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曾荫权:宏观调控对香港是件好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9 17:19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专访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

  舒时

  在中国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香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资本、技术、人才及海外市场等方面,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香港自身也从中受益。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逐步转型,香港将如何继续为中国的下一阶段发展贡献力量?在面临全球经济危机及中国的宏调之际,香港自身又将如何发展?带着这些问题,《第一财经日报(微博)》向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先生进行了书面采访,以下是曾荫权先生的回复内容:

  第一财经日报:香港在祖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过去几年,我们看到香港成为中国企业重要的融资平台,同时也是人民币改革开放的重要境外基地。未来几年,你觉得香港会在哪些领域持续发挥作用?香港特区政府打算如何推进在这些领域的职能?

  曾荫权:推进香港的未来发展有几项重要原则,首先是要积极发挥香港既有优势,配合国家发展的策略,达致香港和国家互惠双赢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此外,要清楚香港的条件和限制,我们的强项在于第三产业,所以我们要朝这方向发展。在传统四大支柱产业,即金融、贸易、物流和旅游业之外,加快推动六项优势产业,包括教育产业、医疗产业、检测和认证产业、环保产业、创新科技产业、文化及创意产业。重要的是,香港的着眼点已不单是城市本身的需要,而是整个区域的发展,为内地以至整个亚太区域提供高增值的服务。

  事实上,香港的定位,已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得到确认。国家“十二五”强调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也点出了香港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功能定位。

  我们会加强人民币资金的使用和循环机制,通过贸易、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三座桥梁,扩大和深化与内地在岸人民币市场的连接,以完善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平台。我们也会继续与香港相关的监管机构和内地相关部门沟通,寻求更多政策空间,加强人民币资金的循环流通,进一步发展香港的人民币业务。

  在融资服务方面,香港具备多项优势,包括拥有世界一流的金融服务、良好法治、资金和信息自由流通,以及规管完善和资金充裕的市场,能为内地企业进行国际融资提供理想的平台。香港是2009和2010年全球最活跃的新股集资市场,以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计,分别达2482亿和4495亿港元,全球居首。

  为了加强香港作为国家首选融资中心的竞争力,我们致力于提升企业管治水平,包括加强对会计界及保荐人的监管、完善规管上市的法规等。此外,我们会继续与联交所合作,推广内地公司来香港上市。

  日报:自CEPA实施以来,内地与香港的经济联系不断升温。你能否总结一下,在你就任期间,你觉得香港在与内地的联系方面,有哪些最突出的体现?

  曾荫权:自CEPA 于2004 年全面实施以来,内地和香港一直致力于扩大开放措施的范围和深度。两地于2004至2011年期间共签订八份补充协议,至今双方在47个服务领域公布了共301项开放措施。

  CEPA的实施既促进两地的货物贸易,也增强两地的服务业合作。近年,特区政府在推进与内地的联系和合作方面取得不少进展。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于2011年8月访港时,宣布了三十多项中央政府支持香港进一步发展、深化与内地经贸金融合作的具体政策措施,体现了“一国两制”下内地对香港优先开放的一贯政策。

  粤港合作的历史源远流长,而近年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更不断提升。2009年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正式把粤港合作由区域合作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及至2010年4月,粤港双方在国家领导人的见证下签订《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到2011年3月公布的国家“十二五”规划,更特别强调要深化粤港合作和落实《框架协议》,并确认了《框架协议》中两地的发展定位,凸显了粤港合作在国家整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角色。

  此外,粤港双方于多个范畴下已取得实质成果,例如经贸方面,广东省引入四十多项CEPA“先行先试”开放措施、金融合作迅速发展、口岸建设不断优化,以至一些便利居民项目如推出“岭南通”与“八达通”二合一卡等。在众多合作范畴中,尤以金融合作成果最为显著。举例说,人民币贸易结算已在广东省全面推行,在2011年上半年,经香港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达8040亿元人民币,当中有接近三成为粤港两地之间的人民币贸易结算交易。

  日报:你如何评估当前的欧美经济危机?你觉得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香港经济与金融市场有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冲击?香港的决策者应该如何应对可能的潜在风险?

  曾荫权:现时外围环境的不利因素很多,而欧债危机是最大关注点。这次危机,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欧洲再陷衰退的风险固然很大,加上美国经济复苏仍不稳定,相信亚洲难免会受到影响。虽然香港内部环境仍然不错,失业率处于较低水平,但由于外部需求开始减弱,货物出口开始走低,加上环球金融市场波动,本地经济气氛已稍为转差。明年香港经济,特别是外贸表现,是不容乐观的。下半年能否出现转机,则要视乎欧债危机会否触发亚洲以至全球经济出现衰退。

  香港的经济根基稳固,抵御外来冲击的能力也较高,但一旦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将无可避免地触发环球金融市场急剧波动,对全球实体经济也会造成巨大下行风险。所以,我们一直密切监察欧债危机的演变,同时也要做好以下多方面的工作。

  第一,巩固金融基建,落实风险管理措施,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者进行经常压力测试,以应付突如其来的冲击。

  第二,积极配合国家“十二五”规划蓝图,因应国家未来五年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扩大内需、发展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推进城镇化以及加快“走出去”等战略,协助港商调整在内地庞大的投资和未来策略,顺势而行,主打内销,把握机遇。

  第三,除内地市场外,必须努力开拓新兴市场的商机,扩大贸易基础。

  第四,保障基层市民和中小企业。在2008年金融风暴时,香港特区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稳金融、撑企业、保就业”的措施,包括推行中小企信贷保证计划,协助企业渡过难关,并保障基层就业等。

  日报:你怎么看中国正在进行的宏观经济调控,调控对香港企业及香港本土经济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期间,香港可能会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曾荫权: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对维持内地经济平稳发展十分重要,而内地经济的健康发展,对香港更为重要,所以宏调对香港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

  中央政府的宏调政策令内地经济维持平稳较快增长,也成功地控制通胀,对香港有利,亦有助于减轻香港的进口通胀。在2011年头十个月,香港出口到内地的货量有接近百分之十的按年增幅;内地访港旅客数目至今续有可观的双位数增长,为本地零售业带来支持。总的来说,内地经济的平稳发展,有助香港抵抗欧美经济放缓的冲击。

  未来五年,国家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扩大内需,推动高增值产业发展。“十二五”预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化程度和服务业比重两者会提高4%,这些发展方向,都为香港带来庞大商机。另一方面,内地经济增长模式由出口主导转为由内需带动。这对香港投资者来说可能是一项挑战,但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下,香港企业已享有一定优势,只要企业能把握内地扩大内需的趋势,定能发掘更多商机。

  日报:在你看来,香港最重要的优势产业有哪些?自回归以来,这种格局是否有发生变化?未来几年,香港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曾荫权:金融服务、贸易及物流、旅游和工商业支持及专业服务是香港经济的四个主要行业,是我们经济动力所在。这四个行业的增加价值占本地生产总值近56%,亦雇用全港47%的就业人口。

  自回归以来,全球化一日千里,香港的主要产业面对的竞争亦不断加剧。我们拟定了长远的发展方针,通过加速与内地融合、开拓新兴市场、大力投资基建、加强教育和培训等,以增强香港的国际竞争力。除了继续支持四个主要行业的发展外,特区政府亦会积极推进六项具明显优势的产业的发展,分别为:文化及创意产业、医疗产业、教育产业、创新科技产业、检测和认证产业,以及环保产业。于2009年,这六项优势产业的私营部分对本地生产总值的直接贡献为8%,雇用人数约40万,占特区总就业人口超过11%。发展这六项优势产业,有助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并确保香港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

  日报:你觉得香港以弹丸之地却能成功,最重要的发展要素是什么?你认为香港人应该如何维护这些要素?

  曾荫权:香港由百多年前一个渔港,发展为今日与纽约和伦敦鼎足而立的国际金融中心,我认为,香港人不懈的努力和优秀的素质是成功关键。

  香港人富拼搏精神、坚毅不屈,往往能迎难而上。过去十多年,香港度过了两次重大金融危机,亦经历了对本地经济造成严重打击的科网股泡沫爆破。此外,我们先后克服了2003年的“非典”疫潮,以及禽流感和猪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事实上,每一次危机亦是我们难得的机遇。每一次我们都以无比的意志和决心,咬紧牙关,克服困难。香港就在这些磨炼当中,淬砺精进,稳步向前。

  香港人崇尚自由、平等和法治。这是香港的核心价值,亦是我们的成功要素。我们会致力于维护香港的四大支柱:司法独立维护法治、信息和资金自由流通、公平营商环境,以及廉洁高效的政府。我深信,凭借这些核心价值,香港会继续向前迈进,迎接未来挑战。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