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南车500公里时速试验列车暂不投入商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7 01:34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南车“500公里时速试验列车”暂不投入商用

  每经记者 李卓 发自北京

  自从中国高铁降速之后,其发展前景一直为外界所担忧。12月25日,历经两年多科研攻关,“更高速度试验列车”在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落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落成现场看到,不同于以往车型,试验列车车头作为最大亮点,重点突出尖楔形结构,犹如一把出鞘宝剑,车尾则沿袭了CRH380A“火箭”造型。它被外界称为时速500公里的试验列车。

  让外界困惑的是,自“7·23动车追尾”事故之后,中国高铁“提速”依然处于一片争议之中。

  那么,中国南车试验时速500公里列车的目的是什么?超速列车会不会投入商用?中国高铁未来前景如何?中国南车董事长赵小刚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为读者解开上述疑问。

  疑问一:延续世界最快神话?

  对于时速500公里试验列车,中国南车首席技术专家丁叁叁介绍,该试验列车头型技术方案通过大量的概念设计、数值仿真分析、风洞试验,优化出“剑”“火箭”的头尾组合,实现了头车降低阻力,尾车升力接近于零的最优技术匹配。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该项目是在科技部和铁道部的部署下,以“国家973计划项目——时速500公里高速列车关键力学行为研究”等为依托研发而成。

  不过,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梁建英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试验列车还并不能说是500公里时速,需要靠最后的试验来决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是比现有的所有动车组车型速度都要高。

  梁建英同时表示,尽管目前国内350公里时速列车制造均采用国际标准,但对于速度等级再高的时候,已经没有一个相应的国际标准,南车也会把它上升为标准。

  中国南车董事长赵小刚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列车关键技术在中国南车均实现了自主化和产业化,不仅为进一步巩固商业运营高速列车的安全性、可靠性提供了试验研究平台,更为实施高速动车组“走出去”奠定基础,使我国在高速铁路领域拥有更大的国际话语权。

  疑问二:试验列车会不会投入商用?

  “7·23动车追尾”事故后,多数业内人士认为,短时间内中国并没有开行350公里以上的可能性。

  赵小刚强调,只有在超高速的极限试验条件之下,才能获取更多的科学数据,这恰恰是为安全运行做保障。

  对此,梁建英表示,目前试验列车是纯粹作为科学研究,不会面向旅客上线,在今后几年的高铁发展上,也应该不会在现有运营车辆的速度水平基础上去再做提升。

  “我们研制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探索‘高速运行’状态下,高速列车与其周边的一些边界条件相互耦合的作用关系。”梁建英解释称。

  赵小刚举例,试验列车融合了以太环网、物联网等技术,今后,风霜雨雪等气候参数都将直接传输上车,包括雷击后列车也可自动控速,优化多项安全指标。据悉,该试验列车为6辆编组,全部为动力车,列车的安全监控、故障诊断等智能化水平都达到了更高标准。

  此外,业内人士亦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即使从实际运营成本考虑,时速300~350公里在中国现有铁路路段、票价条件下,已经是最经济合理的时速,短期内也难以运行更高时速。

  疑问三:中国高铁出口前景如何?

  赵小刚认为,国内高铁限速对高铁制造业来说影响也只是暂时的。

  “我们对(高铁技术、装备)市场有一个基本判断,否则不会盲目去做。”赵小刚略显神秘地表示,他将试验列车的落成比作宝剑出鞘,至于今后剑指何方,则需要“留点悬念。”

  目前中国高铁的技术出口及装备出口都还处在培育期,不过,据透露,南车看好的国际高铁市场已经有七八个国家。

  除此之外,赵小刚指出,以太环网控制、风阻制动等新技术,碳纤维、镁合金、新型纳米隔音等新材料在该试验列车得以的成功应用,对今后拉动新材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样意义重大。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