导向型的企业,目前不少商业银行是退出的。”
房地产贷款方面,虽然房企能够承受的贷款资金价格与其他行业相比仍较高,房地产行业目前的需求也还比较旺盛,但银行对于房地产的抵押控制得还是很严。今年以来,在信贷额度有限的情况下,银行对于客户的选择更加挑剔,一般资质的房企都不再选择了。大型房企一方面风险相对低,另一方面能够承受的贷款利率还是比较高的,因而成为开发贷的主要获得者。
卢迪说,今年以来中长期贷款规模继续下滑,充分显示出在当前经济滑落的过程中,企业投资意愿低迷,中长期贷款需求不旺,整个经济体对资金的需求也主要限于用以资金周转的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
除了宏观经济中与固定资产投资相联系的中长期贷款减少,分析人士认为,上半年住房按揭贷款明显放慢也是中长期信贷减少的原因之一。
今年上半年,虽然银行还在做按揭贷款,但是楼市调控带来了买房者的观望,这使得整个住房按揭贷款明显慢下来了。“按揭贷款一般都是较长期限的贷款,这类贷款规模下降也使得银行中长期贷款规模缩小了。”他称。
此外,在某股份制银行人士看来,“一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大规模发行,存款理财化导致资金在存款和理财产品之间大规模流动,严重冲击了存款的稳定性,这也是造成贷款短期化的一个原因”。
不过近期,在经济数据低迷和高层稳增长的表态下,投资及消费刺激政策频出,从家电、汽车再下乡到发改委快速扩大审批项目数量,这似乎让各方对中长期贷款再度增长充满期待。
招商证券(微博)分析师罗毅(微博)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预计2012年下半年信贷结构将获改善,中长期贷款占比将稳步回升。在2012年信贷总量目标维持稳定前提下,银行贷款议价能力并不会像2009年一样快速回落,2012年下半年项目提前审批开工、引导新增信贷流向重大投资项目,既有利于带动相关行业的需求回升,也有利于改善银行新增信贷结构,稳定银行的资产质量环境。
票据融资升温
“经验表明,当经济增速放缓、投资增长放慢、盈利预期有所下降时,企业的借贷主要是满足流动性需要,而非借长期贷款进行投资。从而表现为对公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加较多而中长期贷款增速下降,后者占比随之降低。”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微博)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票据融资统计数据反映的是金融机构通过贴现或买断式转贴方式获得票据的票面金额。央行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单月新增票据融资分别为80亿元、1106亿元、1390亿元、2407亿元。票据融资月度增量占境内贷款月度增量的比重由1月份的1%提高到4月的36%,票据融资在境内贷款中的地位明显提高。一下子,票据融资再次成为闪光灯下的焦点。
券商分析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票据激增主要在于银行通过票据来占满额度。现在央行给各家银行逐月下达信贷额度,为了能够完成指标,银行只有不断做大票据规模。
从四大行5月份的信贷数据观察,前24天,信贷投放仅不到800亿元,而截至31日,5月份新增贷款接近2530亿元,三分之二的信贷总量投放集中在月末几天。
“突然堆积出来的信贷总量大多数是票据贴现。”某业内人士指出,经济的加速滑落,让银行避险情绪增加;另外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不足也让银行无法短期内通过信贷来完成监管机构下达的贷款目标,短期内能操作的就是票据贴现,“现在将额度占上,为下半年中长期信贷置换积累空间。”
“在贷款不好投放又想保住规模时,做大票据‘魔方’又开始卷土重来。”某银行人士总结道。
此外,保证金存款也是银行看重的一大因素。
今年以来,表外业务的迅速发展带动企业保证金存款增加。有券商分析人士认为,保证金存款主要来源于承兑汇票的开立。“汇票不占银行的贷款额度,而开立承兑汇票必须存入30%至100%不等的保证金。”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发现,今年承兑汇票保证金比例能做到30%很少,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当地银行一般要求50%的保证金。
某存贷比较高的股份制银行人士透露,今年上半年该行一直在大力拓展保证金存款市场,要求重视保证金存款的稳存增存作用,要求加大银行承兑汇票、保函、信用证、电子商业汇票等表外融资业务发展力度。
“上半年开拓以贸易融资为背景的存款来源,在储蓄存款外,强调保证金存款增长。”该人士表示。
另外,卢迪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来票据融资大幅飙升的背后,当然还有价格因素,现在票据贴现利率显著低于一般性贷款利率,所以企业兑票需求较强。
“获得融资相对容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他说,“近期票据融资很多,基本上只要有一些贸易背景的企业就可以获得;而如果是中长期贷款,审批流程就会很麻烦,银行也会特别审慎。”
折射银行惜贷情绪
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加之2009年以来贷款高速增长显现出的银行管理能力不匹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反弹压力已经显现,资产质量的拐点可能难以避免。
某股份制银行人士透露,今年以来,该行不良贷款反弹完全超出此前预期,前5个月的不良规模已经达到了全年的目标。总行已经三令五申要求确保信贷投放的质量和安全。“现在总的授信标准提高不少,在2009年能做的项目现在已经无法通过项目评审,有些风险稍高的项目,我们宁可不碰。”
银行人士表示,在银行风险厌恶情绪上升之时,信贷结构转向低风险资产,票据贴现在增量中的占比超过1/3。“票据融资量增价跌的现象一般出现在经济下行周期,反应商业银行惜贷情绪之下,主动减少中长期贷款,增加短期信贷资产供应。”某银行业分析师表示。
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表示,惜贷是目前与2009年最大的不同。以发达国家为例,我们应该可以看到宏观经济下滑会导致信贷缩量,即信贷增速应与GDP增速高度正相关。而中国国内宏观经济在2009年处于下滑周期,信贷增长却非常快,这其实是不符合经济学原理的。但当时能够人为打破市场正常周期,靠的一是国家对银行的行政影响力;二是当时银行充裕的信贷投放能力,包括良好的资产负债表、资本充足率、存贷比等;三是凭借强大财政实力,政府部门具备大规模提高债务杠杆的空间。
“很显然,当前上述条件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当前不论从银行积极性、信贷投放能力或者财政扩张能力来看,都已经不具备再次抹平惜贷现象的条件。”金麟说。
某银行人士称,从银行角度看,短贷的期限虽然短,但如果一个企业已经到了不得不通过短期贷款维持正常运转的地步,发放给这类企业的贷款风险更大。现在,尚难预见经济好转的时间点,银行在向企业发放短期贷款时就不得不更加谨慎,因此在流动性宽松的大环境下,只要对企业经营的预期尚不乐观,惜贷现象依然有可能发生。
该人士预计,今年前4个月中长期贷款在新增信贷中占比较少,预计5月份情况依旧,但若经济随着刺激政策落实开始回稳,则未来几个月新增中长期贷款将有所增加,且银行可能会用中长期贷款置换票据,使得贷款结构改善,促进整体贷款收益率水平上行。
“对今年信贷数据的分析显示,信贷增长乏力,既有供给方原因,又有需求方原因。”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微博)建议,为了更好稳增长,在维持现有存款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允许贷款利率下浮范围扩大。需求方原因主要是融资成本偏高对企业经营构成了一定压力,降低融资成本有利于缓冲经济下滑的压力。但为避免货币政策放松导致类似上一轮刺激中出现的资产泡沫迅速膨胀,全面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并不合适,而扩大贷款利率的下浮范围,将能够使贷款成本降低的好处更多为实体经济部门享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