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广东近海生态破坏严重 多种海产品重金属超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02 15:56 来源: 金羊网-羊城晚报
渤海湾油污侵袭致河北乐亭县渔业养殖业遭受重创渤海湾油污侵袭致河北乐亭县渔业养殖业遭受重创
广州建滔化工排污口向近海排放污水  记者 杨辉 摄 广州建滔化工排污口向近海排放污水  记者 杨辉 摄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广州办国际灯光节,政府节省了公共财政支出,企业博了宣传,本来是没有问题的,但为什么还是有市民提出异议?就是因为少了一道程序———征询民意。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何艳玲

  教育的国际合作不应该是简单的输出、复制或为了解决学位问题,而是要把中国的优秀教育传统、品牌与美国的教育经验结合,探讨全新的教育模式和理念。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

  整个中国的公益事业都处于摸索状态,整个摸索过程肯定会出现问题,怎么避免问题?我们只能用公开、透明、监督这些最简单的方式。

  ———央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

  9月28日下午5时,广州建滔(南沙)石化有限公司通往入海口的排污口,黄浪翻滚。排污口不断向海洋里排放黄色的污水,将周围一片海域完全染成了黄褐色,整个海湾弥漫一股刺鼻的气味。

  “大鱼很难捕到了,化工厂这么多,很多鱼都没有了。”附近的渔民老张告诉羊城晚报记者。

  老张渔船所在的海湾,东面是广东华凯石油天然气公司、建滔化工、发展BP(英国石油公司)油品有限公司和一家发电厂,北面是小虎岛,这个岛的主要产业就是化工业。

  广东海洋和渔业局最近发布的海洋公报显示,建滔(南沙)石化公司排污口邻近海域中,无机氮含量已经超过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处于差的状态,海水水质不能达到相应海域使用功能和环境保护目标的要求。

  2010年广东海洋公报显示,广东近海四成入海排污口排放污水超标,16%的近海海域正在遭受污染。2010年珠江八大入海口和榕江、深圳河、东江等主要入海河流携带入海的石油烃、砷、重金属等污染物108万吨。其中珠江排入海的污染物占总量七成。

  “现有大量的研究表明,珠江口水体和沉积物中很多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含量超标。这些污染物会在水体生物,如鱼类、浮游动物等体内积累富集,并且对它们产生毒性危害风险,更为严重的是通过食物链将毒性放大,危害人体健康。”广东省化学危害应急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郭鹏然博士说。

  近海渔港污染严重

  郭鹏然博士此前研究了珠三角近海的一个大岛———桂山岛水底沉积物,该岛位于珠江口东侧主航道上,是珠江口大型油船停靠处,也是广东省最大的海水网箱养殖基地之一。

  郭鹏然的研究结果显示,桂山岛附近海底表层沉积物中,铜、铅、锌三种重金属含量均不同程度地超过河口背景值。评价结果是“该海水养殖基地中,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对底栖生物有潜在或慢性毒性作用。”

  桂山岛属于远离海岸的岛屿,污染情况要比近海岸的渔港低。广东近海渔港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与建滔(南沙)石化公司附近海域渔民的感受一样,深圳湾渔港的渔民打捞上来的海鱼同样有臭油味,当地餐馆老板称之“臭油鱼”。

  “深圳、珠海和澳门渔港沉积物的铜、锌元素含量远高于国内河口和海湾,镉元素含量也明显高于国内的河口和海湾水平,其他渔港的重金属含量水平与国内河口及海湾相近;与世界各地港口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渔港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处在中等水平,其中深圳渔港沉积物中铜的含量已居世界前列,仅低于报道的受重金属严重污染的美国NewBedford港。”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干研究员指出。

  张干研究员表示,珠三角的渔港都具有“高”或“中等”潜在重金属生态风险,其中重金属铜和镉元素具有“高”的潜在生态风险。广东渔港总的潜在生态风险由高至低顺序为:澳门>深圳>珠海>茂名。

  张干认为,珠三角高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其毗邻的海域具有严重的环境影响,渔港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与渔港周边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密不可分的。

  鱼含铬铅蚝含铜镉

  湛江是广东重要的海鲜生产地,“到湛江,食海鲜”,这是外地游客津津乐道、湛江市民耳熟能详的口头禅。

  从2009年开始,湛江港口货物吞吐量开始突破亿吨,迈进全国15个亿吨大港行列。随着湛江港和湛江沿海工业的发展,湛江渔港的海鲜生产,也开始出现污染情况。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陈清香教授研究了湛江海域的贝类,她并没选用港口受到明显污染的贝类,而是选用位于湛江湾外海域、受工农业污染较少的贝类。不过,研究结果依然不容乐观。

  “贝壳类均是肌肉中的重金属含量最低,而内脏团(含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的重金属含量高,也就是说,食用贝类时选食肌肉部分是最安全的。从中国人的传统食用习惯来看,食用腹足类时,基本上是选食肌肉部分、腹足,但食用双壳类的贝类时,很多(如牡蛎、蛤、蛏、蚶、贻贝等)都是食用整个软体部,这大大增加了摄入重金属的风险。”陈清香认为。

  “珠江口海域的生物体受重金属的污染影响较大。伶仃洋甲壳类、双壳类、鱼类和头足类都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尤其铜等重金属,甚至达到了重度污染水平。”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黄小平博士认为。

  黄小平表示,一般来说,重金属容易富集在海洋生物体的肾、肝脏、性腺、鳃中,广东海产品中的棘头梅童鱼的铬元素和铅元素分别超标24倍和48倍,另一种主要经济鱼类长蛇鲻(俗称狗母鱼)的铅元素超标53倍。而市民经常食用的生蚝中,铜元素和镉元素分别超标740倍和90倍。

  “水体底层生物>中上层种类>近底层种类;鱼类富集铅和汞的能力强,甲壳动物富集镉和汞元素能力强;软体动物中富集铅元素。”黄小平博士总结道。

  黄小平表示,有机物污染方面,以虾姑和龙头鱼污染较重。“蚌类等生物体检测到较高浓度的有机污染,一些污染已经到了可能危害食用大量海产品人群健康的水平。”

  偷排犹如猫鼠游戏

  对于广东近海污染,广东海洋环境监测部门、广东环保部门联手监测和治理污染多年,为何广东海洋的污染病症久治不愈,并且还有恶化迹象?

  “目前化工企业污水治理成本较高,而违法受到处罚的成本很低,导致一些工厂偷排偷放污水的现象不断发生。”一位负责海洋环境监测的人士告诉记者,环境监管部门和企业之间,就像猫和老鼠,当环境监测人员采样的时候,化工厂就会开动污水处理装置,但等监测人士一走,污水处理装置就关停了,“环境监管部门没有那么多人力和精力,不可能时时刻刻紧盯着每个企业。更多时候,需要企业的自我约束。”

  广东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广东环保部门在海洋环保方面的思路是,以陆源污染控制为重点,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和推进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通过推动入海主要河流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做好对广东近海的保护,尤其是强化以珠江流域为重点的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从源头上保护广东海洋环境质量。“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企业排放污水之外,广东日益增多的生活污水也在排入海中,2010年广东有54亿吨生活污水排入海里,在全国各省份居于首位。目前广东全省的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

  广东省环保厅副厅长李晖表示,管网建设跟不上,使得目前广东污水处理项目成了一种环保“摆设”。“目前广东一县一个污水处理厂建成了,但污水处理管网没钱建。3块钱的污水处理成本,1块钱是投资建厂,2块钱是用于管网和运行,管网现在卡脖子,污水处理主体工程难完全发挥作用。”

  李晖表示,目前从老百姓手中收取的污水处理费根本不足以维持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各地县财政不愿掏钱,省财政又无能为力,资金不足给广东省生活污水处理带来很大困难,在广东的东西北地区,污水处理的问题尤其严重。

  不过,广东省正调集资金,加快污水处理设施、管网的建设,逐步完善城镇污水收集系统。各地级市和县政府部门也在连续开展城镇河涌整治,希望能够消除流经广东各大城市主要河段黑臭现象。同时环保部门表示,将继续关注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对污水直接排海的重点企业,逐步推进在线监测工作。

  鱼含铬铅蚝含铜镉

  湛江是广东重要的海鲜生产地,“到湛江,食海鲜”,这是外地游客津津乐道、湛江市民耳熟能详的口头禅。

  从2009年开始,湛江港口货物吞吐量开始突破亿吨,迈进全国15个亿吨大港行列。随着湛江港和湛江沿海工业的发展,湛江渔港的海鲜生产,也开始出现污染情况。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陈清香教授研究了湛江海域的贝类,她并没选用港口受到明显污染的贝类,而是选用位于湛江湾外海域、受工农业污染较少的贝类。不过,研究结果依然不容乐观。

  “贝壳类均是肌肉中的重金属含量最低,而内脏团(含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的重金属含量高,也就是说,食用贝类时选食肌肉部分是最安全的。从中国人的传统食用习惯来看,食用腹足类时,基本上是选食肌肉部分、腹足,但食用双壳类的贝类时,很多(如牡蛎、蛤、蛏、蚶、贻贝等)都是食用整个软体部,这大大增加了摄入重金属的风险。”陈清香认为。

  “珠江口海域的生物体受重金属的污染影响较大。伶仃洋甲壳类、双壳类、鱼类和头足类都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尤其铜等重金属,甚至达到了重度污染水平。”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黄小平博士认为。

  黄小平表示,一般来说,重金属容易富集在海洋生物体的肾、肝脏、性腺、鳃中,广东海产品中的棘头梅童鱼的铬元素和铅元素分别超标24倍和48倍,另一种主要经济鱼类长蛇鲻(俗称狗母鱼)的铅元素超标53倍。而市民经常食用的生蚝中,铜元素和镉元素分别超标740倍和90倍。

  “水体底层生物>中上层种类>近底层种类;鱼类富集铅和汞的能力强,甲壳动物富集镉和汞元素能力强;软体动物中富集铅元素。”黄小平博士总结道。

  黄小平表示,有机物污染方面,以虾姑和龙头鱼污染较重。“蚌类等生物体检测到较高浓度的有机污染,一些污染已经到了可能危害食用大量海产品人群健康的水平。”

  偷排犹如猫鼠游戏

  对于广东近海污染,广东海洋环境监测部门、广东环保部门联手监测和治理污染多年,为何广东海洋的污染病症久治不愈,并且还有恶化迹象?

  “目前化工企业污水治理成本较高,而违法受到处罚的成本很低,导致一些工厂偷排偷放污水的现象不断发生。”一位负责海洋环境监测的人士告诉记者,环境监管部门和企业之间,就像猫和老鼠,当环境监测人员采样的时候,化工厂就会开动污水处理装置,但等监测人士一走,污水处理装置就关停了,“环境监管部门没有那么多人力和精力,不可能时时刻刻紧盯着每个企业。更多时候,需要企业的自我约束。”

  广东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广东环保部门在海洋环保方面的思路是,以陆源污染控制为重点,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和推进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通过推动入海主要河流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做好对广东近海的保护,尤其是强化以珠江流域为重点的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从源头上保护广东海洋环境质量。“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企业排放污水之外,广东日益增多的生活污水也在排入海中,2010年广东有54亿吨生活污水排入海里,在全国各省份居于首位。目前广东全省的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

  广东省环保厅副厅长李晖表示,管网建设跟不上,使得目前广东污水处理项目成了一种环保“摆设”。“目前广东一县一个污水处理厂建成了,但污水处理管网没钱建。3块钱的污水处理成本,1块钱是投资建厂,2块钱是用于管网和运行,管网现在卡脖子,污水处理主体工程难完全发挥作用。”

  李晖表示,目前从老百姓手中收取的污水处理费根本不足以维持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各地县财政不愿掏钱,省财政又无能为力,资金不足给广东省生活污水处理带来很大困难,在广东的东西北地区,污水处理的问题尤其严重。

  不过,广东省正调集资金,加快污水处理设施、管网的建设,逐步完善城镇污水收集系统。各地级市和县政府部门也在连续开展城镇河涌整治,希望能够消除流经广东各大城市主要河段黑臭现象。同时环保部门表示,将继续关注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对污水直接排海的重点企业,逐步推进在线监测工作。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