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陆克文的“推特”和媒体价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0-12-27 01:00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像许多名人一样,澳大利亚前任总理、现任外长陆克文喜欢用“推特”发微博(http://weibo.com)。像许多名人一样,陆克文不乏关注度,他麾下粉丝已突破百万之众,使他成为首个享有如此殊荣的澳大利亚人。像许多名人一样,陆克文的“推特”账户价值不菲,眼下其账户估价为1.06万澳元(约合1.09万美元),十倍于现任澳总理吉拉德的推特账户价值。

  然而与一般名人不同,陆克文的人气不仅关系曝光度和虚荣心,更勾画了他的仕途起伏,反映出媒体与西方选举政治相宜相克的复杂关系。

  陆克文当然不会忘记传媒和人气的重要性。

  去年6月,正是在矿业巨头发动的针对“资源暴利税”(R SPT )的舆论攻势下,他的民意支持率短短数月间暴跌,并最终在工党内部票选中失利,被迫让位于气势如虹的吉拉德。

  如今,风水轮流转,最新民调显示,彼时含恨忍辱的陆克文在人气上几乎超越吉拉德一倍。这种戏剧性逆转与吉拉德施政因素相关,但老陆的“造事”和“造势”高超技巧同样不容忽视。

  今年年初,身为外长的陆克文,深入昆士兰洪灾前线,涉水视察灾区,充分展示了其在国内事务中的存在。

  今年6月,不甘寂寞的陆克文试图组织一场旨在纪念他本人下台一周年的晚会。此消息一出,工党内部哗然。然而,随后其妻却通过“推特”昭告天下,因怕“媒体关注”而延期举办。

  9月初,会讲中文的陆克文表示,他将于近期举办一个名为“全球中国对话”(G lobal C hinaD ialogue)的高峰论坛,广邀海内外政商学界人士探讨涉华问题……

  在西方选举政治中,谁能够控制或者主导舆论,谁就能左右民意;而谁左右民意,谁就能掌握权力。作为职业政客,陆克文深谙此道,自然会在赢得民心方面做足功夫,趋利避害。这本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然而,西方选举政治体制下的媒体功能异化以及由此导致的金钱政治,用人不当,决策短视,政局不稳等副作用,不能不引人反思。

  首先,当媒体过度介入政治,并一味追逐看点时,不免导致政治娱乐化局面,那些最善于打动观众的演员,比讲原则、有担当的政治家更能在舞台上站稳。长此以往,国之重器势必落入小丑之手。

  其次,选举政治沦为选秀节目之际,身处秀场的政客们为取悦选民和控制了公共话语权的利益集团,可以牺牲原则,在财政改革、福利制度等诸多方面做出妥协,为眼前利益牺牲长远利益。由此,施政方略势必落入务虚不务实的泥潭,烫手议题难免遭到击鼓传花式的推诿。

  其三,媒体为自身利益丧失独立判断标准,沦为特殊利益集团的广告牌时,民意不免沦为可以竞拍买卖的标的物:谁给的钱多,谁的主张就能占据头版以及黄金时段。政治—金钱—媒体,这三者间如影随形关系的核心是金钱,政治较量的结果最终取决于金钱较量,这决定了大量社会财富将耗费在无休止的公关、游说中。

  事实上,传媒烧钱的活剧每天都在上演:澳大利亚贸易和工业联盟(A T IA )近日宣布,计划斥资至少1000万澳元,在电视、报纸、广播和因特网上发动反对“碳税”的舆论宣传攻势。面对舆论压力,工党政府计划花费1200万澳元为“碳税”造势。媒体,这个有西方政治体系“第四权力”之称的行业,在被现代通讯传播技术武装到牙齿之后,正日益沦为一个轮廓模糊、渗透性极强、反复无常、认钱不认人的怪兽。

  针对传媒过度自由化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澳大利亚政府日前宣布将审视相关监管约束机制,让某些传媒监管机构不再成为“无牙虎”。但是,可以预见,只要金钱政治不终结,西方媒体监管之难,就难于上青天。(傅云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