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盘点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 险象环生艰难前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8 11:40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盘点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

  《红周刊》特约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董登新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年,但我国经济遭受了最严峻的考验,虽然可能赢得不低于9%的GDP增长率,但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金融风险不断累加、产能过剩……在经济结构转型调整中,中国经济险象环生、艰难前行。

  一、通胀持续高位运行

  前10个月,我国CPI同比增速一直在高位运行。其中,7月份CPI在猪肉带动下冲至6.5%的年内峰值,至8月份才在翘尾因素减弱下逐步回落。为对抗通胀,央行上半年连续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至21.5%的历史峰值,但此后CPI涨幅仍不断创出新高。及至11月CPI涨幅才明显回落至4.2%,而同期人民币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却只有3.5%,存款负利率致使大量资金逃出银行,过去11个月中竟有3个月居民存款出现了少有的负增长,这些外逃资金吹起了民间借贷市场的泡沫。

  二、全民放贷危及金融安全

  全民放贷是2011年的壮观一景。一边是银行体系内廉价的资金,另一边是银行体系外各种变相的高利贷。存款负利率、资金价格“双轨制”,以及投资渠道单一等原因共同作用,直接导致了危险的资产泡沫。例如,江苏泗洪“宝马乡”的全民放贷最后变成了“全民追债”,温州老板因无法清偿高利贷而“跑路”,甚至有些银行变相通过信托贷款和委托理财等方式参与放贷游戏。事实上,全民放贷是民间借贷的极端形式,它是一种低效率、高成本、高风险的交易,是社会资源闲置与浪费并存的现象。

  三、地方债平台岌岌可危

  无论地方政府怎样“卖地”,钱仍不够花。据国家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占62.62%;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占21.80%;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占15.58%。而其中2011年、2012年到期偿还的债务分别占24.49%、17.17%。从借款来源看,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银行贷款约为8.5万亿元,占79%。换句话说,地方债务平台基本上是银行贷款搭建的。一旦“平台失火”,必将“殃及池鱼”。

  四、高铁因资金短缺暂停

  针对7·23甬温线铁路特大事故,8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暂停审批新的铁路建设项目。不少项目完工时间被延后了一年,而一些跨省高铁也陷入了停工或缓建的状态。铁路项目停工的主要原因就是资金短缺,在铁路建设资金中,国家投资约占40%,铁道部贷款约占40%,省市投资和施工单位贷款约占20%。而今年以来,对铁路建设的国家投资和银行贷款都已减缓甚至暂停。为了缓解资金吃紧局面,铁道部大量发债,募资总额达到了1600亿元。

  五、本币升值挫伤出口

  虽然近期人民币即期汇率连续触发跌停,但是仍然处于2005年以来的长周期升值通道中。今年11月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创下了1美元兑6.31元人民币的记录。本币升值降低了我国的出口竞争力,以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为特征的中国出口企业日子难熬。今年我国海关当月出口额同比增速较2010年明显回落,顺差大幅萎缩甚至外汇占款出现了46个月以来的负增长。

  六、汽车零增长、钢铁亏损扩大

  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两年“大跃进”后,今年开始进入“零增长”。国产车卖不动,但是原装进口高端车型却十分抢手。2011年前3季度,全国海关进口汽车71.2万辆,同比增长约27%。

  钢材价格下跌,铁矿石成本居高不下令本已经产能过剩的钢铁业雪上加霜,今年前10个月,500万吨以上钢铁企业利润率下降到了2.99%。10月份77家钢铁企业亏损面增至25家,亏损面环比扩大了32.5%;亏损额为21.25亿元,环比增加18.3亿元。

  七、楼市低迷中1000万套保障房开工

  在“限贷、限购、限价”的强有力管制下,中国楼市调控成效显著,房产地市场成交量大幅萎缩,但成交价格下降并不明显,呈现有价无量的格局。在房价下跌预期主导下,银行不敢再向开发商放贷,房地产开发商也不敢再拿地开发。与此同时,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作为政治任务必须开工,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房地产投资的下降,不过,商品房市场低迷仍然损失了相当部分的GDP。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