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工信部发葡萄酒业准入标准 灌装红酒或踢出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0 09:28 来源: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6月10日消息(记者焦莹)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朋友愿意在聚会时、饭桌上喝红酒,这种消费日渐流行,并成为一种消费习惯。

  随着红酒热销,我国的红酒代理商的数量在三年间由800家猛增到4000家。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一方面促进了我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一些灌装酒、勾兑酒也涌入市场,影响了我国葡萄酒行业的健康与良性的发展。

  近日,为了规范我国的葡萄酒行业的生产、提升我国葡萄酒的品质,工信部公布了《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并将于今年7月1日起执行。这项被称为“国内第一个”的葡萄酒行业规范性制度,严格地设立了门槛障碍,明确规定了原料供应量和生产总量,相对保护了规模生产企业,把一些中小酒作坊和灌装企业踢出行业,对于增加国产酒的市场份额及提高国内红酒品质是利好的。

  尽管这一《准入条件》的公布从行业规范的角度来看,起到了一种把关的作用,但是也有一些业内人士表示,这个《准入标准》目前过于笼统,相关行业法律法规亟须出台。相对于国外底蕴丰厚的红酒文化和卓越品质,国内葡萄酒的发展之路又在何方?

  近些年,随着葡萄酒销量的增加,国内的“灌装葡萄酒”开始在市场上出现。所谓“灌装葡萄酒”,简单的说就是勾兑酒。一些从事灌装葡萄酒业务的机构,从国外酒厂大批量进口葡萄酒,分销给在国内注册商标的商家,进行集中灌瓶,最后流向市场。但是,很多灌装酒的品质极差,因为从国外进口10吨葡萄酒,进行勾兑后就变成了30吨。

  根据工信部最新公布的《准入条件》,企业(项目)原料保障能力应不低于生产能力的50%。业内人士认为,这些规定保护了规模生产企业,严格设立了门槛障碍,特别是对原料供应量、生产总量都进行了明确规定,这无形中把一些灌装企业踢出了行业,对提高国内红酒品质却是一大利好。

  中国酒业门户网站营销经理将云飞:比如说,我以前有个小酒厂,可能一年生产10吨酒,可能8吨酒的原酒是从国外进口回来的,自己只有2吨。现在它规定了,你要生产10吨酒的话,自己至少要有5吨原酒的生产能力,提升了本身的生产力。就是说,把灌装酒、外面的进口酒基本上压缩了,提高了国内自己的生产能力。

  酒美网首席品酒师晋阳却认为,《准入条件》主要是打击不规范的中小酒商。

  晋阳:这个政策其实对于灌装来说,没有太大影响,因为灌装都是合法进行,但可能对一些中小企业会有影响。因为他本身的生产规模,包括技术能力、生产能力,都达不到新的规范,所以他会无法进行葡萄酒生产,包括灌装酒的生产。

  此外,《准入条件》还对企业(项目)规模做出了规定。晋阳指出,正规的葡萄酒生产企业一般都能达到这些要求,这个准入条件对有规模、有品牌、有基地的葡萄酒企业来说是一种利好。

  晋阳:就是说,它把市面上中小型生产葡萄酒企业就淘汰掉了。因为规范后,这些中小企业不符合规范的要求,所以他们不能生产了,市场占有额在减少,那这些大型公司市场占有额就相对的增加。

  但是晋阳认为,在已有的标准、法规下,单纯在企业规模上增加限制,并不能起到很好的行业规范作用,还需要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规定。

  晋阳:绝对是需要出台相关细则的,因为这个东西只是一个笼统的框架规范,能达到什么要求,生产什么酒。但是,对于生产酒最基本的就是,我的酒是不是能保证年份,是不是能保证里面没有勾兑其他年份的酒,是不是能保证中国生产的酒里没有勾兑国外的散酒,是不是保证酒里面每个年份质量都是好的。这些如果没有一个细的规范的话,葡萄酒的整体质量也是不会提高的。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葡萄酒行业很多问题都亟待解决,比如说,进口廉价酒在国内以高价售出、年代酒造假、"三精一水"勾兑现象都让我国葡萄酒工业遭遇信任危机,根治这些问题还需要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介入。而对于葡萄酒生产企业来说,面对日益涌进的进口葡萄酒,除了价格上的竞争优势以外,要在品质上下足工夫,毕竟品质上的提升是葡萄酒生产企业持续竞争力的唯一法宝。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