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北京推进一产就业员工化农民种植不再发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30 17:06 来源: 北京晚报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衣食来源,让老百姓有业可就,可以说是安邦定国的根本,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过去的5年间,北京市在促进就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而统筹城乡就业便是其中一大亮点。过去,就业促进工作的重点总是放在城镇居民身上,京郊农民 由于大多从事农业种植,因此就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后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上楼”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始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大 量的农民开始进城务工。但是,由于城乡统筹就业机制的缺乏,进城务工农民在职业选择、职业培训、劳动保障等方面无法享受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从而影响了 劳动力在城乡间的合理流动,延缓了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惠民生讲百姓自己的故事

  一产农民成了二产员工

  在顺义国际鲜花港的种植大棚里,公司员工王海玲、张凤荣正在聚精会神地工作。他们正在做的活计叫“点种”,这跟粗放型的“撒种”可不是一个概 念,名副其实的是“点”——用一根细长的牙签蘸上水,把小得跟芝麻粒儿一般大的麦秆菊的种子挑起来,然后按照地上一个个的洞穴,挨个把种子点进去。那个精 细劲儿就像大姑娘绣花。他们弯着腰,一步一挪,种子点得精准而熟练。

  “咱也跟城里人一样上班了。我们就是鲜花港的正式职工,不是花农,也不是花工!”王海玲管自己正在从事的活计叫“上班”,是按月领工资的,这跟过去农民给自己干活、给自己养花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57岁的王海玲过去是顺义区红寺村土生土长的农民,种地是她唯一的收入来源。后来,在这片土地上建起了国际鲜花港,很多和王海玲一样的村民被招 聘进来,成了鲜花港的正式员工。农民就这样变身成了工人。鲜花港作为企业跟他们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他们也开始过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日子——每天按点上下 班,按月领工资。然而,最让王海玲惊喜的是,当了半辈子农民的自己,竟然也能跟城里的职工一样上了“五险”,看病和将来的养老问题也都解决了。她一个月的 工资在2500元左右,有时还能达到3000元,干3个月就能赚到过去自己种地、打零工一整年的收入。

  顺义区人力社保局说,像王海玲这样的情况,叫做“推进一产就业员工化”,这也是顺义区在促进农民就业方面的一大特色。他们坚持“农民不离土地, 就近就业”的原则,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成立股份公司,散户农民用土地、大棚等生产资料入股,并作为企业员工实现就业。农民依然发挥自己的特长,从事农 业种植,手头的活计没变,但是性质却发生了根本转变。农民种地不再犯愁种什么、怎么种,也不用再担心收成不好、销路不畅,这些问题都是公司的事情,他们只 是按月领取稳定工资。通过推进一产农民就业员工化,农民签合同、上保险、保工资,从而实现与城镇劳动力一样的待遇。

  我的这5年

  农家院里走出“外交大使”

  在平谷区黄松峪乡雕窝村,有个名叫“如意农家院”的农家小店名声在外,店主叫崔玉芝,原本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她通过参加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术学校组织的创业培训,掌握创业相关知识,从而自主创业,踏上了小康之路。

  2003年非典期间,崔玉芝多方筹措,用20万元起家,盖起一座一次可接纳30人住宿、100人同时就餐的农家小院,取名“如意农家院”。经过 一番精心的准备,2004年4月,如意农家院开业了。让崔玉芝没想到的是,她接待的第一批客人竟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师生,他们一来就被漂亮又整洁的农家小 院吸引住了。崔玉芝用真心和热情招待了这些国外友人。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打响了开业的第一炮。现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每年都要组织师生来她家小住,崔 玉芝已经扮演起“外交大使”的角色来。

  虽然打了个漂漂亮亮的头仗,可是农家院开了一阵子之后,生意就没有那么红火了,崔玉芝开始感觉到自己在管理方面的很多不足,比如说,她不明白怎 么做资金预算,不知道如何管理手下的人员,更不懂得市场营销策略,怎么才能把农家院的牌子打出去,吸引更多的客人,这些问题成了她心里的一块石头。这时, 正巧听说区职业技术学校要在村里组织创业培训,崔玉芝第一个就跑去报了名,培训的效果不错,曾经困扰自己的问题都找到了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崔玉芝又重新上 路了。如果说过去的经营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总算是有章可循了。

  现在的如意农家院,院里栽满了葡萄和红果树,春天花香四溢、秋天硕果累累,院外栽种的小葱、韭菜、小白菜随吃随采,既美化环境,又能吃上新鲜可 口的蔬菜,让客人吃好、玩好,有到家的感觉。这些都引来不少的回头客,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崔玉芝的生意从此火了起来。在创业培训班里,她还学会不少针 对特产研发的特色菜,自己做起了烤全羊,成了客人每来必点的招牌菜。

  网络时代,信息就是第一生产力。崔玉芝以前在村里的成人学校学过一些网络知识,她常常去农家院的宣传网页上看游客们的评论,虚心接受大家的意 见,还通过网络接受订单。她的农家院开业10年来,顾客已经遍布各地,其中还有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朝鲜以及台湾、香港等地的客人。去年一年崔玉芝就接 待了6000多人,入账十几万元。

  政策前景

  就业政策从城乡覆盖向城乡统一转变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处处长刘小军说,在实现了主要政策城乡覆盖之后,未来几年,北京市的就业政策将向城乡统一转变。针对各类城 乡劳动群体就业特点的不同,合理划分政策功能,提高促进就业的实效。这包括扩大鼓励单位招用的补贴政策范围和项目;完善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险补贴政策,使其 成为年龄偏大、技能偏低的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主渠道;完善社会公共岗位和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的安置政策,增强公益性岗位应对危机、“托底”安置、维护 稳定的就业资源储备功能。

  服务上,在将公共就业服务向农村延伸的基础上,着力城乡公共就业服务的均等化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重点强化城乡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通 过升级改造街道(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基础设施,加强信息化建设,统一服务项目、流程、标准,规范管理服务行为,建立并实行绩效考评制度,开展公众满意度 测评等措施,努力使城乡劳动者获得实在、有效、优质的公共就业服务。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