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欧债危机十年前埋下种子 单一货币联盟未来存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1 07:10 来源: 北京晨报

  2002年1月1日,经过历时3年的过渡,被外界称为自罗马帝国以来欧洲货币改革最伟大成果的欧元正式进入市场流通,截至今天,已经整整走过十个年头。作为欧盟一体化进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欧元区成立十年来,不管是在教科书还是学术著作中,多崇拜而鲜质疑。而今,欧元面临解体危险的现实狠狠地给了大家一巴掌,疼痛之余,人们不禁反思,问题出在哪里?单一货币联盟还有未来吗?我们又该如何拯救?

  欧元诞生:一个先天缺陷儿

  欧元区今日危机非一日之寒,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肯尼斯·罗格夫在为媒体撰写的专栏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

  从前,一对情侣准备结婚,但又没有下定决心。于是,他们决定开设一个共同的银行账户试婚,由于银行可以针对两人的资产提供更多的便利,很快,他们发现了共同账户的好处。于是他们又邀请了自己的哥哥、姐姐加入账户,这样他们享受到了银行对待更大客户才有的待遇。

  四个人的关系越来越好,他们便邀请了更多的亲戚加入,为的是银行能给他们更多的优待。尽管最开始大家制定了个人收支计划,但不久,几个每月收支相抵甚至入不敷出的亲戚开始利用获得的银行贵宾身份,进行大量低利率贷款、购置豪华公寓,直到有一天,几个穷亲戚不再能够按时偿还抵押贷款。

  于是有人提出建议,大家先办一张联名信用卡,然后提款出来偿还穷亲戚的贷款,但条件是,穷亲戚此后必须要节衣缩食,努力工作偿还自己的债务。长久之后,穷亲戚们却发觉自己因为把钱全用来还债,变得越来越穷,似乎永世不得翻身。到最后,这个联盟不得不以悲剧的形式解体。

  这个故事正是欧元区的真实写照,其背后的寓意揭露了欧元区的内在缺陷——成员国经济的极大不平衡与财政纪律缺乏约束。经济不平衡,本来可以通过货币贬值来调节,但在同一货币条件下,汇率不得变化,各国不得不转向赤字财政手段稳定经济,长此以往,悲剧自然不可避免。

  欧元演变:穷国也要过富日子

  就像肯尼斯·罗格夫所提到的寓言故事一样,10年来,欧元区已经从最初的12个成员国发展成为17个国家,共计约3.3亿人口在使用欧元进行购物、投资,流通币值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储备货币。这一切,看起来欣欣向荣,但在繁荣的数字水面之下,却是汹涌的暗流。

  在欧元区诞生后的最初几年,以盛产奔驰、宝马等豪华汽车闻名于世的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因为受到严格监管,其经济一度落后。幸运的是,适逢全球经济在中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蓬勃发展,包括欧元区其他国家在内的全球市场的强劲需求拉动了德国的出口,德国经济突飞猛进。

  如果我们光看到硬币的一面,很容易陷入盲人摸象式的认知错误。就在德国借助欧元汇率被低估带来极大好处的同时,类似于希腊、西班牙这样的南欧国家却逐渐被边缘化。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日前发文指出,在债务危机爆发前,“欧猪国家”经济早已经步入较低增长水平,这些国家更多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和旅游业,而当新兴市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全球制造业逐步向新兴市场转移的时候,南欧的劳动力优势不复存在。

  尽管如此,这些成员国的国民却仍保持着极为奢侈的生活方式。在希腊,公务员可以获得14个月的薪水,40岁之后就可以领取退休金,市场上大多数商店在周末和午后都是非营业时间。即使希腊政府即将破产,希腊国民仍会走向街头大肆游行,反对政府财政紧缩。

  欧元未来:建立统一财政联盟?

  据海外媒体透露,目前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欧元集团主席容克和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四巨头”正在加紧研究描绘一张解决欧债危机、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路线图”,而该“路线图”的核心要点,即建立欧元区统一“财政联盟”。

  然而,如何建立财政联盟,目前正成为欧洲领导者们最大的一块心病。财政紧缩,将损害经济增长,财政状况可能更加恶化;而选择刺激,那么欧元区重债国仍将得过且过,财政纪律可能无限期拖延。

  财政联盟是欧元区核心国德国一直推崇的方法,其主张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在欧元区内实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财政契约;二是要建一个超脱于各成员国主权的财政管理机构,即欧元区财政部。不过,那些已经处于经济崩溃边缘的欧元区成员国显然很难接受德国的“紧缩思路”。

  欧元区另一大国法国则主张继续延续凯恩斯主义思路,利用欧元整体信用作担保,统一发行欧元区债券,这种方法听起来不错,但这激起了德国的极大不满,固执的德国人不会允许任何人做出有损其AAA级主权评级的事情。

  国际金融投资大鳄索罗斯认为,德国目前最应该做的是,尽最大努力帮助重债国以最低廉的成本进行融资,建立起一个能覆盖大多数成员国融资风险的金融机构,与此同时,建立欧元区存款保险制度。

  ■故事一

  希腊:靠财务造假挤进欧元区的骗子

  “只有潮水开始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巴菲特的这句名言在资本市场被誉为经典,现在将这句话用来形容已经濒临破产的希腊也十分贴切。

  2009年,时任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刚一上台就对外公布了一个重磅消息:希腊2009年财政赤字预计将达到GDP的12.7%,而并非上届政府所预估的5%,新公布的数字是欧盟允许的3%上限的4倍之多。

  正是因为这次财务造假,标普和惠誉等国际评级机构纷纷下调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希腊是一个死不悔改的骗子”,投资者在明白这个道理之后,迅速选择用脚投票,由此导致希腊融资成本大幅飙升,债务危机由此展开。

  为什么说希腊死不悔改,是因为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财务造假。事实上,希腊从加入欧元区一开始,就是有“原罪”的。根据欧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洲经济货币同盟必须满足预算赤字不超过GDP的3%以及负债率不超过GDP的60%的上限,2001年的希腊对此十分头疼,因为两个指标他们一个都不符合。

  后来希腊却神奇地进入了欧元区,而这一切与华尔街一家臭名昭著的投资银行相关,它就是高盛。据媒体公开透露,当时希腊为了加入欧元区聘请高盛充当“顾问”,其间与高盛进行了一系列将外债兑换成欧元的对冲协议,就这样,希腊瞒天过海,挤进了欧元区大家庭。

  ■故事二

  瑞士法郎:躺着也能中枪

  2009年以后,欧债危机不断升级,国际货币市场资金不断逃离欧元区涌向避险市场,由于美国同样在经受债务危机的困扰,大宗商品市场大幅震荡,在这种形势下,被誉为资本天堂的瑞士自然成了最佳的避风港,瑞士法郎因此大幅升值。

  据《华尔街日报》统计,自2010年9月,美元对瑞士法郎汇率跌破1美元对1瑞郎的等值线后,瑞士法郎对美元和欧元就大幅升值,在1年的时间内,瑞郎对美元几乎升值了40%,瑞郎对欧元的比值也从1比1.3上涨至1比1.1左右。

  这样的升值幅度,让以出口、零售和旅游为支柱产业的瑞士吃不消,瑞士政府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压力。据海外媒体报道,由于瑞郎升值,瑞士物价对其他欧洲公民而言,犹如奢侈品一般,而瑞士则每年有数十万公民出境到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血拼购物,统计显示,瑞士一年因此可能损失近30亿瑞郎。

  面对汹涌涌入的资本,瑞士央行在2011年9月终于做出最强干预手段,宣布1欧元兑换1.2瑞郎,这是瑞士央行可以容忍的最低限。而随着欧元区解体的风险越来越高,瑞士央行手中的大量欧元将显得越来越烫手。

  ■链接

  欧债危机与美债危机的区别

  一个是主权国家组成的经济共同体危机,一个是联邦制国家危机,虽然二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债务危机,但事实上,欧元区债务危机与美国债务危机仍然存在着诸多本质的不同。

  首先,从规模上看,虽然从目前情况来讲,西班牙、意大利等国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债务问题,但现实最危机的仍然是希腊,而希腊经济总规模却只占全球经济的0.4%,这与美国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更何况,在欧元区,德国和法国两大经济体依然保持着较为良好的经济基本面和财政状况,毫无违约可能。从这一点来看,美债危机的风险级别明显高于欧债。

  其次,欧债危机比美债危机解决起来更缺乏弹性。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虽然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立法权,但在货币问题上,都是接受美国中央银行,即美联储的控制。不管是紧缩还是放松,美国的财政与货币总是能够协调统一。因此,美国一旦资不抵债,美联储可以发动印钞机还债,即所谓实施“国债货币化”的量化宽松政策。

  欧元区国家则不同,尽管他们拥有一个中央银行,但这个中央银行并不受任何一个成员国的控制,一旦成员国发生危机,中央银行所能执行的只是一个“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却没有无限量印刷货币的职权,因为这样会造成其他不存在危机国家的通货膨胀,遭到其他成员国的抵制。

  综合分析来看,虽然美债危机的潜在威胁要比欧债更加严重,但由于欧元区内部存在致命的缺点,导致在处理危机的效率和方法上,欧元区较美国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也是当前市场对欧债危机较为担忧的一方面。

  晨报记者 孙春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