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壹加壹:救援组织的民间样本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6 23:04 来源: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马广志 温州报道

   近年以来,在国内发生的一些自然灾害中,民间救援队伍的身影逐渐进入了公众视野。作为全国首家登记注册的民间应急救援组织,浙江省苍南县壹加壹应急救援中心(以下简称壹加壹)这几年的发展可以给国内的民间救援组织提供一个发展模式的样本。针对国家民政部即将在全国开展灾害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的试点工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莫于川如此评价“壹加壹”。

  一

   说起壹加壹的诞生,应急救援中心理事长张炳钩对记者表示:“这还得感谢台风呢。苍南县濒临东海,经常受到台风的袭击。看着台风过后的县城满目疮痍,没有得到及时救助的乡亲或死或伤,我非常难过。”

   2006年8月,当历史上强台风“桑美”袭击苍南致使一座座房屋倒塌,许多人流离失所时,当时还在县交警队工作的张炳钩就想:“如何才能变被动灾后救助为主动灾前防御呢?”因为在张炳钩眼里,能够使受难的乡亲少些痛苦、多些希望是最快乐的事。

   问题在第二年有了答案。

   2007年5月的一天,就像树上掉下的苹果给了牛顿启发一样,乘出租车外出的张炳钩被车上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吸引了。他想,出租车司机车技好,对县里大小道路也都熟悉。台风登陆前,如果把这些司机组织起来转移群众,那不就能降低台风造成的损失了吗?

   张炳钩的想法得到了县龙港镇宏达出租车公司总经理李少红的肯定,并当即同意组建这支队伍。接着,县防汛防旱指挥部、团县委、县运管所等相关单位也表示支持。

   2007年7月,由128名的哥组成的“苍南县出租车防汛应急服务队”宣布正式成立,张炳钩担任队长。这也是全国第一支运用出租车车载GPS全球定位系统防汛防台风的应急服务队。

   “成立一个月后,考验就来了。”张炳钩回忆说,“8月19日凌晨,台风‘圣帕’袭来。我突然接到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电话,要速派车辆去龙港镇救助伤员。那一夜,我们服务队的7辆出租车赶赴现场,冒着暴风骤雨运送了30多名伤员到医院救治。”

   “就是在这样的大风大雨实战中,服务队一步步成长、发展和壮大。”张炳钩对记者表示,“我们总结前几次抗台风的经验,当我们赶到险情发生的地点时,发现有群众受伤,需要治疗,为了使伤员尽快得到抢救减少伤害,我们就考虑成立一支医疗应急队伍;随后,我们陆续成立了自备车防汛应急服务队、防汛抗台风抢险突击志愿者服务队和灾后重建志愿者服务队。我们把这五支防汛抗台风队伍组建成苍南县防汛抗台风志愿者联盟。”

   自2007年到2008年,“联盟”成立一年多时间里,参加了多次台风应急救援服务,同时他们还在抗震救灾活动中组织人们为灾区募捐善款、灾后重建。并获得了省级、市级、县级各项荣誉53个,志愿者人数接近800人。

  二

   2008年11月,“联盟”有了新的名称——苍南县壹加壹应急救援中心。

   可以说,壹加壹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催生的。“当时,我以‘联盟’的名义,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抗震救灾捐赠活动,短短十天,我们就收到了113万余元。这使‘联盟’真正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也让我看到了民间的巨大力量。”

   张炳钩决定注册成立一家组织,以倡导更多人在面对灾难时自救、互救。于是,壹加壹在苍南县民政局正式登记注册,登记主管单位为苍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同时接受苍南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的业务指导。

   促使张炳钩注册壹加壹的还有“联盟”运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没有经过注册、没有成熟的组织体系,也没有专业的技能,让这些志愿者的满腔热情有时很难付诸于行动。而且组织松散,民间救援持续时间短;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乏相关指导和协调,管理混乱,有解体的危险。” “壹加壹的注册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张炳钩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首先是有人认为正式登记注册没有必要。“成立一个注册的组织,就有可能产生运作成本。”因为对于许多关注慈善事业的人来说,他们希望能把每一分钱都能用到受助者身上。

   但在理事会投票后,大多数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同意登记注册。“大家都是志愿无偿地投入到这个组织的,而且希望我们的组织能够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越来越健全和完善。”张炳钩解释通过的理由。

   壹加壹的注册在政府那里也曾多次卡壳,“因为除了原有的志愿者协会,以前还没有类似的志愿者组织注册过,对这一组织的业务范围、主管部门的确定,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讨论。”

   “最终,还是我胜利了!”张炳钩笑着对记者说,“或许,政府也意识到民间组织的强大力量,想把壹加壹作为一个公益品牌来打造吧。因此成立以来,政府除了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在资金上给予中心一定支持之外,在技术装备、救灾技术等等方面与我们的合作也越来越多。”

   在谈到壹加壹未来发展时,张炳钩对记者表示,目前,壹加壹应急救援中心下设出租车防汛应急服务队、自备车应急救援服务队、医疗应急救援服务队、抢险救灾志愿者服务队、民防应急救援志愿大队、空中搜救队、灾后重建义工联合分会、灾后心理干预志愿者服务队和艺术团等队伍和项目33个。“今后,我们还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应急救援服务,围绕社会公益、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群众性的志愿服务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9年4月22日,作为全国唯一登记在册的民间应急救援组织理事长,张炳钩出现在“第三届中国突发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大会”上。“这说明,除了苍南、温州,我们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看得出,张炳钩很有信心。

  对话DIALOGUE

   《华夏时报》:被政府认可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张炳钩:台风“圣帕”袭来时,我们充分利用GPS系统以最短的时间赶到现场,协助消防员转移了很多伤员到医院。事后很多媒体都进行了报道,政府就开始重视起来了。当然,想一下子就让政府认可,也是不现实的,我们在注册时就遇到了麻烦。

   首先是没有找到一家合适单位做我们的“主管”,从防汛办到民政局,再到团委、应急办,最后才决定由政府办公室做我们的“婆家”;其次是名称问题,当时县里已经有了志愿者协会,所以我们不能用“志愿者”三字,“联盟”也只能用在港澳台地区,直到定名为“应急救援中心”。从2007年申请到2008年登记注册,折腾了一年多。

   《华夏时报》:你认为民间救援队在中国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和舞台?

   张炳钩:民间救援在属地救援中有很大的空间和优势。一是民间救援组织机制灵活,随叫随到;二是队员对地方情况比较熟悉,这个很关键,你不熟悉还怎么去救人?三是参与力度强,从事故救援到善后处理,民间救援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当然,民间救援必须要与专业救援队相辅相成,不能单干。

   《华夏时报》:壹加壹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张炳钩:缺钱,这也是很多草根NGO都面临的难题。虽然很多项目都是政府购买,但也只能解决一部分资金。再说,一个项目今年购买了,明年还会购买吗?很难保证政府会长期购买。所以我们只能想其他一些办法。我们正在计划转型。不仅要靠政府,还得有其他资金来源支撑壹加壹发展。如利用口碑不错的壹加壹救援热线4001109453,承接市民诸如开锁、通下水道等便民服务,与相关企业签订协议,监督质量并收取适当佣金。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