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投资主导还是消费主导是决定中国经济走向的分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8 23:10 来源: 中国企业报

  王敏

   是继续坚持投资主导,还是转向消费主导,这是中国发展理论分歧的焦点,将决定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前途命运。不久前,就吴炳新的《消费通论》、《领导科学管理新论》等著作出版,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举办“消费主导经济与领导管理科学创新高峰论坛”,围绕扩大消费这一焦点问题讨论,使得这个重大议题的讨论更加明朗,更加尖锐。

   投资“保增长”与消费保增长是当前发展思路的主要矛盾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而且把扩大内需放在“牢牢把握”的第一条位置。然而,近来以投资主导保增长的趋势日渐抬头,令人注目。

   “消费问题解决不了,社会就潜伏着危机,社会发展就不稳定。”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原局长李连仲说。

   “所谓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内需、扩大消费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在消费不能转化成货币,货币价值、消费资料不能实现,就不能购买生产资料,两大资料交换中断,就会出现危机。”李连仲表示。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锦认为,对于经济衰退,凯恩斯所开出的药方主要就是增加政府投资,刺激需求。在短期内,政府把公众未来的支出需求转化为了现在的新的需求,加快了货币的流通速度,有利于保持需求水平的稳定,可以起到刺激经济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率的作用,所以说,凯恩斯的反衰退政策对于经济依然会起到正面的刺激作用。但从长久来说,则是一种错误引导。

   中央财经大学国家管理学院院长、博导赵景华认为,高投资不仅造成投资消费失衡,加剧产能过剩,也不可避免地与高风险相伴,“投资—债务—信贷”正在形成一个相互加强的风险循环。近两年投资迅速增长,资金来源主要来自银行信贷,导致银行贷款规模急剧扩张,潜伏着风险,同时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功能衍生的巨额流动性,也成为滋生房地产资产价格膨胀、通货膨胀和债务膨胀的诱因。

   消费是目的还是手段, 是理论分歧的焦点

   中国学界关于消费主导的理论是从2008年8月开始的。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研究员吴炳新是消费论的主要研究者与提出者。他以《消费通论》、《领导科学管理新论》等著作出版机遇,组织三次消费主导论研讨会。吴炳新认为,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中国投资拉动效果趋弱的新环境下,中国已进入消费经济为主导的新环境,在以投资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向消费主导经济战略转变中,应当首先转变领导管理方式,重视消费理论创新,变投资拉动为消费拉动,重塑围绕消费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会长、博士生导师刘海藩认为,刚刚出版的《领导管理科学新论》,把消费论研究引向领导科学领域,是一本深度开掘的消费论著作。

   李锦认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处在一个历史拐点上,这就是以投资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向消费主导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目前,我们国家患上“投资依赖症”,难以走过这个历史拐点。症结在于指导三驾马车经济的理论是凯恩斯理论,把消费作为手段而不是目的,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消费主导论,把消费作为经济发展的源头和动力,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又颠覆了凯恩斯理论,消费主导理论为我国经济转型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对于转变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指出,在当下三驾马车经济里,消费是工具,只是一种手段。当经济增长需要它的时候,就会重视它,当经济增长不需要它的时候,那它可能就会被扔在一边。这种思维有一种惯性,一直延续到现在。所以往往是就消费抓消费,消费总也抓不起来。

   消费本位还是生产本位,决定理论创新的基础

   “如何能转向以消费主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需要领导管理者从生产决定论及凯恩斯局限性理论转向正确的政治经济发展规律,其公式为:消费—科研、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吴炳新表示。

   传统理论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公式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把生产放在首要的地位来认识。吴炳新的理论研究公式是:消费—科研、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一个圆周螺旋发展公式,结论是消费决定一切。消费处于源头地位,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地位,这是一种唯物论的认识路线,李锦这样认为。

   我们整个经济学体系是生产本位,而不是消费本位。经济学一上来的定义就是配制稀缺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东西。所以现在整个经济学是为了生产服务的,经济学的核心就是效率。走到凯恩斯这一步,他把消费的目的变成工具,这就是导致我们消费长期以来难以扩大在理论层面的原因。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戴园晨说,消费主导论的发展,有其外部的原因,也有其内部的原因。从宏观上说,它是在中国改革的年代里逐渐完善起来的,它顺应了改革的历史大潮。从微观上来说,它是学者精心研读、不断思索的结果。

   是科学发展还是GTP增长主义,决定领导思维的价值取向

   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夏禹龙教授说:长期以来,领导学与管理学人为分家,成为各自独立的学科。现在扭转了这种学术畸形。把领导学与管理学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在学术上开辟一个新局面。

   刘海藩认为,吴炳新将领导与管理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论述了领导和管理的辩证关系,这确实是一个创新,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贡献。

   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鑫生说,《领导管理科学新论》是一部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著作。目前,国家发展战略由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向消费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中。这个过程还没有实现与完成,消费并没有真正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从我国实践来看,只有消费主导经济有实质性进展,国家发展战略转变才有可能破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徐东华说,正确处理消费与投资关系是一个大课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变,也包括从经济总量导向转向公共服务导向,内涵极为丰富。这里存在着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转型。

   李连仲介绍,《消费通论》在英国出版时,书名被牛津出版社改成了《新规律发现与应用》,原因是这本书探讨了经济运行的规律,对经济运行当中消费领域深层次问题有新的创新、新的研究、新的说法。“消费拉动经济,是一个全社会的行为,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各方面的措施出台,来拉动消费、扩大内需,各个领域都有拉动和推动的重要因素,这样我们扩大内需、扩大消费和深化改革的发展轨道就越行越近。” 李连仲表示。

   清华大学教授韦文林认为,走向消费主导战略有赖于政府转型。消费主导的经济社会转型,面临着诸多深层次体制矛盾问题和多方面结构性失衡的挑战。这些突出的矛盾与问题,大都与政府转型不到位直接相关。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增长主义的特征,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以增长取代发展,以经济发展取代社会发展,以短期目标取代中长期目标,确实需要通过政府转型来解决。

   李锦认为,消费主导论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领域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以人为本思想在经济领域的实践。这一思想与凯恩斯主义是作为对立物出现的。在相当长时间,中国经济理论界的主要任务是对凯恩斯主义的揭露与批判,建立的以消费为主导的理论体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